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此念佛圆通章不长,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十方无量世界佛国已经证悟的有情,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得到初地乃至八地境界的人,最迟不会超过半天。如果在往生前性障消除得很多,在往生前所知障消除得很彻底(当然不可能究竟),消除得很彻底也就是悟后起修唯识一切种智的慧门修得很好,往生马上得八地。如果这边悟后起修没有做,性障没有除,虽然明心见性,往生极乐净土,闻弥陀说法而进入初地,最多不超过半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样观察完成之后,大精进菩萨成就大智慧,以这智慧,他可以清楚地看见十方无量数佛,能够听闻十方无量数佛在说法。因为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再加上大悟彻底,能够成就如此大解脱、大智慧的境界。以上所说的就是观像念佛,修此法门之前必先修习定力,尤其是忆佛念佛的定力最重要。功夫有了之后,要深入地了解第一义。第一义深入了解并深入思惟过后,才会知道法身是一种空性。虽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九品往生表二依《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门》整理 花开见佛菩萨时间闻法,历事诸佛、遍十方界时间所证果位上品上生如弹指顷往生极乐佛国,不住莲苞。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至少是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同样的道理,十方诸佛国都是净土,所以求生诸佛净土有共同要修学的课程,那就是三福净业。但是假如选择的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要加修一门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为什么?因为这样做,才能够与西方极乐世界三圣以及已经生到那个国家的菩萨众生们感应道交;舍报的时候,乘着善净业的因,再加上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就者的感应道交,就可以感得佛菩萨现前围绕,而往生西方极乐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如果在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极乐世界呢,它是佛陀所说的一个净土世界,十方世界有无量无边的净土世界。净土世界是不是就没有五欲呢?并不是如此。净土世界有非常殊胜、非常妙乐的五欲等着大家,只是说这种五欲你不用刻意去追求,佛陀都会将五欲的世界引现给往生到净土世界的众生来受用。所以,通过这种情况就可以知道,佛陀并不是要大家放弃目前生活上的受用以及享受,而是要避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是名上品上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从这里佛的开示,我们知道上品上生者,他不是坐一般的莲花去极乐的,而是坐金刚台去的。也就是说这个上品上生者,他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极乐,而且是西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说平常赞叹诸佛菩萨的这个习惯是要养成的,也就是说在舍寿前要养成这个习惯,不然的话,也可以赞叹佛说: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所以说赞佛的这个习惯要养成!再来我们来看说,这段也告诉我们,他一念顷就达到了到极乐世界,这是透过阿弥陀佛佛力的加持,能够快速的到达极乐。所以说这个部分就需要我们在我们自力的部分需要培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再来看后面的怎么说:【一日一夜莲花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看到了这个上品下生者,他到了极乐世界是怎样?他到了极乐世界,他得要在这个金莲花当中待上极乐世界的一天一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命终的时候,就由于过去生所修行的这个小善根因缘,可以得遇善知识为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还有意义,能够听完以后,他叉手合掌只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归命十方诸佛、归命阿弥陀佛,因此而可以灭除五十亿劫的重罪。所以念佛的佛名的这个功德是很大。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经典是怎么说:【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哉!善男子!汝称佛名故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一有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另外一部经,在《大宝积经》卷十七〈无量寿如来会〉也有一样是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毁谤及诸圣人。】所以五逆十恶的人在《无量寿经》及《大宝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首先,我们看到关于说罪业的一些事情,因为这句话里面提到的是如河里面的沙这么多的罪业,那我们不禁要问,真的有这么多吗?好,我们不妨想想看,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曾经有看到佛有这样的开示,就是说如果我们所作的恶业,如果真的有所谓的体积或者是形状来包容这些恶业的话,那么即使是像十方世界虚空这么大的空间,也都装不下我们过去所作的恶业。当然,我们看到了《华严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不知此种是否好现象?)(原标题: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例如弥陀世尊摄受众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三辈九品普皆摄受,所润摄的众生之广大,慈悲之无比,乃十方诸佛所赞叹者;但有许多的净土行者因为师父教导的知见错误,妄自菲薄、看轻自己,也缩小了弥陀世尊的许多大愿,却以小心小量的心态只取受下品下生,而不知只要依照经中的开示去行,上品上生乃是容易或可以达到的,无奈的辜负了弥陀世尊的慈悲,这乃是末法众生根器与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因为一念慧相应,亲见十方三世诸佛的法身,与一切众生乃至自己的法身,都同是这样一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理体,所以称为理一心。这样子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差异,我们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来帮大家了解。在《六祖坛经》当中,记载了曾有一位僧人,举了当时一位卧轮禅师的他的所诵的偈,他说:“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这位卧轮禅师修的是&ldquo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我们前面提到那么多烦恼,全是在这个世间的烦恼,但是如果看看经典,如果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佛陀会带着众善上人面前,抚摸着你的头顶,为你当众受记,当着那么多大菩萨那么多十方诸佛的面为你受记。告诉你,你将来下生叫做什么佛号,你的佛国是怎样的一个庄严。我们想一想那是怎样一种境界,我们还想在世间继续混下去吗?还想在这些种种情感,种种烦恼当中纠戈不清吗?佛陀为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堕于此掉悔盖中故,被懊悔之心缠缚,失去对快乐学佛的信心,不免陷自己于放逸,散乱,懒惰之境地,有的甚至退失了学佛证道之信心,看到这个情况,我感到十方的悲痛。我这里要说的是,菩萨是掉而不悔的。就象文章开头所说,广义上意根一直是掉举的,除非到佛地转依真如,彻底修断意根之俱生我执,彻底修断意根之遍计所执,彻底具足平等性智,这样才是真正的没有掉举了。佛地之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