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菩萨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乃至于十地、等觉、妙觉,一直到成佛,这样子的一个修行;从外门六度万行一直到内门六度万行,乃至于到菩萨的十度行、十度波罗蜜,这样子的一个修行的过程;这个根源都是来自于这样子的一个自心如来藏,所以这个叫作万行原穴,这个万行原穴就是如来藏心,就是这个心地。那这个也是众生轮回的根本的地方,这个是因为众生含藏了这些分段生 admin

2018-07-22

同一个外境,为什么两个人的感触是完全不同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因为在西安的时候,每天习惯从温暖的旅馆走到街上,瞬间温度就从二十几度降到零下十度,所以我的皮肤已经适应了那种极度温度的这种差异的感觉,认为那个叫作冷。回到以后呢?从机场走到外面温差变小了,所以相对而言就觉得这个也不怎么冷嘛!反而很舒服。那就要请问各位啰:同样的一个外境,我觉得很好、不冷,但 三摩地

2018-07-22

而佛是十度波罗蜜,究竟清净,所以在经典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佛陀示现的清净庄严,祂有国土的庄严、有自身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的庄严,也有眷属等觉、妙觉,无量大菩萨随行护持的庄严;这都是因为佛陀在累劫修行时,都以清净无染的福德与智慧来为六度乃至十度的修集,所以能够得到福德与智慧无量相好的庄严。所以,我们在看到佛陀有这样的庄严,我们应该都会起欢喜心、恭 三摩地

2018-07-22

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而修增上心学;四地起大誓愿,方便进趣勤化众生;五地依增上心学,起无厌倦任持心,起六通成满任持心,起成办利乐有情心;六地圆成生空无分别慧,法空无分别慧,俱空无分别慧;七地起修以诸善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之修证,从熏习外门六度万行开始;经由四加行断除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进而求大乘见道——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称阿赖耶识、法身、本来面目,有时也方便称为真如),明了一切有情本具之实相心,通达般若总相智;再阅读般若系诸经,通达般若之别相智;此后断掉异生性(凡夫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研修三转法轮诸唯识系经典;次第进修十地之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而已。可是刚刚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多半是因为自己的心性、环境,所以就选择了某一个宗派。当然除了自我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说假如当世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生活中的佛法-面子在人生学习过程中,现在可是听到最多的为他人设想、成就他人的名言,诸如「四摄法」、「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自利利他」、「行菩萨道」、「入廛垂手」…等等,这是在人生中心存「以真实的生命智慧服务人们」的智能型过客所「无限甘愿」付出的心行;然而身为服务人群的「无限甘愿」这类智慧行者,深知骄慢的过患,所以在修学过程中,向来看 三摩地

2018-07-22

因此,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是以布施为首要。然而,布施与成就佛道的因果与关联,都是属于因果之了知,其中原理并不是等觉菩萨所能全部了知;所以说因果之深细广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而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恆以施为上首,因此对于施因与未来受果之关联必须如实了知,才能如实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的关系,也才能尽未来际行施而成就佛果。以上为您说明 三摩地

2018-07-22

复又进断异生性,发起金刚心,进修种智——第三转**诸唯识系经义,修证道种智;次第进修十地之十度行,渐次迈向佛地。此是佛菩提道,以修证自心第八识如来藏为根本,再次第渐修,地地转进,是名佛菩提道。而其实佛菩提道亦是函盖了二乘的解脱道,虽说佛法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最后都归入大乘佛菩提道,因为万法不离真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解脱道是二乘人不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心中,虽然还没有能力广修初地到十地的十度波罗蜜多,仍然是在远波罗蜜多的阶段中修习佛法;但从第七住位中开始,已经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可以正式踏上无比庄严的佛菩提大道。------《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51、52集佛菩提道之阶段差别(一、二)>正圜老师 (原标题:悟前须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五力,发起菩萨种性!)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佛教就是菩萨道,也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中也包含了小乘所修解脱道的内涵;佛菩提道就是从信受大乘佛教、信受大乘三宝开始修起,信具足以后开始修习六度波罗蜜多,乃至修学十度波罗蜜多,才完成佛道的修行,总共菩萨五十二个阶位的修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和智慧(般若)这六度波罗蜜,乃至入地后也有十度。在菩萨道中就是不停地利乐众生、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道的成就,要以福德为基础,不管是三贤位外门或内门的六度万行,或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乃至出家了还是要做布施:左手进来,右手出去。也要把自己证道的法传给徒弟,这也是法布施。布施是一切人行菩萨道的资粮,因为成佛必须是福慧两足的。福德资粮不够,见道就不可能,修道就更不可能;修道的福德不足,就无法往上进修,福德不足也无法成佛。所以身 三摩地

2018-07-22

由是缘故,佛说菩萨六度乃至诸地所修十度波罗蜜,都以行施为首要。(自序)2、行施与果报间之因果关系如何?布施与成就佛道之因果与关联,属于因果之了知,其中原理并非等觉菩萨所能全部了知,故说因果之深细广大,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菩萨尽未来际之修行,恒以施为上首,若不先行了知施因与未来受果之关联者,即不能了知布施与异熟果报间之关系;若不知者,欲求诸菩萨尽未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菩萨道的成就,要以福德为基础,不管是三贤位外门或内门的六度万行,或初地至十地的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乃至出家了还是要做布施:左手进来,右手出去。也要把自己证道的法传给徒弟,这也是法布施。布施是一切人行菩萨道的资粮,因为成佛必须是福慧两足的。福德资粮不够,见道就不可能,修道就更不可能;修道的福德不足,就无法往上进修,福德不足也无法成佛。所以身 三摩地

2018-07-22

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有大乘。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宝中之大乘圣僧者,谓一至十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归依此等三宝者,方是归依胜义三宝者。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圣僧,谓之为胜义菩萨圣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出世三宝,随类应现的化身佛、应身佛以及报身佛叫作佛宝;四圣谛、八正道、因缘法以及六度波罗蜜、十度波罗蜜的法道,叫作法宝;证道的四向五果以及三贤十地菩萨,叫作僧宝。第三,自性三宝,所谓自性就是指空性,什么是空性?只有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法性才能称为空性,空性心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的根本佛心,叫作自性佛宝;自心如来藏所有的妙法,叫作自性法宝;证悟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必须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行大乘菩萨行,必须要行大乘的六度万行,乃至于菩萨十度来成熟众生,来利益众生永无穷尽。不是像二乘人入于无余涅槃以后犹如自了汉,不是像这个样子。所以大乘真正要成佛,就是必须要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乃至于究竟圆满。那就是因为这个样子,才可以称为真出家。所以真出家的道理,就是因为菩萨离于诸相,处于三界而成熟众生!所以声闻 三摩地

2018-07-22

胜义三宝者谓:法报化身,十度种智,大乘圣僧。此唯有大乘。佛宝中之法身佛者谓本师毗卢遮那佛,报身佛者卢舍那佛;法宝中之十度种智者,谓十度波罗蜜多及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函盖二乘菩提之一切智故;僧宝中之大乘圣僧者,谓一至十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归依此等三宝者,方是归依胜义三宝者。唯有大乘法中,方有在家相之圣僧,谓之为胜义菩萨圣僧,即是初地至十地心;然出家之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地菩萨之十度万行,都是以布施为首。依次解说三福德如下:一者、布施无贪之心名之为施,因于布施破烦恼闇──悭贪、嫉妒、瞋恚、愚痴。布施有三:谓法施、财施、无畏施。法施者,即是为人说实义,能自利利他,施者未来生能获大福德、大功德,亦得法、财二报,能令施者在未来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证,开始于六度万行的熏习,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以修集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然后再经过四加行的断我见,双证能取所取皆空以后;才能进一步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能明了一切有情本具的实相心,然后才能渐次通达般若总相智;当般若总相智通达以后,必须继续进修般若别相智,也就是要阅读般若系列的经典,才能渐次通达般若别相智;同时必须再 admin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121条/7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