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个入胎识其实就是十因缘法里面所说的那个识,(十因缘法: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缘触、受、爱、取、有……乃至老死忧悲恼苦)这个识就是入胎识。众生如果没有这个入胎识为所依的话,那众生因为修行入了无余涅槃以后,顿成断灭。这一个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识,又叫作所知依,因为祂是我们见闻觉知心,乃至于我们意根这些所知心的根本依的俱有依。这一个心还有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觉则是从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首先是从十因缘来观察来逆推,也就是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往上逆推到名色,思惟名色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知道有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绝不是意识,唯有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使得名色增长,这个入胎识就是佛所说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因为无法再超过,所以只好顺推回来到生老病 | admin 2018-07-21 |
|
譬如说我们导师平实导师着作的《阿含正义》,祂就在《阿含正义》里面提出了十因缘,来说明十因缘跟十二因缘的差别;而这个十因缘的提出来,是一切的声闻缘觉,乃至我们在佛教界所闻所未闻的。而只有地上的菩萨才有这个能力,因为祂的增上慧学的实证,所以能够提出十因缘,来证明十因缘的正确性,而且说明十因缘跟十二因缘之间的关系。使得一切随学的佛能够对于因缘法能够提升见 | 三摩地 2018-07-21 |
|
再来说诸佛如来祂所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来说十二因缘,由十因缘当中的齐识而返-第八识如来藏根本心的为根本因,来作为观行的起点,接着来看十二因缘。所以这样的因缘观,是不同于声闻的因缘观。但是佛祂不论是修三三昧,或者是修因缘观,祂都是依于利乐众生,所以祂必须要亲证的。能这样修行而获得解脱智慧和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从这段开示我们知道,如来世尊修学空三昧等无边无量的三昧成就,因此诸佛如来所得的空三昧以及灭定三昧等种种三昧,乃是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三三昧,乃是超胜于甚多甚多;同样的道理,诸佛如来所证的四禅,也不同于二乘圣人所证得的;慈三昧以及悲三昧,更不是二乘圣人所能了知的;而且诸佛如来现观十二因缘,不是单单只有十二因缘而已,而是从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诸佛如来现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观(或说九因缘观)而说十二因缘的,所以也有不同的十二因缘观。这些都是为了利乐诸众生而必须亲证的。能这样修行而获得的解脱智慧和佛菩提智慧,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发言开示时,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远是前后如一而深浅有异,但是永远都不会自相冲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诸佛如来现观的十二因缘,不是单只有十二因缘,而是从心真如来现观十二因缘的,也是基于十因缘观(或说九因缘观)而说十二因缘的,所以也有不同的十二因缘观。这些都是为了利乐诸众生而必须亲证的。能这样修行而获得的解脱智慧和佛菩提智慧,都是究竟而无人能加以质疑的。因此,如来正觉发言开示时,不会有前后不同的二法,永远是前后如一而深浅有异,但是永远都不会自相冲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缘觉也可以实证三三昧,也可以实证空三昧,他是用十因缘来观察,我们暂且不说。我们用灭谛的道理来说明空三昧。空三昧事实上就是在讲灭谛,灭谛,并不是把一切法灭掉之后就是空无,可为什么灭谛叫作空三昧呢?事实上空三昧就是说,,如果要讨论任何一个法它自己本体时,如何来说明它。涅槃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从灭谛的道理,涅槃就好比是一个容器,因为涅槃可以容受五阴;当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觉乘者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法,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识;然后知道诸法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再依照十二因缘来一一去观察思惟。但是这个前提必须要一一去了解,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一一这些名相的真正的内涵;然后去观察思惟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同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如实去观察、思惟蕴处界我,一样要去断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阿陀那识,分界差别就这么大,所以才产生了三转法轮当中佛所说的法深细不同;可是皆是依于这个如来藏一心而来演说万法,乃至辟支佛所要修学的十二因缘、十因缘,也不离一心而说。这在《华严经》当中,也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时间关系就不加以演说。好!刚刚简单地,反而是先把五蕴的部分讲完了。回到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我们刚刚说了布施,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虽其所思所观不异声闻菩提之蕴处界空、无常、苦、无我、缘起性空、十因缘乃至十二因缘,然偏于因缘观者多;复次,彼人不由他教,自思自观而自觉证,其慧大多深利于声闻行者;亦因其观行多分与十二因缘相应,故慧深利于一般声闻无学。而缘觉的解脱果不同于声闻乘,虽然也是有余依涅槃和无余依涅槃,但却是经由缘起性空的现观而证解脱果。什么叫作缘起性空?就是修十二支缘起,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趣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何日?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 | 三摩地 2018-07-20 |
|
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趣向有门。开发有地。唯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令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如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其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 | 三摩地 2018-07-20 |
|
十因缘法为生作因。以是义故亦可得说。善男子。汝今莫入甚深空定。何以故。大众钝故。善男子。有为之法生亦是常。以住无常生亦无常住亦是常。以生生故住亦无常异亦是常。以法无常异亦无常坏亦是常。以本无今有故坏亦无常。善男子。以性故生住异坏皆悉是常。念念灭故不可说常。是大涅槃能断灭故故名无常。善男子。有漏之法未生之时已有生性故生能生。无漏之法本无生性是故生不能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