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佛世的阿罗汉所证的是声闻果,进而听佛开示十因缘、十二因缘之法以后,也修证辟支佛果;可是这个时候由于辟支佛这些声闻、缘觉法,他是随佛音声而听而证的,所以同样也叫作声闻。那这个在跟无佛之世示现因为往世的熏习自悟自证辟支佛果的独觉,这个是在事相上是有所差别的,但是所证的辟支佛果却是一样的。所以,龙树菩萨只说声闻道,因为佛世的声闻道就兼含有声闻法跟缘觉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缘觉菩提的修学,是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法,确定有万法所依的识,知道诸法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然后在十二因缘一一法的内涵中作思惟、观察以及亲证,确定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道理。两者所要达成的自庄严,都是要断我见、我所执与我执,所以才能够出三界。菩萨也有如是之庄严;更过于此的是,菩萨又从另外亲证自心藏识,知道说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一定要作十因缘的思惟及观行;而十因缘中的第一支的识,指的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中的第八识,而不是识蕴中的六识。换句话说,得要从十因缘观之中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有时 | 三摩地 2018-07-22 |
|
依着这样子的一个观行,依着这个十因缘识缘名色的观行,而了知十二因缘的观行而断除了我执。这个就是缘觉菩提的一个修证。大乘菩提也是依着大乘心这个如来藏,禅宗所悟、唯识宗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心,而有大乘菩提的一个亲证,也就是说悟了这个大乘心以后,所以入了佛菩提道的修行的次第里面。也就是说,从这边开始悟后起修,渐渐的圆满了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这个 | admin 2018-07-22 |
|
布施有十因缘。何等为十。愚人布施不知为尊自用所与者得善。愚人不至心施与人也。愚人既施与人与时不敬重。不自手与。传教人与施。人不欲望其福。不即得其福者。自用忘其福。愚人施与佛辟支佛阿罗汉。不能自知其福大。愚人施与。不信佛辟支佛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皆用为弃损。无有后生。愚人施与。欲但得名字。欲使人称誉。是为愚人布施。佛说经已。栴檀调弗。及诸比丘。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缘觉菩提则是从缘起性空、十因缘、十二因缘的现观,而断除对三界法的贪爱,因此而断尽我见、我执,而出离三界的生死轮回。由以上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简单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观行的对象,乃是诸法无我。也就是都是在三界世俗法的蕴处界诸法当中,去现观这当中并没有常住不坏的我存在,因此而证得“人无我”的现观。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二乘菩提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缘觉菩提则是从十因缘观察,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往上逆推,逆推到名色,思惟名色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因为有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使得名色增长,这个入胎识也是世尊所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因为不能超过这个识,只好从十因缘这个识顺推回来,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检查的结果完全正确无误。佛菩提则是需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有一个识,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祂所生的;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佛在经中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这个识就是每一位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观察蕴处界等法都是虚妄,唯有这个识才是真实,所以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以将自己的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成为辟支佛;乃至您修学菩萨道,您依于四摄六度,您依于人无我、法无我而要地地增上;乃至成就四智 | 三摩地 2018-07-22 |
|
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不曾触及实相法界——本住法如来藏——无余涅槃之本际,是故不涉实相法界而无实相般若。至于人天乘,通外道世俗法,此处即不论之。佛涅槃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是自己能度到六波罗蜜的彼岸。如果有人能以这些内涵详细的说出来赞叹如来,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供养佛。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罗汉灭后」是「无有」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个结果,就是「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可是其中已经没有「三界有」,因为阿罗汉已经舍弃三界诸有,也不会再有三界相关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中,便已经说得很明确,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断除「有」的因,而阿罗汉已经因为断除了对于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不欲有任 | 三摩地 2018-07-22 |
|
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是自己能度到六波罗蜜的彼岸。如果有人能以这些内涵详细的说出来赞叹如来,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供养佛。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罗汉灭后」是「无有」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个结果,就是「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可是其中已经没有「三界有」,因为阿罗汉已经舍弃三界诸有,也不会再有三界相关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中,便已经说得很明确,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断除「有」的因,而阿罗汉已经因为断除了对于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不欲有任 | 三摩地 2018-07-22 |
|
缘觉其实就是先观察十因缘,也就是说,我有老死忧悲苦恼,是从生来,这样一直推,推十因缘。推到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也就是有个不灭的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出生了这个名色,所以我有生,所以我会有老死忧悲苦恼;那他还是要灭苦,只要我不出生了名色,所以我的苦就灭了。从十因缘的顺观、逆观,他知道有个识出生了名色,那名色是虚妄的;所以他在顺观跟逆观十因缘以后,他就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谓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阿陀那识,分界差别就这么大,所以才产生了三转法轮当中佛所说的法深细不同;可是皆是依于这个如来藏一心而来演说万法,乃至辟支佛所要修学的十二因缘、十因缘,也不离一心而说。这在《华严经》当中,也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时间关系就不加以演说。好!刚刚简单地,反而是先把五蕴的部分讲完了。回到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我们刚刚说了布施,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的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在三界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有一个识,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这个识所出生;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佛在经中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这个识就是每一位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观察蕴处界等法虚妄,唯有这个识才是真实的,所以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以将自己的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接下来,分别探讨声闻四圣谛、缘觉十二、十因缘等法与真心的关系。声闻因为听闻佛语开示,从四圣谛开始观察,世间的种种法都是生灭不已的法,它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是苦,它包括了三苦、八苦在内;由于声闻人观察蕴处界种种法虚妄而了知苦的真实道理,名为苦圣谛。接着再观察,这些苦聚集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了这个色身,这个色身具足五阴十八界,因而造作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也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有一个识,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祂所生的;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佛在经中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这个识就是每一位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观察蕴处界等法都是虚妄,唯有这个识才是真实,所以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以将自己的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