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事十善业道。在这十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他虽然造了善业,可是证道的缘不具足,遇到恶缘的结果就无法得到好的果报,所以说“修学十善业道的人在佛法修证上的果报不定”,所以他去布施行善时无法与解脱道、佛菩提道相应;如果作具足,行善时就遇到善缘,能接触到真正的善知识为他确定:“这个法才是正法,不要听别人胡说。”因此来熏习,这是造善业的过程中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相应,这是作具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经》卷1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三摩地

2018-07-22

佛说十善业道经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如果说有一个人,他是属于人----人乘的这个层次,他只持守五戒,可是他说他可以生天,因为生天是要修十善业,可是他说他可以、已经可以完成了这个十善业道他可以生天,可是事实上他没有做到,那这一种就是比在人间里面的这个乞丐自称是国王他的妄语就更增加。如果说他是本身的修行,他是属于三恶道的,可是他说他可以生天,那这样的话,他所违犯的妄语戒那就更大啰。乃至说 三摩地

2018-07-22

若人善修不放逸行,具足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蓍,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 三摩地

2018-07-22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常无间断。 (原标题:华严经十地品护持十善业道 三摩地

2018-07-22

反之,则是十善业道的等流果报及等流习气。此中先世业引转的等流果报,为过去所造业之异熟果报遗势所转,若所受乃是恶业恶习,甚或障道因缘现行,知已当坦然领受之,并常常忏悔,急图改过,应改变自己以往的习气行为。但是透过七转识熏习善、不善、无记法,乐住于善、不善、无记法中,使得善、不善、无记法的势力增长而成之等流,也就是一般人所讲的等流习气,这攸关未来世的异 三摩地

2018-07-22

十善业道经》卷1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 三摩地

2018-07-22

修行积习十善业道。作彼业已数数修行。以彼业力还生人中。昔作人时与人久居行人仪式。今归得人。由有习气。是人得闻如是法已。应当自知。我本必从人中终已还生人中。是人为超彼习气故。应求知识。彼善知识为其彼人说无常想。以无常想令除习气。彼善知识。或为是人。说生死过涅盘至乐。闻此法已。是人能得厌生死过欣涅盘乐。彼善知识。或为是人说六波罗蜜。既得闻已。能发无上菩 三摩地

2018-07-22

或称十善业道。十善的反面就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业、四口恶业和三意恶业。身三恶业:是杀生、偷盗、淫欲,此三业皆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口四恶业: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此四业不但是生死轮回之根本,而且是一切天灾人祸的根本;意三恶业:是贪嗔痴三毒,此三毒是无量无边之烦恼根源和三恶道的直接业源,是致人身体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水灾、火灾、风灾的直接原因,如水灾的业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讲一个大人相就要有五十思?这五十思是从哪里来的?意思是说,当我们在人间修三十二相业,在修其中的一相业时都要以十善业道来修;如果离开了十善业道就不可能修了,所以还是要回归最基本的、最粗浅的十善业道上面来修。可是十善业道共有十种:贪瞋痴意业三种、口业四种、身业三种,这就是十种。十种恶业都不造,并且反过来行善,这就是十善业道。在这十 三摩地

2018-07-22

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心的菩萨摩诃萨,从第一次发菩萨心开始到未得到不退转地(初地或八地)时,因为一直都行布施波罗蜜多与持戒波罗蜜多,所以这样的菩萨永远都不堕入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归命三宝、供养三宝之后,接下来应该要广结善缘,修三福净业,并且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行十善业道、行三种布施以及菩萨六度等等。佛世尊在经典当中,常常开示我们要孝养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杂宝藏经》卷一云:【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的〈报恩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能持戒不犯,譬如持五戒不犯可以保住人身,加修十善业道就可以生到欲界六天去,所以念戒不犯就会有保住人身的福德,念善法戒就一定会行善而出生了来世往生欲界天的福德。持菩萨戒不犯,未来世仍然会是菩萨,因为戒体还在,终会有遇到而得亲证般若的因缘,也是大福德,是福德庄严。为什么要念施呢?因为念施可以让自己不断的修集福德,念施也可以让自己常常记住未来世会有许 三摩地

2018-07-22

”〗讲记佛说到第六度了:如果有人能清净身口意——不犯十恶业道!|反而勤修十善业道,而且要努力修学一切世间之事;因为菩萨必须在五明中求,所以菩萨不能荒废世间事。而且,说句老实话,诸地无生法忍的修证,其实也都不离世间事,发起诸地满心现观的因缘都是在世间法中,往往一件看来好像稀松平常的事情,如果你的智慧与福德因缘都具足了,就只是一件稀松平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好好努力用功,一直都在善法用心,导致心性已经变成清净性了,终生不犯波罗提木叉的戒相,所以十善业道成就了,舍寿之后在来世又有无作戒;因为修行十善业道是有作,但是每一个部分完成以后就有一部分的无作戒存在;前世曾如此修行的人,此世若再具有上面说的四种戒,他就五种戒都具足了。你们可以这样衡量自己看有几个戒?若有五种戒具足了,那就太好了!回家可以客观的衡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念又可以用六念来作说明,六念的前三个就是忆念三宝——念佛、念法以及念僧;除此之外,另外还要念施、念戒、念天,也就是要经常忆念着要布施、要持五戒、要修十善业道,并且应该要自我期勉:生生世世都不忘记修行成佛的大目标。这就是念心。佛陀教导我们说,如果能够以至诚心来修学念佛,当我们遭遇到种种恶劣不清净的因缘的时候,就能够远离这些境界,并且增长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是三归五戒同时受呢?因为就是四不坏净的缘故,因为如果归依佛陀、归依法、归依圣众,结果不知道有戒,不知道佛陀、还有佛陀所教的法、还有僧众都是遵守七圣戒,都是遵守十善业道,那这样的话他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只是因为现在来到末法的时代,众生根基差了,所以变成三归戒跟五戒分开受。可是事实上三归五戒,其中这个五戒----杀盗淫妄酒,这五个戒事实上是我们每个人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47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