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六个阶段讲的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等六个阶段,然后就成为妙觉、如来了。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凡夫菩萨初学佛法,从十信位开始专修信心,一旦进入初住位就开始广修六度万行。可是六度万行都以布施为基础,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布施行不能成就,就会有贪,有贪就不能成就戒行。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141-142,正智出版社。)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 | admin 2018-07-21 |
![]() |
这第一种是什么?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也就是说众生在凡夫异生的这个位阶的时候,他要修十信圆满。十信圆满,有的菩萨,他从初发心开始修十信圆满,有的一劫乃至有的到十千大劫,也就是一万大劫,才能够把十信的凡夫性修圆满。那十信的凡夫性能够跨越这个凡夫性的标的内涵是什么呢?透过这个修证,第一个位阶的这个次第修证,在这十信位的圆满来说,当他十信位圆 | admin 2018-07-21 |
![]()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道解脱道:二乘菩提远波罗蜜多 十信位 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一万劫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断三缚结,成初果解脱资粮位初住位 修集布施功德(以财施为主)。二住位 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 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 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 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 修集般若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第一种是什么?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也就是说众生在凡夫异生的这个位阶的时候,他要修十信。十信,有的菩萨,他从初发心开始修十信,有的一劫乃至有的到十千大劫,也就是一万大劫,才能够把十信的凡夫性修。那十信的凡夫性能够跨越这个凡夫性的标的内涵是什么呢?透过这个修证,第一个位阶的这个次第修证,在这十信位的来说,当他十信位的时候,他是信受于因果的—&mdas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修行成佛一共有五十二个位次,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再加上等觉、妙觉两个位次。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又把这五十二个位次分为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其中从初信到第五住,是资粮位;第六住位,是加行位;从第七住到初地的入地心(每一地都又有三位区别,即入地心、住地心、满地心),是见道位。见道位又有两种,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各位菩萨,假使您要问:“请问:一个凡夫众生修学佛法,到底要经过多久的时间才能成佛呢?”我们就大致的情况来说,佛菩提道的修行可分为别教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历程,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总共五十二阶位的修证。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依唯识五位渐次而修。那什么是“唯识五位”呢?所谓“唯识五位”就是指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之外,还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即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但是实际上,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之外,还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即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但是实际上,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141-142,正智出版社。)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非二乘圣人所知,亦有别于通教菩萨,故名别教。二乘慧解脱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初地满心菩萨,俱解脱大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六地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大乘佛子当闻熏佛法的缘故,所以修学十信;这个十信的这个信根,这个十信的信根其实并不是因为修来的,十信的信根是本来就具有的。我们修学十信以后,因为十信满足而产生信力,因为信力出生的缘故,所以仰信诸佛菩萨的解脱以及智慧境界,也能够慢慢的信任自己,也因为能够修、能够证而心向往之,向往诸佛菩萨能够因为透过修行而证解脱乃至于成佛的这样子的智慧,所以心向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地→圣种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等觉等觉性十回向→道种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十住位的习种性、十行位的性种性、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十地的圣种性以及等觉性与妙觉性,总共六种菩萨性的修证过程。这样的菩萨道修证位次,乃是依佛菩提果,也就是依增上慧学的修证次第而来建立,它是不共二乘的,所以才称之为别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次则加行位,外门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般若加行;在此加行位中,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般若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入极喜地,及入唯识相与唯识行之所需功德,即此见道也。《瑜伽论》云:已入于地,得见道已,入于唯识。即此真见道也。此谓不证如来藏者,不名大乘别教真见道;不得此真见道者,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的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佛子以闻熏佛法故修学十信,十信满足则生信力,而其信根非因修得,本自有之。以信力生故,仰信诸佛菩萨之解脱及智慧境界,信任自己亦应能修能证,心向往之,精进修学,即与精进根相应;精进根相应故,起四正勤,能时时修,恒时修;以时修恒修而不舍故,依精进根起精进力,真实能知诸法空相,现观蕴处界空;以现观蕴处界空故,知二乘法乃依现象界有为法而说空,非为究竟,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上说十信是成佛的开始,就是在具足了信---十信入了初住位后,从此就可开始按部就班的修上来,直到成佛。所以说“信是百行之宗”。各种法门之内容、方法和深浅,或许稍有差异,然这八万四千修行法门缺少了信,修行都不可能有所成就的。法华经以“正信为入道之门”,而正信在大乘佛法而言,不是从断烦恼入手,也不是从修定入手,而是从明心见性入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附2: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道解脱道:二乘菩提远波罗蜜多 十信位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一万劫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断三缚结,成初果解脱资粮位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以财施为主)。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熏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