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十信位的修学,主要是要能够具足对大乘佛法以及佛教三宝的信心。那么十信位要具备什么样的基础才能够开始修学呢?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二三于此虔诚礼敬诸大众菩萨,愿此文能够确立菩萨行门,令诸菩萨多生累劫誓愿毫不动摇,以此佛道无上誓愿成就!菩萨于十信位,得以入初住,名为发心住菩萨。如果对佛法僧三宝无有强烈的信心,绝对不可能信位,所以进进退退,在十信位的各各位次里面浮沉上下;因此对于菩提心的发起,一直颇为犹豫;也因为无法跨入住位修学,所以对于善知识的话都不太能够信受。我们学佛,当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位阶是从信(就是相信的信),信位开始的,所以我们今天课程的内容就是十信位单元。首先也许有菩萨会问:为什么要从信这个部分开始讲?我们常常在强调:世间尽管有许多的事物,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的宗教,也许讲到最后都会发现有许多的部分,是所谓迷信的成分,甚至有愚信盲信的成分在里面。佛教在这个部分是非常的清楚界定的。在佛教讲教理的时候,要求的是正信。这个正信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佛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有开示十信位所应该学习具备的十种心,也就是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迴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等十种心。十信位修行需要多长的时间,则是要看众生心性的状况。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关于修行十信位的时间,《璎珞经》谓,修此十信,经一劫乃至三劫,可至初住位;《仁王经》云,十千劫中行正道,其进退不定,犹如轻毛随风,东西不定;《起信论》则谓,经一万劫修此十信,可得成就。(原标题:关于修行十信位的时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亦称十信心或十心。<法华玄义>第四卷下,明示七位为:总明菩萨位者,即约三经。一约『璎珞』明位数者,『经』有七位。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地也(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三二页)。十信位是七位中的最初位,十住是谓入不退位以前,诸菩萨未断见思惑的位。谓(1)信心(起清净信之位)、(2)念心(念持不忘之位)、(3)精进心(专心一意,修善业之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第一阶段称为远波罗蜜多,这是指菩萨修学佛菩提道最初的无数劫,也就是第一大阿僧祇劫,主要是指十信位以及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贤位的修行;菩萨在进入三贤位之前,必须先十信位之功德,具足菩萨种性,才能次第进修佛菩提道。一般而言,众生从初发心学佛,必须历经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信心;在十信位中必须经由闻熏,而发起信、进、念、定、慧等五种善根,在五根发起之后,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自初发菩提心,累积修行功德,以至达到佛果,其间所历过程阶位;通常以位或心称之,如十信位(称十信心)、十回向位(称十回向心)等,均为菩萨阶位之名称。然有关菩萨阶位之位次、名称,诸经论所说不一,例如发心住、治地心住等之十住说,在古代原本涵盖菩萨修行之全部阶位,至后世则仅相当于十地以前三贤位之初位而已,故菩萨阶位说,亦每随教理史之发展而改变!所谓四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1,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心、戒心、愿心。2,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3,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著心行、尊重心行、善法心行、真实心行。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佛菩提的修证,它需要很长的时劫来修证,需要经历的次第就是,从这个十信位,信位满足,然后进入住位;进入住位,自己熏习自己的菩萨种性,然后才进入行位。那十住位最重要的部分呢,就是让自己在七住位能够实证如来藏而于住位不退;否则的话,如果没有实证如来藏,让自己知道说法界实相是如来藏,成佛所依的心是如来藏,那么他是永远没办法进入菩萨道修道的次第的,然后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资粮位就是在还没有实证之前,培植种种的资粮,就叫资粮位,这个是一劫乃至万劫能够成就十信不退。再接下来就要进入种种的加行,让自己能够迈向实证,这是属于加行位。胜解行位就是对于大乘的见道有所实证,而能够有所真实的理解,能够依于理解而发起的胜行,所以这个时候就叫作胜解行位;胜解行位就是函盖了三贤位的修行乃至到达初地。修道位就是从初地见道通达之后,所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也有闻见的,譬如一切众生乃至十信、十行、十住、十回向一直到第九地为止的菩萨,是闻见佛性——相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是无法用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所以有的菩萨修到九地而不见佛性,因此不可以说某人没有看见佛性,那一定是九住以下,他也有可能已经到了第九地了。我们只能说他不是十地菩萨,因为要进入十地之前必须眼见佛性才能够进入第十地。初果非初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