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信根呢,我们从菩萨这样子次第修证上去的阶位来为大家说,比如说十住位之前的十信位十信位的修集,十信位的满心要进入住位,得要多劫于三宝修恭敬供养,而让自己能于三宝生信;也就是说,自己要能够进入住位修行,一定要先经历前面十信位不断地于三宝修恭敬供养,然后十信位满足以后,才能进入十住位。所以说这个信根的重要性就在这里。这个信根呢,我们说你要能够满足信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集由正纬老师解说了十信位的修证,菩萨修集满足了信位的福德以后,进入十住位来修证;十住位,按照次第从初住位到六住位,菩萨所应修学的内容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度波罗密多。要修学这六度波罗密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要饶益诸有情,第二个是要对治诸烦恼。从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52个阶位,十信位是凡夫位,称为外凡。初住位开始到十行、十回向总共30个阶位,称之为贤位。对外道或世间人而言,已是圣人;但从佛法别教而言称之为内凡贤人,不能称为圣人。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52个阶位,十信位是凡夫位,称为外凡。初住位开始到十行、十回向总共30个阶位,称之为贤位。对外道或世间人而言,已是圣人;但从佛法别教而言称之为内凡贤人,不能称为圣人。从佛法三藏教、通教来讲,菩萨依四念处观证得初禅,就是贤位的菩萨,明心见性后得到大乘无生智称之为圣位的菩萨。但是在别教来讲这些修证全部都只在贤位而已,不算是圣人,修得初禅还只是在二住位而 三摩地

2018-07-23

初学的菩萨,也就是修学十信位的菩萨们,这些菩萨们虽然修行信心满足一劫乃至一万劫,但是由于过去世以来有很多的重罪,以及许多的恶业来障碍他的缘故;这是第一种初学菩萨。第二种初学菩萨则是为魔邪所恼,是被为鬼神或天魔所扰乱,或者有邪道修行者来扰乱他的佛道修行。第三种初学菩萨的障碍,是被世间法上的种种俗务所缠缚住了,所以无法精进的修习佛菩提。第四种则是被种种 三摩地

2018-07-23

」从这样看来,他能够摄受教导的众生到底有多少?当然是无量无边!而且菩萨道的修学者,假如说从十信位满足开始,还得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比起说声闻道中从断我见起,最多只要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成就阿罗汉果;这样一比较起来,所以菩萨法是要比声闻法的深细微妙殊胜,当然是不可言喻的!所以,好不容易发心受菩萨戒,为什么会起心动念舍戒呢?这里我们就先不谈佛所说的「有 三摩地

2018-07-23

下一集将由正纬老师讲解《菩萨道十信位的修证》,今天菩萨戒的受持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阿弥陀佛!(原标题:菩萨戒的受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凡夫菩萨初学佛法,从十信位开始专修信心,一旦进入初住位就开始广修六度万行。可是六度万行都以布施为基础,布施行若不成就,持戒行就不能成就。布施行不能成就,就会有贪,有贪就不能成就戒行。布施行不能成就,瞋无法布施出去,心中就会常常有瞋;把瞋布施出去以后,才能生起慈忍、悲忍,戒才有办法持好。乃至愚痴无明如果不能布施出去、不能舍弃,对愚痴的因果不具足了 三摩地

2018-07-23

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面的护心、戒心跟愿心,都代表了对于三宝——特别是对于佛陀的教导,以及对于自己将来有机会能够成佛的信心有增长了!所以才能珍惜、爱护佛法;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佛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 三摩地

2018-07-23

一二三于此虔诚礼敬诸大众菩萨,愿此文能够确立菩萨行门,令诸菩萨多生累劫誓愿毫不动摇,以此佛道无上誓愿成就!菩萨于十信位,得以入初住,名为发心住菩萨。如果对佛法僧三宝无有强烈的信心,绝对不可能信位,所以进进退退,在十信位的各各位次里面浮沉上下;因此对于菩提心的发起,一直颇为犹豫;也因为无法跨入住位修学,所以对于善知识的话都不太能够信受。我们学佛,当然 三摩地

2018-07-23

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等觉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十住位的习种性、十行位的性种性、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十地的圣种性以及等觉性与妙觉性,总共六种菩萨性的修证过程。这样的菩萨道修证位次,乃是依佛菩提果,也就是依增上慧学的修证次第而来建立,它是不共二乘的,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即使是以大乘佛子来说,十信位以后才开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说我要如何安住;因为相信了,不然那个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个处所你根本不想亲近,那个道场你根本不想要踏进去。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产生清净信。所以对于这种种的这些法分成内外的,你要一一的观察、好好的观察、审慎的观察----它是会变的,它变完以后什么时候变回来的。我小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是这样,然 三摩地

2018-07-23

」当你听到这些人主张,一定会很肯定地回答:「这些人绝对是凡夫!」因为他们连佛的开示都不相信,表示十信位都还没有满足。犹待他们去满足十信位应有的知见及福德,才有可能转入十住位修行,开始行菩萨外门的六度万行,未来才有可能进入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接下来谈七转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其中眼识分别色尘当中的显色——也就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三摩地

2018-07-22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这六个阶段,可以细分成五十二个阶位,也就是从十信位的初信位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等觉位,这就是所有菩萨取证佛果前必须经历的所有阶位。《华严经》所说的善财大士五十三参,就是成佛之道所应修学的五十二个阶位;在这五十二个阶位中,总共要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如果能够一一亲历而参学,就能具足佛法。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如果一个菩萨真正开始来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他可以称为菩萨,因为他已经满足十信位的修行;满足十信位的修行,开始进入初住以上的修行的时候,他可以真正称为是菩萨,这个时候他要同时兼得两种定。也就是说一定要兼得这两种定,他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才能够逐渐地稳固,才能够逐渐地坚固的。如果没有这两种定,那他所修就不能真正的成就菩萨的身力。第一个就叫作菩提定 三摩地

2018-07-22

那我们说什么时候是初修的时候呢?如果我们从菩萨的五十二位阶修行来看,要初修三十二相业,显然是在三贤位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十信位的修行里面,事实上他很难真正修三十二相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如果说在十信位还没有满足的时候,显然他对于真正的大乘的信受、对真正的三宝的信受,他是不满足的;当他没有满足对于大乘法教的信心的时候,他没有办法真正的修三十二相业。譬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4条/9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