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 三摩地

2018-07-22

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因而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的如幻观,因此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位百劫修集福德,为了成就菩萨的三十二大人相、 三摩地

2018-07-22

即使是以大乘佛子来说,十信位以后才开始要十住位,您才想要说我要如何安住;因为相信了,不然那个地方你根本不想去,不然那个处所你根本不想亲近,那个道场你根本不想要踏进去。这就是同样的道理,你要产生清净信。所以对于这种种的这些法分成内外的,你要一一的观察、好好的观察、审慎的观察----它是会变的,它变完以后什么时候变回来的。我小时候是这样,老的时候是这样,然 三摩地

2018-07-22

而最低层次而言,真正破参的人,假如不退转,不否定藏识的话,位阶在七住位,可是这只是大乘法里面所修学佛菩提道里面的见道位而已;接着还要十住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一一修学,最后才能够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可以说怎么样?一悟就成佛地。可是有人会说:法门八万四千,为什么一定要像禅宗这样,一定要证如来藏呢?但是我却要说,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开悟不是在功夫,不是在无相念佛的高深定力与否,而在于真实的般若知见,在于福慧:大众毅然修学萧导师书籍,熏习正知正见,居远地而能信受,如是岂可谓是无福无慧之人?所以方便护教,广结善缘,随力布施,随份开演法义,这样增培福德;而于三宝处真实恭敬,无有怠慢,如果多有业障现前者,应当恭敬礼忏,行八十八佛忏,水忏,大悲忏,诸忏皆可,不必定到寺院随众,自于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在信位以后,进入到十住去修菩萨行,在外门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样修到六住满心以后,进一步般若正观现前,七住位一念相应而明心,成为内门的实义菩萨,转依于如来藏而行菩萨道,行成佛之道。这是不分男女相的,没有重男轻女的情形发生;证悟的菩萨不分男女,全部都可以实证法界实相心。佛世的时候是如此,佛陀座下现男众相的证悟菩萨、现女众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从阿罗汉与菩萨累积的福德与智慧资粮的差异来说,诸地菩萨早在六住位将满心而明心见道前,从初住位就已开始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菩萨六度;明心不退入第七住位后,进入内门广修六度万行,持续经过了十住、十行及十回向位,前后整整一大阿僧祇劫都在这上面修,乃至入地后还是继续修这六波罗蜜多,甚至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再经两大阿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初地菩萨必须要完成哪些工作才有办法入到初地呢?必须要亲证大乘的佛菩提道,乃至于必须要完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位的所有修行内涵,必须要伏除性障如阿罗汉,必须要发起十无尽愿,这样才有办法进入到初地的修行。这个过程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必须要亲证大乘的佛菩提,也就是必须要明心开悟,必须要触证如来藏。并不是说单单的,你去做义工、做慈善、做环保就是佛法。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往生天界,十信、十住…等菩萨都会因为异熟果的缘故而有不同的轮宝。庄严报身请详《佛地经》所说,此处限于篇幅,不便细说;亦非因地菩萨所能知之,不便说之。各菩萨都有名号,人间的菩萨法名,通于天界、鬼神界……等;如人以平实居士一名,或以正元居士一名,询于道教之正神、民间信仰之鬼神,或请示于世尊、观世音菩萨者,皆得通用,不致误会为他人。 三摩地

2018-07-22

具足十信位的功德以后,就说是已经有了菩萨性了,可以开始正修菩萨行了;在十信后,就可以开始进入十住位的修行。十信位的修行始于远离欲爱,然后再依如来藏为本体而发起十种信心,如果不是依如来藏为本体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就不是正方便发心,而说是邪方便发心,也就是说,必须以佛菩提道的正知见来发起这十种信心。十心具足以后,意识觉知心在熏习佛菩提道的如来藏法义时,对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复从座起至炎天中说十行。复从座起至第四天中说十回向。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复至一禅中说十金刚。复至二禅中说十忍。复至三禅中说十愿。复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花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如贤劫品中说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花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 三摩地

2018-07-22

——《十住毗婆沙论卷十六》★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众欲为因,爱命为果。——《圆觉经》★《涅盘经》云:众生五识虽非一念,然是有漏,复是邪倒,增长诸漏为一切凡夫,取着于色乃至着识,以着色故则生贪心,生贪心故为色系缚,乃至为识之所系缚,以系缚故则不得免于生老病 三摩地

2018-07-22

参加菩萨僧团之共修及弘法事务,亦当谨慎小心;菩萨僧团之成员,修证层次之高低有别,性障深浅亦异;有甫入七住十住之习种性菩萨,习性仍重、仍在熏习佛法者;有已入十行位之道种性者,有已入十回向位之性种性者,亦有已入初地以上之圣种性者,千差万别;是故于修共事之时,慎勿播弄是非,免造破僧断头罪;此罪犯已,戒体随失;不通忏悔,必下地狱;七十大劫受无量苦,三贤十地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三贤十地的大乘菩萨,他所证就是有别于通教菩萨、有别于二乘,他所证的三贤十地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还有十地。这个三贤十地或者是通教菩萨的四向五果,通通都叫作“僧宝”,而且这个僧宝是真正的出世间僧宝,是真实的三宝,而不是跟前面所说的世间的这个僧宝是一样的。事实上他们本质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世间的僧宝他可能是还没有解脱,他只是依于三 三摩地

2018-07-22

二乘菩提所证只有解脱道,只能出离三界分段生死,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二乘菩提是有上菩提,譬如证得初果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二果;乃至四果阿罗汉还是有上,因为七住位菩萨所证的实相般若,阿罗汉就不知不证了;但是七住位菩萨也是有上,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菩萨;乃至等觉、妙觉仍然是有上,必须到达佛地才是无上正等正 三摩地

2018-07-22

进入加行位以后,其实就已经迈向了菩萨的初果向,也就是准备要断我见;等断了我见以后,也就是菩萨的初果;如果在证悟如来藏以后,进入菩萨的七住位,一直到菩萨的十住位,就是进入菩萨的二果。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觉,这就是菩萨的四向五果。菩萨的四向五果里面,有现在家身的,也有现出家身的;菩萨的十地,也就是从初地一直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说三贤十地的大乘菩萨,他所证就是有别于通教菩萨、有别于二乘,他所证的三贤十地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还有十地。这个三贤十地或者是通教菩萨的四向五果,通通都叫作“僧宝”,而且这个僧宝是真正的出世间僧宝,是真实的三宝,而不是跟前面所说的世间的这个僧宝是一样的。事实上他们本质是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世间的僧宝他可能是还没有解脱,他只是依于三 三摩地

2018-07-22

经过漫长修持宗门与教门,其目的皆在增强定力与知见,皆必有其转折处,由散乱心到统一心,置心一处,定力现前;因定力现前并起心探究,是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由定发慧而得证七住明心、十住见性。三者、修除性障性障深重者谓五盖粗重暗覆,五盖者谓五种障碍修证佛道之法:贪欲、瞋恚、睡眠、掉悔、疑。由此五法障碍,令学人不能得证大乘别教菩提,福德资粮尚未具足。今世若欲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