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犹待他们去满足十信位应有的知见及福德,才有可能转入十住位修行,开始行菩萨外门的六度万行,未来才有可能进入内门修菩萨的六度万行。接下来谈七转识,也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其中眼识分别色尘当中的显色——也就是分别青、黄、赤、白等颜色,耳识分别声音,鼻识分别香尘,舌识分别味尘,身识分别触尘。由此可知,前五识仅是对于现前境界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完成时才会知道原来是某一种现观;刚出现疑问时跟现观智慧看起来是两回事,好像无关,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为眼见佛性而出现的,其他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庄严道伴。如果你把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完成时才会知道原来是某一种现观;刚出现疑问时跟现观智慧看起来是两回事,好像无关,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为眼见佛性而出现的,其他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庄严道伴。如果你把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眼见佛性而出现的,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提的道庄严伴。《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花。菩萨的道业就是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个境界里面他具备了初地菩萨的解脱功德,但仍不是初地菩萨、称之为灌顶十住位,也就是斯陀含、再来、一来。为什么?因为明心而见性以后,贪、瞋、痴淡薄的缘故,所以今生舍报后生于欲界天,在那边继续修行,于欲界天舍报之后,再回到人间来、一来人间究竟解脱。但是菩萨再来,没有再来;菩萨一来,也不是一来。因从真如佛性来看,没有来去,这就是菩萨二果。第三目菩萨三果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让我们熏习十住位的法,让我们熏习大乘法义的种性正式发起,这也是得道正因的一种,这就是六行菩萨里的第二行啦!(编案:六行,是习种性、性种性、道种性、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等六种心行。)乃至志求无上菩提,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不但要在三宝之所、生起爱敬之心而行礼拜、供养……等等,还有许多都应该修行的法门,最后乃至要建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不相信我,要去相信恶知识,我也没办法,他就退转掉了;好不容易爬到七住位或者十住位,这一下子又退掉了。所以习气烦恼还是照样一大堆,不能够消除。然后就开始诽谤,诽谤的结果,只有下地狱一条路。如果侥幸没有遇到恶知识,可是我们没有再悟后精进的去修行,因此功德不现前,烦恼与习气就无法很快的消除掉,然后就会跟着没有悟的人一样起怀疑。未悟的人,他们把悟这件事 三摩地

2018-07-23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2

佛菩提道的修学,大多是依照《华严经》以及《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所说的,把菩萨道分为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以及等觉位、妙觉位等五十二个阶位。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 三摩地

2018-07-22

他也会跟你说:其实我不是在说客套话,因为佛早就开示说,从初住位开始,乃至于到七住明心,进一步还要到十住位,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最后才能够究竟通达此经的深妙义理;然而,从初住位开始,这样一共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够究竟通达百经的。所以,他才会说:我是不敢讲一经通就百经通这一种大话的!因为,我即使真正亲证了此经,可以随分为人解说《心 三摩地

2018-07-22

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先不说四果或是佛果,单单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分证出家法以后, 三摩地

2018-07-22

而最低层次而言,真正破参的人,假如不退转,不否定藏识的话,位阶在七住位,可是这只是大乘法里面所修学佛菩提道里面的见道位而已;接着还要十住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一一修学,最后才能够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可以说一悟就成佛地。可是有人会说:法门八万四千,为什么一定要像禅宗这样,一定要证如来藏呢?但是这句话是有语病的。因为虽然说法门有八万四 三摩地

2018-07-22

再来是善财大士参访的十住位菩萨:第十一参比丘善现、第十二参童子释天主、第十三参优婆夷自在、第十四参长者甘露顶、第十五参长者法宝周罗、第十六参长者普眼妙香、第十七参国王满足、第十八参国王大光、第十九参优婆夷不动、第二十参外道随顺一切众生。在十行位中,第二十一参长者青莲华香、第二十二参海师自在、第二十三参长者无上胜、第二十四参比丘尼狮子奋迅、第二十五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可以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眼见佛性而出现的,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提的道庄严伴。《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花。菩萨的道业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供养如来形像以后,不要随便看轻自己,也不要对三宝起轻视想;如果对三宝起轻视想,表示自己对三宝没有具足信心,仍然是十信位未满足的菩萨,犹待菩萨去十信位的功德,未来才有机会转入十住位,广修菩萨六度。又菩萨对如来生身、舍利、形像、塔庙供养时,应该自己亲自去作,不应该叫别人去作。譬如你准备好香花果等供品要供佛,可是叫别人来帮你供佛,由于是两个人共同完成供养 三摩地

2018-07-22

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渐消除性障;十住位要眼见佛性,成就世界如幻观。初行位到十行位,要在内门广行六度万行,并且成就蕴处界犹如阳焰的现观。初回向位到十回向位,要熏习道种智、修除性障,并且要成就菩萨道 三摩地

2018-07-22

而最低层次而言,真正破参的人,假如不退转,不否定藏识的话,位阶在七住位,可是这只是大乘法里面所修学佛菩提道里面的见道位而已;接着还要圆满十住位,经过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一一修学,最后才能够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可以说怎么样?一悟就成佛地。可是有人会说:法门八万四千,为什么一定要像禅宗这样,一定要证如来藏呢?但是我却要说,这句话是有语病的。 admin

2018-07-22

也就是说,当悟了般若以后,才有办法依着般若慢慢的从开悟七住位明心,渐渐进入十住位乃至于十行、十回向位;三贤位满足了以后,才有办法进入初地的修证;进入了初地的修证以后,就开始可以发起了道种智,渐渐进入诸地的修行的一个过程,慢慢的具足圆满佛法。那在这过程里面,因为证悟了这个如来藏,证悟了这个般若,虽然还没有具足亲证地地的道种智之前,成佛之道已经慢慢的能 admin

2018-07-22

如果眼见佛性,就入到十住位常住不退。这个见性的见地是常在的,不会因为定力丧失而退失;如果因为定力丧失而退失,只要补修定力,就可以复见眼见佛性这样子的一个功德。如果随于定力、慧力、性障、福德的差别,在见性了以后,就证悟了世界如幻观而入十住位;有的在见性了以后,同时证得自心七识如阳焰观,而入于十行位;也有的人见性以后,再证得一切行如梦幻的如梦观,所以入 admin

2018-07-22

所以,以菩萨而言,信位的这个十阶位成满以后,要进入十住位修学,那十住位怎么修学、哪些内容?怎么样进入十行位、再进入十回向位?满足以后,进入十地修学以后还没有成佛,十地尚未成佛,到等觉、妙觉也还没有成佛。让菩萨知道:佛道的修学的次第为什么要经历那么长的时劫?为什么菩萨本身愿意一世一世在人间成就菩萨道?为了就是要普贤行愿。普贤行愿,才有办法成就最究竟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   8   9   下一页»   共177条/9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