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人无我,就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 | admin 2020-06-08 |
|
什么是法无我?佛告诉我们说:「证得人无我的菩萨现观蕴处界空、无我、无我所,这叫法无我」;换句话说,法无我就是你从七住所证得的真如,反观得比二乘人所观的还要详细,你观察八识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也观察我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统统没有真实的我,也没有我所…这样如实的现观以后,于真如法性的人无我具足了知,也能于蕴处界一切法中观察 | admin 2020-06-08 |
|
我们先来讲无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修证主要是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来说。五蕴是色、受、想、行、识,十二处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相触就产生了六种的入,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进入我们的心中,这六尘、六入就会产生六识出现。六根、六尘、六识合为十八界法。在《阿含经》四大部中,佛说这十八界法、十二处法、五蕴的法、六入的法都是虚妄性;在小乘法中, | admin 2020-06-08 |
|
以此缘故,如何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若不能了知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六入的全部内容,就无法正确的现观阴处界入了!无法现观阴、处、界、入等法的正确内容,就无法了知其缘生性;不能了知其缘生性,就无法断除我见、身见,三缚结就永远存在而系缚着解脱道中的修学者。当三缚结继续存在时,想要亲证如来藏的所在而证得明心的见道智慧 | admin 2020-06-08 |
|
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阴界入诸法没有一法是可以独立出生的,都是相互依存才能出生及建立,因此若缺一缘,是法不得出生及建立,故万法无一不是依缘起而出生及建立、变异而无常。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 | admin 2020-06-08 |
|
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常、缘起性空,所以无我、无我所,十八界我悉皆无相;既然统统无相则无所得,无所得所以心中无愿、无求,无愿无求也就无作,这是声闻的空、无相、无作三昧,或者说是空、无相、无愿三昧,这是二乘圣人所证的三三昧。可是大乘菩萨他要证二乘人所证的这个三三昧以外,大乘菩萨还要亲证另外一种三 | admin 2020-06-08 |
|
世间及出世间之一切法,都因有情之根本心如来藏体,以及藏识中所蕴藏之无量无数种子,故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法,再由此十八界法与如来藏中所含藏之无数种子,辗转而生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由此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故显出种种出世间之无为法。由是缘故,说法界之实相,即是众生本具之自心如来藏—凡夫位中名之为阿赖耶识。--------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平实导师《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弟子品〉第三凡是真正的佛法,一定会先教你认清楚五阴我、十二处我、十八界我的内涵;然后再教你现前观察自我的虚妄,一定会说明蕴处界我虚妄的道理,然后教导你亲自证实自我为什么是虚妄的。如果你弄不清楚,他一定会为你解说,然后教你自己再去观察:要从行住坐卧当中现前观察五阴自我真的虚妄,不是只在外我所上面去消融自我。 | admin 2020-06-08 |
|
三缚结应依前说的四加行来断之,依四寻思修四如实智,实证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由煖位、顶位、忍位而世第一法,如此断除三缚结,就成为大乘别教中的六住位贤人,也是声闻教中的初果圣人,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即可得证解脱果。然而二乘圣人已证得解脱,为何还是被佛称为愚人?因为,不知不证空性心如来藏——涅槃本际,般若智慧无法生起与开展故。所以,必须发起 | admin 2020-06-08 |
|
世间及出世间之一切法,都因有情之根本心如来藏体,以及藏识中所蕴藏之无量无数种子,故生五阴、十二处、十八界法,再由此十八界法与如来藏中所含藏之无数种子,辗转而生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由此十法界一切凡圣万法,故显出种种出世间之无为法。由是缘故,说法界之实相,即是众生本具之自心如来藏—凡夫位中名之为阿赖耶识。《大乘无我观》一切种智是讲我们的第八识里面 | admin 2020-06-08 |
|
譬如说菩萨明心了,他刚刚进入见道位了,就可以现前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有情众生的如来藏,是能出生五阴的如来藏,是能出生十二处、十八界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是本来就存在的,不是有生的心,而是本来就在的心;祂具有本来性──本来而有,法尔而有,不是被生的法;菩萨与诸佛也都找不到一个方法可以坏灭祂,所以祂的体性犹如金刚,永不可坏。这是实证了如来藏─法界实相─的 | admin 2020-06-08 |
|
声闻人是从断我见的基础上面来修中观的,证悟的菩萨们,却不是从断我见上面来修中观的;南传佛法的声闻人,他们的二乘菩提观行的本质,是断灭见的修法,因为他是现观十八界、五阴、十二处、六入悉皆虚妄的,所以是完全无我性的;但是因为他们信受佛语开示,相信无余依涅槃中完全无我而有本际不灭,信受佛语而知道其中有阿赖耶识不灭,所以他知道涅槃不会落于断灭一边,如是即为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体性是缘起无常、其性是空,都是依名色所缘、无明所缘识的第八识,来说一切法缘起性空;般若诸经所说的法,都不离这个道理。所以般若不是在讲性空唯名,般若是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心虚妄;但是这个虚妄心,却是依附于一个真实不坏的心而存在。依附于这个真实不坏的心而有时现起,有时间断,这样证知而生起了证知法界体性的智 | admin 2020-06-08 |
|
我就是十八界、就是五蕴、就是十二处。出三界生死,就是把自我灭除掉,也就是把见闻觉知的心、处处作主的思量心灭掉,不再去投胎,只剩下一个无形无色、无觉知、无思量的第八识存在。可是这个第八识离见闻觉知,祂也从来不思量、不作主,祂从来不会想要去投胎,从来不会想要保持六尘中的见闻知觉性。因为处处作主的我们——意根,不愿意自己消失掉,不愿意和六尘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这样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是轮回因。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 | admin 2020-06-08 |
|
依于如来藏,无量无边的众生有轮回;依于如来藏,一切种子、一切的功德、一切法界而有这样子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断地运行;依于佛性常住,有情常住;依于如来藏是轮回因。我们在经典里面都有听过佛说过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大乘入楞伽经》卷五)如来藏是我们造作善不善,能够出生五蕴的来造作善不善的这一个根本因;离开五蕴、离开意识、离开七转识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因此称为十二处;法处就是其中之一,而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就称为法处所摄色。这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实际上是由过去落谢的五尘影像,含藏在如来藏当中,在因缘成熟时为意识之所缘,是无体之法。法处所摄色可分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法处属于十二处之一,也就是意根所对之境,意识所缘之相分,总名为法处,通常说为法尘。由于处具有生长的意涵,所以说眼等六根以及色等六尘,为生心、心所作用之处,因此称为十二处;法处就是其中之一,而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就称为法处所摄色。这法处所含摄的色法,实际上是由过去落谢的五尘影像,含藏在如来藏当中,在因缘成熟时为意识之所缘,是无体之法。法处所摄色可分 | admin 2020-06-08 |
|
此阿赖耶识一体三名,成佛时方名真如,未成佛前通称为如来藏,住于有情身中,遍十二处十八界,名为遍一切处,非如太虚空遍一切处。《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释知讷著《真心直说》则说“遍现俱该沙界”,违佛旨意,乃是将佛地真如境界与菩萨证悟之阿赖耶或异熟识境界互相混淆,致生 | admin 2020-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