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缘觉法则是要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先从十因缘的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往上逆推到名色,思惟名声究竟从何而来?思惟结果知道有个入胎识,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使得名色增长,这个入胎识就是世尊所说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由于不能再超过祂,所以只好顺推回来到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接著,再从十二因缘观察,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逆推到名色,思惟名色究竟从何而来?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篇概说三乘菩提什么是佛法?有人说:佛法就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等等。然而佛法不只是这样,整个佛法要分成两个大部分来说:一部份是讲二乘——声闻、缘觉所修的解脱道,另一部分是讲大乘菩萨所修的菩提道。解脱道是讲二乘的行者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菩提道讲的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 三摩地

2018-07-22

若以三教来说,是从《阿含经》开始,即是第一时教;《阿含经》讲的是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二乘的解脱道,让众生了解断见思惑烦恼可以出离三界,舍寿可以入涅盘;同时,《阿含经》也说,二乘入涅盘不是所有的法都灭掉,佛说灭掉十八界进入无余涅盘中,还有一个「实际」不灭;这个「实际」是各个众生从无始以来本来就存在,是不生不灭的,涅盘则是依祂的不生不灭而施设的。 三摩地

2018-07-22

也是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有一个识,生、老、病、死苦乃至名色等法都是祂所生的;到这个识为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祂,所以佛在经中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这个识就是每一位有情的真心。因此,缘觉观察蕴处界等法都是虚妄,唯有这个识才是真实,所以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这个识存在,所以将自己的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的须陀洹;乃至断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人的放下,仍然需要正知正见,还是一样从断我见开始,然后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这个真心,现观真心确实如《心经》所言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当我们找到这个真心以后,再去读《心经》,就会发现《心经》所讲的,都是我们这个真心;以这个真心如来藏的角度,再返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法的一一支,都是虚妄的、无常的,甚至于无智亦无得,这样才能够真 三摩地

2018-07-22

出离观主要在修十二因缘,为什么十二因缘法他无法成就?因为他不知道有情众生生死的根由是从何而来?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过程,因为会老、会死所以要修行。断灭见的人,认为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他不知道生从何来?如果死了什么都没有,那下一世是怎样出生的?这表示出生有一个因,这个因就是前世的种子,出生了后有的种子。前世的觉知心不断地了知,就是不断地在执取种种法,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个宗所修的四谛、八正道跟十二因缘,都只是限于什么?二乘法里面,都只证二乘菩提而已,不跟佛菩提果有关系,所以是属于小乘宗。第六说净土宗。一般修学净土宗的,以净土的三经、五经为依据;三经、五经一般都已经知道它的名相,我们在这边就不说了;那有时候又方便又加上一论,然后合称五经一论等等。净土宗以前曾经有大德出世,以方便来接引学人亲证自心净土,这个才是 三摩地

2018-07-22

2、缘觉菩提缘觉的证果次第,大致要经历《大乘同性经》卷下记载的缘觉十地:一者昔行具足地,是指辟支佛于过去之四生乃至百劫等修积福德资粮之位;二者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即不依师教而自觉十二因缘理之位;三者觉了四圣谛地,即觉了声闻四圣谛理之位;四者甚深利智地,即起深智之位;五者八圣道地,即修八正道之位;六者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即觉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之相 三摩地

2018-07-22

又如十二因缘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总共十二支。这其中爱、取、有三支是能生支,就是会出生未来世的后有,以及接着而来的老病死忧悲恼苦。而爱取有这三个能生支,也是以爱支为缘起。这就是说佛教认为爱,是使众生不得出离生死流转的烦恼,是应该舍离,应该断除的。所以佛教中不 三摩地

2018-07-22

佛在经中有开示:「一念具足十二因缘」或者「于一念顷能摄广大无量善根」,同样的道理,念一声佛号就有无量种子现行流注,因为念佛的时候,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身三业,口四业、意三业)清净,不犯身口意三业,也就是成就一声佛号中的十善业道,因为种子的现行也是受报的一种,于恶业种子现行时,能由念佛的净行回熏到第八识当中成净业种子,如此也是消除恶业种子的功德;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因缘。以是法故愚痴得除。彼善知识。或为彼人说般若波罗蜜。既闻般若波罗蜜故。彼人愚痴体性自离。作是观时便生智慧。外道。从饿鬼终生人间者。饿鬼已前作人身时。修行积习悭贪之法。是人修行悭贪法故。坚持不舍。彼业力故生饿鬼中。与诸饿鬼久居住故。行饿鬼业。彼从饿鬼终已。由有习气饿鬼行法。是人得人身已。闻如是法。见己身行。应当自知。我本必从饿鬼中终来生人间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讲记:佛陀有时为众生说一种因,有时说二种因,有时说三因、四因、五因,或者说六因、七因乃至十二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因缘的道理解释,我们的身体就是由果报所生的,也是来受善恶业报的,所以叫做『报身』。一个人相貌的好坏,寿命的长短,命运的穷通,属于正报。家庭环境的好坏,亲属子女的优劣,生活享用的厚薄,属于依报。正报有福,依报自然也丰富满足;正报无福,依报也是困窘恶劣。我们今生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都是过去种的『因』,现世结的『果』,并不是从外来的,全是自作自受。 三摩地

2018-07-22

您声闻菩提的依于苦、集、灭、道四圣谛、三十七菩提分,而来证得所谓的沙门四果──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乃至您是缘觉菩提──所谓的辟支佛,您依于十二因缘、十因缘的流转还灭,而来证得这样子的缘起,相应于辟支佛所能了知的真义,而证得缘觉菩提成为辟支佛;乃至您修学菩萨道,您依于四摄六度,您依于人无我、法无我而要地地增上;乃至成就四智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因缘。成为身已。有身当就老死。识神转易。随行而往。更有父母。更受形体。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都非故。便不得复还。不复识故。向所新见。谓为有谓可常。着所猗呼为谛。谓无前世后世。识神转徙。随行而有也。识神已徙。更有父母。更受新身。更六情。更所习。更苦乐。更风俗。便不复识故。亦不得复还故身故习故所。见如树不复还作核也。(佛告诉弟子们:生死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具足了戒法。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菩萨一念欲施之时具足十二因缘,也具足六度。菩萨一念心起想要布施,在这一念施心中就已经把悭心布施出去了,布施到解脱的彼岸,这布施度已经成就了。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佛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具足了戒法。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 三摩地

2018-07-22

问题出在那位当家法师,本身就是搞西洋佛学学术研究的,他能够成为当家师,就是拿了个西洋博士回来;可是他在上课时,连十二因缘法的次第还有内容都记不起来,只是以种种世间经营法则,带入寺院的事务中,一群出家众学人,跟着他忙的都是与三乘菩提背离,合于世间经营法则的事务,如此要得到信仰的法益、要能够解心是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要能深入经藏、 三摩地

2018-07-22

缘觉菩提者,谓进修因缘观,具足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之现观,智慧胜妙于阿罗汉,由此而更深入于解脱道的智慧中。声闻菩提与缘觉菩提所现观之对象,同样都是现观现象界的蕴处界等法无常故苦、苦故无我、苦无我故空,不曾触及实相法界——本住法如来藏——无余涅槃之本际,是故不涉实相法界而无实相般若。至于人天乘,通外道世俗法,此处即不论之。佛涅槃后, 三摩地

2018-07-22

缘觉僧者谓于无佛之世,出家修行着坏色衣,处处乞食,居无定所,依十二因缘观修一切诸法缘起性空——此起故彼起,此灭故彼灭;此名缘觉僧。菩萨僧者有出家在家之分,不局限于人类,若诸天龙金翅鸟等能得大乘见道,悉得名为菩萨僧。《华严经》中善财大士五十三参所述之国王、鬼神、比丘、、婆罗门等,悉是菩萨僧;是故菩萨僧不限人间之出家二众,譬如文殊师利、普贤、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