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如本体的无我性与涅盘性,而现前观察阿罗汉所证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内容与境界 | admin 2020-06-08 |
|
而缘觉乘的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地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如来藏为因,以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缘,所以才有三世蕴处界的缘起缘灭;既然蕴处界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缘起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所以,都是从五阴人无我的实证,从十八界来现观,及现观十二处,都是这样的生灭变异的法性,没有一个是恒常存在的,都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心经密意》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 | admin 2020-06-08 |
|
又观察这个真实心,含藏了种种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乃至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缘起性空……等一切佛法,都是从如来藏这个真心所出生、所显示。经过这样的确实的体验,我们就说你已经证得了般若慧的别相智。在佛菩提道里面,说总相智叫做根本无分别智,别相智叫做后得无分别智。根本无分别智是说,证得这个第八识的时候,那是进入佛菩提道真正修行的开始,也就 | admin 2020-06-08 |
|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正法,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 | admin 2020-06-08 |
|
若没有如来藏,也就没有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苦集灭道,没有三十七道品,没有十二因缘,乃至没有寂静涅盘,因此祂确是万法的根本依持。一切众生沉沦生死,在三界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器世间、有根身、外五尘、内六尘、七转识,无不是从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无不是以这如来藏作为根本依方得现起,因此离开如来藏及如来藏所生阴界入,即没有所谓的一切法。因为七转 | admin 2020-06-08 |
|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我们除了讲到前面如来的名号外,另外这个地方又说到如来世尊修空三昧。三昧有很多种,我们前面已经稍微讲了,现在再简略地说一下。二乘人他所亲证的三昧、空、无相、无作三三昧,是因为亲证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全都是无 | admin 2020-06-08 |
|
---------------------------------------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与中观的关系5如来藏别名的涵义6如来藏的体性和七大自性7如来 | admin 2020-06-08 |
|
《长阿含》以四谛、八正、十二因缘法等二乘法为主,兼破六十二种外道见。《中阿含》与《长阿含》所说大致相同,这两大经也兼说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其中隐含着第一义悉檀,但由于隐覆难知,所以一般未具法眼者则无法了知。《杂阿含》则多述及第一义谛,虽然偏说二乘菩提,但于其中仍然处处隐覆密意,说有如来藏涅槃本际中道心,也在十二因缘中说有缘于五阴之识存在。 | admin 2020-06-08 |
|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世俗谛所观之蕴处界等法,以及依附于蕴处界才有的世俗谛等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法,都从如来藏中生起;如来藏为缘起法之体,就没有蕴处界等法;若无蕴处界等法,即没有世俗谛之二乘菩提等万法缘灭真实正理,所以说世俗谛是依于蕴处界而有,蕴处界则依如来藏而有,故说一切法即如来藏。且说世俗谛之二乘菩提,以大乘胜义谛为理体,然而如来藏即是阿赖耶 | admin 2020-06-08 |
|
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现观诸法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五地满心,转入第六地。《大乘无我观》 | admin 2020-06-08 |
|
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现观诸法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五地满心,转入第六地。接下来六地法无我的细相观,是依五地的无生法忍,将十二因缘法再作细相观;六地法无我的细相观完成,那么这个似有非有、非有似有观行的境界正受完成,接下来就准备进入第七 | admin 2020-06-08 |
|
可是,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说蕴处界性空唯名的时候,祂有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第八识,祂有说无余涅槃的实际、涅槃的本际,祂有说真如,有说如来藏,祂有宣说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识,祂有说名色缘(意)识、(意)识缘行、行缘无明,无明依(第八)识而有,推究到此,齐(第八)识而还,不能超过此(第八)识,所以十二因缘支不会有推之无穷无尽的过失(编案:欲知如是内 | admin 2020-06-08 |
|
总合来说,瞋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慈心观,贪心重的就教他们修学不净观,愚痴重的就教他们修学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观,所谓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这种能够针对个别过失重者,而予以治理者,就称为对治悉檀。所以,佛有时说但能除断男女细滑触,便得出离;实际上,并不是唯断贪欲便可以出离三界,而是因为某人其他的障碍都没有,唯因贪欲所以轮回生死,所以,只要让他断除贪欲, | admin 2020-06-08 |
|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 admin 2020-06-08 |
|
五地依道种智对十二因缘作粗相观后,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五地现观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象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似有非有,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就变化所成观,而转进六地。六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进一步现观十二因缘及意生身化身等,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成就细相观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众生有这种无明、恶思维,所以生于求心,希望求下辈子继续再当人,可以继续追求获得财物来快活过日子;这种求有的心,就是欲界的贪爱,这个就是十二因缘的爱出现了。因为贪爱,便造作种种的善恶行,就称为业;因为这些业就会获得可爱或可厌的果报,这也就是大家常听到的惑、业、苦,因此而造成众生轮回不已。也有的人不相信有解脱,但他相信有天堂,所以因为贪爱未来世在天 | admin 2020-02-21 |
|
也就是说,意业中的贪瞋痴还没有透过口业和身业来实行,所以就没有成就十二因缘中的有支,所以不会影响到正报的。另外身跟口所造的身三业、和口四业七件事情,都会妨碍到自己往生善道或恶道,有时更会妨碍到他人生于善道或生于恶道,因此而会得到大罪。所以佛说:妨于自他,得大罪故。(《优婆塞戒经》卷六)假使有人说:一切微尘聚集而成的四大之身是念念生灭变异的,所以色身 | admin 2020-02-21 |
|
而如果是愚痴不明正理的人呢?他的知见颠倒、拨无因果,而且执着于断见或者常见等,则可以修学因缘观来作为对治;也就是观察思惟十因缘、十二因缘是依于本识而三世相续、不断不常,这样以正观来破除愚昧颠倒之心。如果是一个我见、我慢深重的人,则可以修学界分别观;也就是观察众生,都是由虚妄不实的五阴十八界等和合而成,如果能够如实现观的话,就可以破除深重的我见执着。 | admin 2020-02-21 |
|
二乘的无生忍,就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或者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为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为缘,才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其性本空。然后要缘于一切诸法灭尽,就是要用苦集灭道来灭掉自己的蕴处界,让自己不受后有,永远不再 | admin 2020-0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