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目录【第一篇】总论【第二篇】略说二乘菩提第一章声闻菩提第一节声闻菩提概说第二节略说四圣谛第一目苦圣谛第二目苦集圣谛第三目苦灭圣谛第四目苦灭道圣谛第三节略说八正道第一目世间八正道第二目出世间八正道第四节声闻菩提之内涵第一目五蕴概说第一款色蕴第二款受蕴第三款想蕴第四款行蕴第五款识蕴第六款非五蕴所摄的意根第二目略说十二处第三目略说十八界第四目现行熏种子,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三、修证方法不同二乘解脱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如安般、四念处、四圣谛、十二因缘等,都是基于观察现象界的苦、空、无常、无我,以断除我见、我执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基本修行方法则是实修六度,累积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以求证诸法实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种智为目的。大乘佛菩提道的见道、修道、成道,皆需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若缺少资粮便无法进修。二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缘生是指十二因缘以及因缘生、因缘灭。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因取所以有“后有”;有“后有”就有生;有生便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绵绵不断。十二个环扣在一起,亦形成过去的念,现在的念与未来的念。念念相续不断,因此而有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0 |
|
此地主修般若波罗蜜多--依道种智现观十二因缘一一有支及意生身化身,皆自心真如变化所现,似有非有,成就细相观,不由加行而自然证得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七地:由六地似有非有现观,再证道种智一分故入七地。此地主修一切种智及方便波罗蜜多,由重观十二有支一一支中之流转门及还灭门一切细相,成就方便善巧,念念随入灭尽定。满心位证得如犍闼婆城现观。大波罗蜜多八地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缘生是指十二因缘以及因缘生、因缘灭。十二因缘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因取所以有「后有」;有「后有」就有生;有生便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绵绵不断。十二个环扣在一起,亦形成过去的念,现在的念与未来的念。念念相续不断,因此而有众生的轮迥。另外,学佛必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羅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羅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是每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得以明心见性或者断除烦恼;念佛人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明心见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以后闻法而入无生忍也是如此。因此说,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地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是属于禅定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一),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佛法虽然广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每一法门到最后都汇归于定,因定而依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念处、第一义谛等发禅,亲见佛性或断除烦恼。念佛人于此世界,修念佛法门而悟入佛性者是如此,带业往生至极乐世界者,于花开见佛后,闻法而入无生忍(注二),亦复如此。是故一切修行法门皆当汇归于禅定。因此,广义的说,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的各种法门在内,都属于禅定的范围 | 三摩地 2018-07-20 |
|
况如来金口所说之生灭无生四谛十二因缘等法乎哉。及如来一期事毕。示现灭度。迦叶阿难等诸大结集法藏,遍界流通。一千年后,教传此土。两土高僧,东西往还,译布佛经,不惜躯命。读法显,昙无竭,玄奘等传,其道路险阻,非常艰辛。不觉哽噎涕泣,莫之能已。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根机稍深,则为说四谛十二因缘,令其断见思惑,证声闻缘觉之二乘果。若是大乘根性,则令其发大菩提心,遍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兴无缘慈,起同体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以及六度万行。度脱一切众生,令入无余涅槃。不见能度之我,与所度之人及众生,并所证之无余涅槃之寿者相。由其四相不著,三轮体空。故令尘沙无明,因之消灭。随其功行,以次证夫十住十 | 三摩地 2018-07-20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对于佛弟子而言,有生则必有死,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日后有过世的那一天;就好像十二因缘支的最后,还记得吗?“生缘老死”,有了此世的出生,就注定了此世会有老、死、忧、悲、苦、恼。而在此世由于有“无明”,无明出生种种的善恶业行,连结着此世的“识”,所以因缘就一定会一支一支的出生,导致了未来生的出生,与老死忧悲苦恼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也教六度八正道、十二因缘、四圣谛、四念住、五蕴空、八识;还要消除性障、慢心、攀缘心……等,按部就班的教导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念佛修定,现在察觉:妄念真是多。为了培养定力,辞弃所有团体活动,用心提起忆佛的念,并每天定时拜佛,修无相念佛功夫。今年初,罗老师当我们的亲教师,他很慈悲,一直鼓励大家要用功,禅三只剩几个月,最好能在禅三前,参出一点总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二年半共修期间,新生入学,重新学习;佛学知见有:三皈、五戒、菩萨戒、十法界、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五阴、十八界、六度波罗蜜、六度互摄、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等,有系统的灌输正知见。功夫方法有:拜佛、念佛、忆佛、无相念佛、看话头、参禅法门等,逐步锻炼动夫。按照进度、二年半期满,禅三前才会教导学生看话头参禅;这本来是老师体恤学生,知道参禅辛苦,希望有资格 | 三摩地 2018-07-20 |
|
共修期间,由一个默默上课的边缘学员,慢慢成为具足正确参禅知见、体会郑师姊与诸义工菩萨维系道场的苦心,并关注同修会状况的入门学员;在修行上也有许多点点滴滴的体会,如在几次境界中清楚见到慢心如狂风骇浪般显现,上课时苦思十二因缘法而豁然见到亲教师○○○○时的诸般示现,以及明了逻辑推演在明心见性上的落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知菩提之路已慢慢在我面前展开,因 | 三摩地 2018-07-20 |
|
复次,缘起性空之理若离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则行支缘无明支为因而起,无明支复应别有所缘之支,所缘支复应更有所缘支;是,则应十二因缘推之无尽,无人能究尽其理,无人能成辟支佛果;(p.329)非,则应无明支乃由种子识(如来藏)所藏无明随眠种子之现行而有;不应无明由虚空中无因自现而生有情,否则即成虚空外道。乃竟佛教导师之印顺法师,竟受密 | 三摩地 2018-07-20 |
|
至于今时南洋各国所传之南传佛法,以及今日诸多弘扬南传佛法四念处观、十二因缘观之法师与居士,其实悉皆未曾断除我见;平实于诸书中,屡将我见之正义多所阐述,令知彼等所堕皆是我见、常见;然而至今多年,彼等仍旧不肯断除我见,仍皆继续认定觉知心一念不生时即是涅槃境界,只教人断除对于六尘我所上之执著,以知觉性不动、不起念,作为亲证四念处观之究竟境界,作为预入圣流 | 三摩地 2018-07-20 |
|
如是灭如是观十二因缘起。以不可尽而受微妙。人所视见而以不视。是族姓子。名为无上法之供养。如是天帝。太子善宿从药王佛。闻法供养便得顺忍。即解宝衣以覆佛上而言曰。余以堪任于如来灭后奉受正法。作法供养拥护是道。惟愿如来加哀竖立。令我得降魔怨取佛正法。彼佛知其内性。即说曰。末后汝当守护法城。于是善宿从见世尊。以家之信。舍家受道勤修德本。精进不久即立善法。起 | admin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