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就说到十二因缘,有十二支因缘在让众生从无明一直缘行、行缘识……一直最后到老死忧悲苦恼,然后纯大苦聚这个聚集。所以众生就是在这种轮回之中不断地受苦,修了缘觉法之后,他就知道十二支因缘里面,只要我从中断除其中的一支,那这十二因缘的环环相扣就被破坏了,最后就还灭了,还灭到最后,十二支因缘的因缘支全部灭尽。可是灭尽的时候,缘觉的辟支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是自己能度到六波罗蜜的彼岸。如果有人能以这些内涵详细的说出来赞叹如来,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供养佛。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 三摩地

2018-07-22

从二果一直到三果向到四果,乃至于修菩萨的十二因缘观,也成为菩萨的缘觉,这就是菩萨的四向五果。菩萨的四向五果里面,有现在家身的,也有现出家身的;菩萨的十地,也就是从初地一直到菩萨十地、一直到等觉位,这些菩萨其实大部分都示现在家身的。这里我们没有谈到声闻缘觉解脱果二乘人的部分,二乘人的部分他们修这个四向五果解脱道的部分的话,大部分是以出家僧为主的。那我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灭后」是「无有」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个结果,就是「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可是其中已经没有「三界有」,因为阿罗汉已经舍弃三界诸有,也不会再有三界相关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中,便已经说得很明确,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断除「有」的因,而阿罗汉已经因为断除了对于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不欲有任 三摩地

2018-07-22

十二缘智是依十因缘而说的十二因缘观的智慧。以及无量的禅定,无量的禅定主要指四无量心,当然还包括无量的禅定三昧所生的种种法。又“具足七智”,七智是:知法智、知义智、知时智、知节智、知己智、知众智和知人智,顾名思义就可略知。诸佛也都是自己能度到六波罗蜜的彼岸。如果有人能以这些内涵详细的说出来赞叹如来,这个人就是真正的供养佛。所以我在这里解说如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就说到十二因缘,有十二支因缘在让众生从无明一直缘行、行缘识……一直最后到老死忧悲苦恼,然后纯大苦聚这个聚集。所以众生就是在这种轮回之中不断地受苦,修了缘觉法之后,他就知道十二支因缘里面,只要我从中断除其中的一支,那这十二因缘的环环相扣就被破坏了,最后就还灭了,还灭到最后,十二支因缘的因缘支全部灭尽。可是灭尽的时候,缘觉的辟支 三摩地

2018-07-22

「阿罗汉灭后」是「无有」是不对的,那就只能有另外的一个结果,就是「阿罗汉灭后」不是「无有」;可是其中已经没有「三界有」,因为阿罗汉已经舍弃三界诸有,也不会再有三界相关的「有」出生,所以十二因缘和十因缘法中,便已经说得很明确,要想避免下一次的出「生」,就是要断除「有」的因,而阿罗汉已经因为断除了对于三界的「爱」: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所以不欲有任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探究生命流转的问题,佛教小乘学者从《阿含经》所说的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及八正道中,从佛处处所宣说的缘起、无我的义理,建立了业感缘起的生死轮回,及涅槃解脱的理论。但是,仍然存在着尚待克服的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就是既然每一个众生今世的烦恼与业,都是依五蕴假我而造作的,未来世也是依五蕴假我而感得福 三摩地

2018-07-21

断了我见以后,他再推:我还有我执,我执要怎么去灭掉它呢?所以就开始顺观十二因缘,然后逆推十二因缘,然后来断我执。也就是,缘觉是经过了断我见、我执的过程,藉由十因缘的观行跟十二因缘的观行,然后把我见、我执灭了以后,他的苦就灭了。也就是说,声闻灭苦的方法,就是把五阴灭掉入无余涅槃;缘觉灭苦的方法,也是把五阴灭掉入无余涅槃。但是大乘菩萨灭苦的方法,就不一 三摩地

2018-07-21

若没有如来藏,也就没有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苦集灭道,没有三十七道品,没有十二因缘,乃至没有寂静涅盘,因此祂确是万法的根本依持。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此段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一切种子如瀑流,这个阿陀那识,分界差别就这么大,所以才产生了三转法轮当中佛所说的法深细不同;可是皆是依于这个如来藏一心而来演说万法,乃至辟支佛所要修学的十二因缘、十因缘,也不离一心而说。这在《华严经》当中,也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们时间关系就不加以演说。好!刚刚简单地,反而是先把五蕴的部分讲完了。回到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我们刚刚说了布施,我们 三摩地

2018-07-21

若没有如来藏,也就没有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苦集灭道,没有三十七道品,没有十二因缘,乃至没有寂静涅盘,因此祂确是万法的根本依持。又《入楞伽经》卷7云: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此段中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就是如来藏,而这个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 三摩地

2018-07-21

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的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在三界现 三摩地

2018-07-21

而北传佛法的大乘比丘们,也如同南传佛法一样,口中常说无常、苦、空、无我,虽然他们也在教导众生修学四圣谛、八正道等无常、无我之法,也有教授十二因缘之缘起性空者;但是我们观察他们的所说、所修以及所证,却都仍然落在意识我见之中。像这样的人,自身尚且无法断除我见,都是以意识细心作为涅槃本际,都是属于错悟之人,却反过来指责大乘真见道的菩萨亲证如来藏是外道神我 三摩地

2018-07-21

十二因者:如十二因缘。善男子!一切有漏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漏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世尊!云何而得修于悲心?善男子!智者深见一切众生沉没生死苦恼大海,为欲拔济,是故生悲。又见众生未有十力 三摩地

2018-07-21

常修六念及无我想、十二因缘;无三宝处,乐在寂静,修集慈悲;一切众生若见我身,闻触之者远离烦恼。菩萨虽知除菩提已,不求余果;为众生故,求以弘利。善男子!菩萨若能如是立愿,当知是人即是无上法财长者;是求法王,未得法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三事,则得名为法财长者:一者心不甘乐外道典籍,二者心不贪着生死之乐,三者常乐供养佛法僧宝。复有三事:一者为人受苦心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世尊修空三昧、灭定三昧、四禅、慈悲、观十二因缘,皆悉为利诸众生故。如来正觉发言无二,故名如来。如往先佛从庄严地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如来。具足获得微妙,名阿罗呵。能受一切人天供养,名阿罗呵。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 三摩地

2018-07-21

十二因缘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起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于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谛因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知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离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证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修行谛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界法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于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种种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无量界相说为证法。有诸比丘。取灭 三摩地

2018-07-21

所谓十二因缘。依此法生彼法。谓依无明缘行乃至生大苦聚处。功德林。何者是诸法第一义相。所谓诸法真如之体。诸菩萨等正念修行。至心修行证不二法。证彼法已乃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功德林。譬如有人目中有翳是眼识过。功德林。虚妄分别亦复如是。功德林。譬如有人眼中有翳。见毛轮绳及胡麻子青黄赤白等相现前。功德林。因缘之相亦复如是。功德林。譬如有人眼净无浊离眼 三摩地

2018-07-21

十二因缘亦复如是。能善和谐造作业果转轮生死无有穷已。如紧那虫有三时变。初作土色中作赤色后作黑色。十二因缘亦复如是。能变众生作老病死三有五趣四大毒蛇五阴恶贼六入空聚。又能变作转轮圣王释梵四天及以小王受诸快乐。或作人身贵贱贫富愚智寿夭。或作地狱饿鬼畜生之形。备受苦毒不可称数。世尊于此无师独觉以智慧药錍。抉开骄陈如等无明眼瞙。以雨灭优楼迦叶等烦恼炽火。以 三摩地

2018-07-21

 «上一页   1   2   …   7   8   9   10   11   12   …   13   14   下一页»   共269条/1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