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大宝积经》有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在所造的业尚未消亡的状况下,因缘际会时,必定要受报。但假如其业原为恶因,如开车不慎撞死人而不逃避;赔偿其眷属外,并与其结法缘,为他助念与超渡,使他因而往生西方。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而到达不退位之后,必心存感恩而欲报恩。结果是恶业净缘而成就了净果。所以说:因为缘的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定力慧力是累生累劫去修行累积上来的。定根慧根,每个人都有,多与少的差别而已。但是,知见,今生要去修学。知见,分两个部份,第一个部份要有定的知见。第二个部份要有第一义的知见。定的知见如果缺乏,就不知道要转折;不知道转折,定力就不能升起。譬如我们讲持名,心念心听,心念心忆,然后转为忆佛---无相念佛。定的知见如果不够,他就会排斥:“没有佛号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呢?因为第三观成就时,可以除掉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请注意!观想念佛法门主要在灭罪,罪业重的多执著有相,故观想念佛最适宜。第三观成就时,既可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旦舍离报身时,必能往生净佛国土;不光是极乐世界,别的世界也能够去。这已经是三昧,但此三昧仍不是念佛三昧。第四节观想念佛:树想第四观:树想:想极乐世界的宝树。要想第三观里面由黄金绳所间隔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第七观之前,佛陀先为韦提希夫人说明,第六观观想成就时,可以除掉无量亿劫极重恶业。(不是普通恶业,是极重的恶业)。命终之后必定往生极乐国土。接著就告诉韦提希夫人说:我将继续为你说明消除苦恼的方法,那就是第七观及以后的观想,你们学会之后,也要广泛的跟大众分别解说。世尊讲完这句话之后,弥陀世尊跟观世音大势至两大菩萨就出现了。出现的时候光明炽盛,没有办法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无量寿佛无量劫以来的愿力是---只要一切众生愿意观想祂,祂就帮这个人观想成就。这种观想所见的佛身,具足了无上无量的庄严,这个庄严和身量是随观想者各自心量的大小而有不同;心量小的人观想出来的佛身量也小;心量不庄严,观想得到的佛也不庄严;心量广大又庄严的话,所观想的无量寿佛的报身也无比广大和庄严,所以只要次第而修,此感彼应,必定能见。从观经十六观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目:闭眼无相忆念拜佛第三阶段:继续练习下去,忆佛的念比以前更清晰,妄想也不会出现,而发觉有比较细微的妄想,譬如弯腰拜佛,脸将临地面之际,地上若有毛发、灰尘、棉絮时,眼睛会去看它,这就是一个妄想,每一拜都会去瞄它一下,这种习气是有情众生无量劫来所养成的习惯,很难断除。这种妄想较轻微,但是很坚固,无法去对治它,所以要进入第二个阶段,将眼睛闭起来不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附2: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二道并修,以外无别佛法佛菩提道--大菩提道解脱道:二乘菩提远波罗蜜多 十信位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一万劫外门广修六度万行↓断三缚结,成初果解脱资粮位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以财施为主)。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 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熏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在楞严会上,大势至菩萨奉世尊之命,叙述他的修行圆通法门时说:‘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为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再过一小劫,始成阿罗汉(四果)。按:极乐世界之一天,相当于此世界一大劫。中品下生之人,在极乐世界莲苞中安住的时间,究有如何久远,行者可自思惟,详细审查。自须陀洹修行至阿罗汉,需时极乐世界之一小劫,其时间之久远,令人无法想像。若于此世界修学,即使修一生、忘三生,其成就之速度亦远较中品下生人在极乐世界之修学,快过百千万倍,行者不可不审。(行者欲知其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种攀缘心,相对于其他攀缘而言,已经较细,却是众生从无始劫以来,随眼根而有的习气,极难对治。以目前的工夫而言,尚不足以克制。唯一的方法便是暂时把眼睛闭起来,不让它看。等到以后工夫更强时再开眼。行者到此地步可进入第三阶段。三、闭目无相忆念拜佛:闭目无相忆念拜佛,可对治眼根之攀缘。精神容易集中,工夫增强较为迅速。观察拜佛时之心念也较为清晰。但某些人闭目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个念佛人,他进入到体究念佛的阶段以后,一心一意来体究“念佛是谁?”,或者体究“如何是归命无量寿佛?”,这样用思惟观的功夫,不停的在观照、思惟;一天、二天、一月、二月、乃至十年、廿年,等到他因缘成熟时,在一切活动之中,或者撞著、踢著、冷著、热著,乃至呢!有人耳朵痒著的时候,或是说他是在静中思惟观的时候,突然一念相应,“总之 | admin 2018-07-20 |
![]() |
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受记。上品下生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 | admin 2018-07-20 |
![]() |
首先要说明的是,因果报偿历历不爽的因果法则,是佛陀重要的核心教义,所谓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教认为,因果酬偿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见种子种在田里,时机成熟就会萌芽、成长、结果的世间现象一样;因此佛教中就以田来譬喻,建立了福田这一个名词来说明因果酬偿的现象,以及因果酬偿过程中确实存在的法性。说人们在履践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弥陀世尊成佛以来,已经十劫了,将来还要住世无量无数劫,才会入灭,所以叫无量寿佛。4、信弥陀有四十八个大愿相信了弥陀四愿的话,才能够接受有九品往生。不相信四愿,就不会相信九品往生。如果相信九品往生,就知道弥陀世尊摄取一切众生,只要众生有信、有愿、有行、愿意去,祂一定会接引;就会相信:「念阿弥陀佛,必定可以生极乐世界。」在大宝积经里面,世尊这样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也不是现代的科学家或是减劫的时代的众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才必须要有佛陀来降生在人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广阔,我们生命的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可是这些统统不是现在的科学家、乃至未来的科学家可以告诉我们的,只有佛陀祂四智圆明才能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说我们要相信,首先要相信佛陀四智圆明,所以祂们告诉我们确实有西方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你所布施的财物,不是偷来的,不是抢劫得来的。若是偷了人家的钱财来救济贫穷,就是施物不净。身为菩萨,布施时应该要以清净的财物来行施,所以第一件事是偷盗所得之物不可以用来布施,必须是净物才可以用来布施。非圣遮物。所施之物不是圣所遮物,若是佛诸圣所遮止而不可以用来供养别人的财物或饮食,都是圣所遮物。这个范围比较广,以食物来讲,你买了榴莲、牛排、猪排来供养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此时母亲听到了这句话,就流着眼泪说偈说:世尊在旷劫这么长的时间,慈愍一切的众生,舍弃了自己的头、目、髓、脑,现在证得正觉,三界的所有众生是如此的痴迷,堕入爱海当中。世尊!你应该要布施法船给他们,怎么现在要入涅槃了呢?世尊就回答母亲说:诸佛能够出现于世,祂并不是无缘而现,所以当缘尽了,又怎么能够继续再住下去呢?三世诸佛都是如此啊!然后世尊就脚踏着帝释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当时那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盗贼抢劫时抓到了商主,商人的货物就归盗贼所有;如果没有抓到商主,虽然获取了财物,当商主来索还时,盗贼就要把所有的财物归还给商主;因此商主慈童女每晚总是离开同伴另外住宿,商人早上起来后再来接他。有一天夜里刮起大风,商人们仓猝起身离开,忘了来接他;就这样慈童女被遗落在后面,既失去了同伴,也不认得回家的路。后来慈童女看到有一座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久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一切众生皆随声至阎浮提。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善男子等大众。当知尔时波罗奈大王者今现我父悦头檀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是。忍辱太子者今我身是。菩萨于无量阿僧祇劫孝养父母衣被饮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其事如是。以此因缘自致成佛。今此宝塔从地踊出者。即是我为其父母舍此骨髓及其身命。即于此处起塔供养。我今 | admin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