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为三世因果从佛菩提道来讲,它是要有三大阿僧祇的修道的。三大阿僧祇的修道,当然里面有所修的因、所呈现的果报;那么所修的因、所呈现的果报,一定是自己努力所修来的这些善因,自己努力所断除的这些烦恼因,所以能呈现这样未来这种可爱的异熟果报,以及这种解脱的果报,以及最后这个成佛的果德。你如果不能深信三世因果,对于这个修证的部分,未来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 三摩地

2018-07-21

善根好的,要一或二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 三摩地

2018-07-21

关于修行十信位的时间,《璎珞经》谓,修此十信,经一乃至三,可至初住位;《仁王经》云,十千中行正道,其进退不定,犹如轻毛随风,东西不定;《起信论》则谓,经一万修此十信,可得成就。(原标题:关于修行十信位的时间)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导师乃累久修之悲增利智菩萨,遍以大悲心愿般若智水常净熏修而行普贤行!由于悲心利智使然,故能把隐晦艰涩难懂的深妙佛理及修学次第,用明朗清晰、条理有序、深入浅出、令人易读易懂的文句展现表达出来,因此深受海内外学人的欢迎。很多佛弟子由于深具善根福德,并有抉择智能,一旦有因缘接触平实导师所著作的各种正法书籍,便很容易与正法真义相应而信受,并依之修学而 三摩地

2018-07-21

而去极乐的这些上品上生者,他听佛开示之后经过须臾之间就遍历十方世界历事诸佛,在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受记未来成佛的佛名、国土、众,甚至佛国的时多少。因此上品上生者,乃是非常的殊胜无比。所以劝请一切的菩萨,在自己的成佛之道当中,一定会亲炙无量的诸佛,当然也会有机会亲炙阿弥陀佛。就算您下一世因为要在娑婆世界护持正法、护持释迦世尊的正法而暂时不去极乐,但是 三摩地

2018-07-21

《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数,尔时施等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由斯烦恼永不现行,犹有所知微细现种及烦恼种,故未究竟。】也就是说,《成唯识论 三摩地

2018-07-21

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意识觉知心也),為自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如来藏心也)。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如来藏心,本来-自性-清净-涅磐,非令意识觉知心以灭止生而得,非因修得,也非不修而得),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佛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什么要讲解这个主题?因为一个学佛人,如果说他修学的方式是要把妄心变成真心,或者是说他直接把妄心当成真心,用这样的修学方式不要说修上三大阿僧祇,即使修上百千万亿阿僧祇也不可能开悟,更不要说是成佛!但是很多学佛人,他其实是落入这样的状态,但事实上他并不知道,因此努力修学了一辈子,但是却一无所获。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讲这个主题。那么其实想要把妄心变成真 三摩地

2018-07-21

证悟的深浅,除了观行功夫以外,就是靠前世的因缘;悟得深、悟得真的人,必定是经过多熏修而来,不是短时间所能强求而致的。此世曾在本会被印证为悟的师兄弟,若丧失信心,不敢再承担,只要能坚持重戒(不谤三宝、不泄露密意亏损如来、不破和合僧等),过失并不大,未来世仍然有再悟入的机会。毕竟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只要有长远心,无论因缘深浅,到最后还是会悟入甚深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诸位想一想: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的生死苦恼,无量世的生死就是众生最大的苦恼,而众生会受这些大苦恼,都是为了一个烦恼:我见。单单只为了一个我见烦恼,所以在无量生死中受大苦恼。四种住地烦恼就是:见一处住地(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底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 三摩地

2018-07-21

辨正6、凡夫众生不知不证三乘菩提,不知真如佛性从无始来不曾有得,亦未尝有失;未晓色身虚妄假有,未晓受想行蕴虚妄,未晓见闻觉知心虚妄暂有,犹如幻化,执为实有;心中恐惧灵知心灭已,堕于断灭空,故闻佛说「无我」时便生惊惧,不信佛所开示无我之语,返执灵知心自己及灵知心相对之六尘法,盲目追逐,永无止息,故尔世世轮转六道,受诸苦恼,不得出离。佛为破除执此觉知 三摩地

2018-07-21

」,这是用心之处啊!而才会有点答案要说,便被说不是,所以这样才是参学,众菩萨何不想想,如果您真的有答案,为何一下光景,便被遮止而说不是,机锋不是以伶俐心去猜测的,那种有何受用啊!所以真正破参而了解机锋的人,是因为他很早就生起疑情,只不过模模糊糊,不怎么清楚,等到那个时节因缘到了,就都知道了,这下子的深刻和理悟会很彻底,到了以后,随时随地都会想起来当 三摩地

2018-07-21

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祂当然是圣义僧,不是有人以为只有理去发须,穿上袈裟,这样才叫做僧吧?如果有这种错误知见,也无可奈何,那只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凡夫僧,无法说出大乘佛法的义趣,而一位居士,不知道是不是菩萨化现,但是却能够讲出当世都无法反驳的正知正见,而且依据这佛陀的经典,字句都能够阐 三摩地

2018-07-21

烦恼习气是无始所累积下来的,不可能在开悟见道时就立即消除,故需悟后一步一步地断除。学人开悟时,其意识心找到如来藏便能生出有关法界实相的智慧,末那识亦能现量了知如来藏才是真实心,由此妄心于悟后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性,能日渐消除自身的染污性。(三)悟后修习禅定悟后修学禅定是正修行。悟后起修,欲达初地,需发起初禅。若悟后探究定学,不需读很多典籍,只需阅读智 三摩地

2018-07-21

南柯一梦不就这样子吗?遇到下雨不能上路时,在旅店中煮玉米,等着等着就睡着作梦了;在这一梦之间,他从考试中了状元、作到宰相,位极人臣,后来年老归乡,等到醒过来时刚好黄粱煮好了,原来只是个梦;在一个短短的梦中已经过完一生,可是他在梦中的一生还真的是几十年的实在感觉而一一过去了(这似乎也可以说是长入短吧!)(大众笑……)(这当然是方便说啦 三摩地

2018-07-21

那这种灰身泯智的平等,如何能让人生起慈悲心来?只是,一般菩萨虽然依明心发起的初品少分平等性智,能现见一切众生的根本平等所在,却要如何进一步转为三大阿僧祇救度众生的大慈大悲?这应该就是读书会当天那几位明心菩萨提问的疑惑所在。首先末学认为:那还是要回到前述如来藏的无漏有为性来观察。前面说如来藏无时无刻、无私无我地配合著七转识运作,乃至无时无刻、无私无 三摩地

2018-07-21

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乃至万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 三摩地

2018-07-21

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中品上生者,……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中品中生者,……经于七日,莲花乃敷,花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helli 三摩地

2018-07-21

前七识——也就是众生所知的心——是能分别的识,由这个能分别的妄心的你,来证得不分别的自己的第八识以后,你就会发觉到:这个第八识心真如真的是从来都不分别六尘万法,不是因为现在证悟了才开始不分别!是你还没证悟以前祂就已经是不分别的啦!是你今生开悟之前的无量以来,祂从来就一直都是不分别的。能够分别的前七识心的你,证知祂的存在,现观祂 三摩地

2018-07-21

他又说:「这世界也是无常变异,一大后还是变异坏掉是无常,因是众生业力聚集感应而成,所以是缘起,其性是空」,但你问他:「这世界的无常空,缘起性空和解脱修行、菩提智慧修证有何相干?」他想想:「好像不相干」,只能说:「有关系!这样可以使我们不贪着世间。」但你不贪着这物质世间,还会贪着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四空定的世间。佛告诉众生:「世界从地狱直到四空天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