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个世界劫短,所以我们这里修行很迅速,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大劫等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佛刹只有一天,所以这里修行很快,因此我们说:在娑婆世界有这么多的道理,可以说明娑婆世界是以禅为主,是悟后起修的法门,所以是易行道,也是速行道。(2)福德因缘不具足者于娑婆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但是在娑婆世界修禅,悟后起修也是缓行道,也是难行道,因为要悟道很困难。 | admin 2018-07-21 |
![]() |
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大劫,花开以后闻佛菩萨说法,七天以后证位不退(七住位开悟明心),过一小劫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很久。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劫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天后,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 | admin 2018-07-21 |
![]() |
行者必须一劫乃至一万大劫修学信心,必须要十信位满足了,才能成为信不退的菩萨,这就是资粮位。第二是加行位。也就是必须于外门广修六度万行,一直到六住位都是在般若的加行。所谓加行,也就是为了要求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必须熏修蕴处界空相的现观,以及熏修亲证藏识空性的知见,这都是属于加行位之所修。在加行位圆满以后,在缘熟时就可以一念相应而破参明心,也就是可以证得 | admin 2018-07-21 |
![]() |
“来世必能……继续修行,就是历劫在生死中修行。由初发心而到久发心,久发心而进入不退转,由不退转而成佛。菩萨越修功德越大,利济众生的功能也越大,菩萨道是不限于初心的,不过弘扬菩萨道,总要从人的初发心说起。”可见,双方的观点皆有一定的道理,似乎无法沟通。然而,其中隐藏着两个问题:第一,印顺法师不承认初发大心者的修行是菩萨道的本意, | admin 2018-07-21 |
![]() |
祂是把这个佛位,预记说未来世会有弥勒菩萨,于未来的增劫的时候成就佛道!这表示说未来等到弥勒菩萨成佛的时候,那个时候才把佛位传给弥勒菩萨。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汉他们的修证的境界,它是不等于佛陀的,而且是跟佛陀的修证境界差异是非常大的,因为前面的四乘,都只是佛菩提乘里面的一小部分而已。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三乘的关系,它们彼此的位阶,就是从人乘一直到佛菩提 | admin 2018-07-21 |
![]() |
第三叫作“无垢识”,这是指佛子在历经资粮、加行、见道(通达)、修道、究竟等五位三大无量数劫的修行以后,而使凡夫地真实心中的一切有漏法种,转变为清净的无漏法种,这个第八识就成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名之为无垢识真如。譬如禅宗中土诸祖所悟的真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方便说为真如;又譬如西天大迦叶尊者,乃至达摩祖师等诸声闻阿罗汉回小向大以后,修学 | admin 2018-07-21 |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显扬圣教论》卷8)可见得,一位佛弟子在经过一劫乃至万劫修学十信位,终于能够信心具足坚定,勇猛发起成佛大愿,这是在所有的正愿当中,最为殊胜的!以上信心、念心、精进心、定心、慧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以及愿心这十个心,就是《菩萨璎珞本业经》里面佛所开示的:初住位以前,在十信位的菩萨所应该修行的十种心。那么这十种的心,从一开始的信心,一直到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佛菩萨说:这十信位,要一劫乃至一万劫才能够具足。但是,各位菩萨能够跟相应,相信都是在多劫以前,就开始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所以,相信各位很快就能够满足十信位的内容,甚至早已经具足十信位的修学了。十信位还是凡夫位,要到十信位具足,初次发起大菩提心,才能真的称为菩萨;当入了初住以后,才真正开始进到菩萨道的修行。而一位菩萨之所以能够发起菩提心,是有许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含摄三乘菩提的,不仅是只有声闻阿罗汉道,还有缘觉的辟支佛道,甚至菩萨三大无量数劫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来实证的这些,都是成佛之道过程当中所需要实证、所需要实修的部分。所以说佛法是一个具足的、是一个真实了义而且是究竟的,不仅可以实证、而且也可以现前观察乃至可以具足的成就。在这个基础上,所以佛说众生都是平等的,原因是在这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且持五戒的人,可以不再入三恶道受长劫的恶报;另外,每受一戒又有五位善神来守护,所以说持五戒的功德非常的大。我们前面提到,菩萨之前在修学人天善法的时候,就已经修学了五戒十善。那么,为什么归依三宝之后还要再受五戒呢?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有解释说:归依三宝之后再受五戒的话,因为是依于世尊所开示的第一义正理,所以这时候五戒就称为第一义戒;而如果没有依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所出生的妄心,所生起的善恶念头,以及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业种,全部都会收藏在如来藏心——藏识当中,即使经过百千万劫那么久远的时间也不会漏失,因此如来藏心又称为藏识。因为祂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着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着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也不是现代的科学家或是减劫的时代的众生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才必须要有佛陀来降生在人间,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广阔,我们生命的可能的形式是怎么样。可是这些统统不是现在的科学家、乃至未来的科学家可以告诉我们的,只有佛陀祂四智圆明才能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所以说我们要相信,首先要相信佛陀四智圆明,所以祂们告诉我们确实有西方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它所出生的妄心,所生起的善恶念头,以及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业种,全部都会收藏在如来藏心——藏识当中,即使经过百千万劫那么久远的时间也不会漏失,因此如来藏心又称为藏识。因为它又有大种性自性以及异熟性等等自性,能够随着众生所造作的善恶业因来酬偿业果;所以会在有情众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随着众生所造业力的轻重,以及各种时节因缘,而出生在三界六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二三于此虔诚礼敬诸大众菩萨,愿此文能够确立菩萨行门,令诸菩萨多生累劫誓愿毫不动摇,以此佛道无上誓愿成就!菩萨于十信位,得以入初住,名为发心住菩萨。如果对佛法僧三宝无有强烈的信心,绝对不可能信位,所以进进退退,在十信位的各各位次里面浮沉上下;因此对于菩提心的发起,一直颇为犹豫;也因为无法跨入住位修学,所以对于善知识的话都不太能够信受。我们学佛,当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根好的,要一劫或二劫就能够满足;善根差一些的,就会不断地进进退退,时间拉得很长,最差的要一万大劫才能够满足十信位。如果十信位修学的话,就能够发起大菩提心,开始努力修学六度万行,发愿成佛,而成为初发菩提心的菩萨。譬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当中有偈语说:菩萨初发意,直心大功德,于佛及法僧,深起清净信,信敬三宝故,能发菩提心。(《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成唯识论》卷九云:【此十因位有三种名,一名远波罗蜜多,谓初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尚微,被烦恼伏、未能伏彼,由斯烦恼不觉现行。二名近波罗蜜多,谓第二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渐增,非烦恼伏而能伏彼,由斯烦恼故意方行。三名大波罗蜜多,谓第三无数劫,尔时施等势力转增,能毕竟伏一切烦恼,由斯烦恼永不现行,犹有所知微细现种及烦恼种,故未究竟。】也就是说,《成唯识论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