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若再论及阿赖耶识之性用,譬如大种性自性──众生如何依其别业摄取四大种而成就各自别别之正报身?如何依其共业而摄取四大种成就山河大地等之依报土?如何依其共业招感飓风、洪水、旱灾、刀兵等──则更是远远超乎现代科学所能了知的。这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运作,已是甚深极甚深,炫惑于有漏有为法上之无明众生,当然对于诸法本具之无漏无为性、清净性与真如性,更是无法 三摩地

2018-07-21

由此可知,证悟如来藏阿赖耶识,对于三大阿僧祇的成佛历程来说,只是一个起步,何足称奇!但祂却又是修学一切佛法的基础,是步入相见道的唯一基础,故五祖弘忍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是在说明这个道理。所以从学佛的基础来看证悟阿赖耶识这件事,却又是弥足珍贵。------《正觉电子报009期》<从微笑浅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余瑞文 (原标题:从微笑浅谈末那与意识 三摩地

2018-07-21

末那识从无始以来,于五位中——睡眠、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中,它都是不断灭的,所以说它恒;但是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以后,他入了灭尽定时,第七识是会有少分消失的;到了入涅槃时,第七识则是永灭无余,所以它又不是遍一切时的。末那识从无始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 三摩地

2018-07-21

如来藏性如虚空,无形无色,其体永不坏灭,无量来始终自在,将来能至佛地,改名真如,永不坏灭,故名非断。如来藏本体虽不坏灭,而有异熟性,体内的种子不停地流注变异,故能世世随业受异熟果,受异熟果便有异熟生,种子流注不断,故有八识心王及诸心所法之运作(这个道理如计算机的集藏数据(比喻阿赖耶识体内的种子)的硬盘(比喻阿赖耶识的体),只有硬盘(阿赖耶识的识体 三摩地

2018-07-21

能够像明镜一样显现色像的这个如来藏心,是由无始以来的种种学习与造业所熏染的;如果是能够如实观察如来藏的人,当他看见一切世间有种种事相时,其实心中的看法却都是无事。譬如有些愚痴无智的人看见别人为他指示明月,他却只是观察那人的手指,而不顺着指头所指的方向去观看明月;那些误计和执着名字指的人们,是看不见我所证得的真实境界的。如来藏心就好像是有种种善巧的 三摩地

2018-07-21

诸邪见中,恶取空之过最重,能坏一切正见,死后必堕恶趣,永沉沦。故《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卷二,佛亦如是言:愚痴之人说‘诸法空’则得大罪,若有说言大乘经中‘一切法空’亦得大罪。不能善解大乘经义,生憍慢心言我善解,随其自心妄想思惟。为人广说亦得大罪……若有人说‘一切法空’,当知是人不住、共语、论议、布萨、说戒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三摩地

2018-07-21

三、无垢识佛子经三大无量数修行,断尽分段、变易生死之后,此第八识不再受熏变易,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故名无垢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第八识在不同阶段的名称,并不是三个识。譬如一瓶泥水(凡夫有情之阿赖耶识),若除去泥砂杂质后,就得到一瓶清水(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之异熟识),若再将清水中的细菌,乃至任何细小的杂质都过滤干净,便得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空性本体就是第八识如来藏,自从无始以来,祂连短到一剎那的间断都不曾有过;从无始以来,祂就一直这样延续下来,不曾有一剎那的间断,所以祂叫做空性。虽然叫做空性,并不是像虚空那样的无,祂有真实的体性。可是,既然有真实的体性,就表示祂是有性、有法啊!有性有法,为什么还要叫做空性?这是为了对治众生的执着于三界的有,所以叫祂为空性。因为众生都贪着三界的 三摩地

2018-07-21

本来已有,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具有能展转出生三界万法之有性,亦具犹如虚空之空性,名为自性;随业及无明种轮转生死无量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故名清净;于无量之生死轮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始终住于如性:不生不死、不断不常、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故名涅槃。此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 三摩地

2018-07-21

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乃至万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是实相般若之总相智,大乘别教真见道位也;未 三摩地

2018-07-21

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可以藉助于佛法的渐次修行,在三大阿僧祇以后成就究竟佛果,所以叫作如来藏。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如来藏中,本来就已经含藏着未来成就如来果德的一切种子。佛地的无垢识真如,就是因地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所以在明心开悟以后,还要继续悟后起修,要断尽一切烦恼障与所知障;在断尽这二障随眠以后,所转的名称本来就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只是 三摩地

2018-07-21

】亦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所说:【钝根小乘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十二丶证得阿赖耶识已,得通禅宗诸祖之见道功德,能通禅宗诸祖开悟公案,唯除较深之重关与牢关公案:证得阿赖耶识已,若不退转者,亦得二乘见道所能获得之功德,谓断三缚结;亦通般若系经典所说密意,亦通唯识系经典所说内涵而可以懂得 三摩地

2018-07-21

然而由于无始以来的虚妄熏习,使众生因此而产生轮转生死、无法止息的现象;如果有人能够如实的加以详细的观察,就可以证实任何事情其实都是虚妄不实的,因此一切也就都没事了。这就好像愚痴的人,他们只看见人家的手指头,而不去看人家手指头所指的明月;那些对佛法和名相产生计着的人,就如同前面所说的那个愚痴人一样,由于没有办法看见那一个真实的我,就误计五阴十八界为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上品中生者往生极乐后,在莲花中“经宿即开”,相当于娑婆世界的半个大,花开以后闻佛菩萨说法,七天以后证位不退(七住位开悟明心),过一小才得无生法忍而进入初地,时间很久。上品下生的人住莲花中,一日一夜花开,七天才能见佛,经三小才能证入初地得无生法忍,时间更久。中品下生,往生七天后,才能见到观世音与大势至菩萨,闻法以后证得初果,一小 admin

2018-07-21

当然也可能有人,不必经过这些知道禅师的作略,而于经典中,好好恭敬思惟,这样而豁然大悟!这里还是要饶舌一下,那些以为努力打坐,不好好思惟学法的人,是不可能有一个困惑在,这样所得到的,都是光影头神,因为没有熏习般若正义的缘故,所以平常就放弃自己的参究,放在无所念的静坐境相貌中,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当然是静坐禅定的所得,当然没有办法和真心相会,有的人开办禅 admin

2018-07-21

如《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菩萨进入第六住,修学般若空;如果悟后般若正观现前---般若就是如来藏的空性智慧---他要进入第七住时,如果没有诸佛菩萨或诸善知识的摄受,此人“若一,若二,乃至十,退失菩提心”,把所悟的真心又自我否定掉,退回外道常见中;所以我们要讲这些课程,摄受部份信力慧力较差的同修免于退转。于往昔学佛的过程中,在证果方面有一个疑 admin

2018-07-21

所谓的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是菩萨成就佛道所必须经过的五十二阶位,这五十二阶位是菩萨经过三大无量数,不断地修集福德、智慧才能成就。哪五十二阶位?也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首先谈的是十信。十信就是十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因为“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尤其是菩萨法,能长养学人迈向成佛之道。由于菩萨不断地 admin

2018-07-21

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地所 admin

2018-07-21

从明心七住满心阶位,来观待从十信位一直到破参前的七住位为止菩萨的种种行,包括了两种:一者,为了满足对佛开示应有的信心,不畏风寒、不畏寒暑去闻熏、去思惟善知识所说的种种行,如是经过一个大乃至一万大才能成就;二者,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为了众生不断的付出自利利他的种种行。这二种行都仅是渐修而已,是菩萨用了将近四十分之十七个一大无量数,来圆满明心所 admin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