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我们有情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乃是赖于有真心如来藏的执持,祂本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量无数劫生生世世默默伴随着我们,依其大种性自性等因缘化现众生七转识心永无疲惫,而我们的见闻觉知意识心在死后再去投胎时即会永远消失,不能到未来世,所以来世定为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张三变成了李四,此世为人来世变成猫狗猪羊,自家难认自家人,此就是生死轮回的定律。想想看,曾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菩萨尽管与众生同样受报生死轮回,生生世世出现见闻觉知的意识心,来世同样受隔阴之迷,但无量劫以来所熏习佛法的种子却永远存于自己的八识心如来藏之中。经曰假使百千劫,所作因不虚,因缘际会时,果报自现前。未来世学佛的种子一定会遇缘再起,因此会在人间继续修行菩萨道而度化众生,直至证得佛菩提果,所以是无挂碍故。菩萨因证得实相、如实了知如来藏真心永远都不住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除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外,无别真如可证、可观,如是见道方是真正之大乘见道,故名真见道;相对于其后心中刹那刹那都不生疑(无间等)之多劫继续进修真如法相之各种别相而名为相见道,亦说如是首次证真如时为真见道。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地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地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境;舍无想天寿时意识方起,方有了知;一旦了知即便下堕,如绳系鸟,绳尽则还,复堕下界;以生无想天者一切无所能为,暂住数百劫后复返欲界,故名彼天为客天,往彼作客暂住而已。欲证灭尽定者,须先断除色界身见,而后修证四空定,入非想非非想定已,舍想之时方能舍受,方入灭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根(依于我执无明)亦以第八识见分为所缘境并执为我,即由无始劫来至今恒行不断,而于正死位中虽无内五尘及其上之法尘相分,仍能以其我执现行之作用而迫使第八识一分一分舍身并流注中有种子而生起中阴。法尘虽非意根之生起缘,然意根与别境慧心所相应,若不缘法尘,则第七识缘第八识(心缘心)之心行与五遍行俱即可,何必与多分的慧心所相应?就如同第八识仅与五遍行俱,即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每一个有情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常住在涅槃的境界。例如证悟的菩萨看见地上一只蚂蚁,会说蚂蚁菩萨也是本来常住涅槃;涅槃是根据我们自己阿赖耶识的体性而说的,不是依于七转识的境界而说的;绝对不能外于自心阿赖耶识而说涅槃。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第013-015集》林正仁老师主讲 (原标题:唯识五位百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自既不曾有证悟处,亦不信他有证悟者,一味以‘空寂顽然无知,为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遇善知识与说本分话,反以为非,此即‘说道理、认光影’之辈。】这就是误会天童默照禅之凡夫禅师等人,误以为天童默照禅所示的证悟境界就是离念灵知的清纯绝点境界,就说大慧禅师所说的悟是建立、是接引学人之方便说,不信离念灵知之上更有证悟之事,所以大慧禅师大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有情众生由于无量劫来所熏所习之不同,导致根性千差万别,当然对于六尘的领受和执着也就各不相同;因此在应对万缘的时候,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迥然不同了。假使有人之前造作恶业,能生起后悔、忏悔之心,并能发愿永不复作,就称之为善;或者在应当要行善的时候,没有及时去行善,后来产生追悔的心,这也是称为善。相反的,如果先前造作善业,后来却产生后悔,懊悔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却始终住于如性,所以名为涅槃。这个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叫作虚空无为。而这虚空无为之证见,如果离开上述八识心王等四位诸法,就不可能显现出来而为证悟之人所见,所以名为四所显示。介绍完虚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祂从无始劫就一直存在到现在,乃至未来无量数劫祂照样存在,因为祂是法界中永恒存在的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说一切众生不名为觉。因为一切众生对于所谓的心真如产生很多的迷惑,乃至对于心的生灭,心真如门跟心生灭门的道理无所了知,产生了迷惑,所以不名为觉。而这个不名为觉是因为从无始劫以来,恒常有无明妄念相续,未曾离开过。也就是说,对于法界的实相不明白就称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坏劫来临,器世间碎如微尘,散于虚空。等到成劫之时,造有共业众生之藏识又会将微尘再次团聚为新的器世间。如此世界成了又坏,坏了又成,周而复始,皆是藏识之作用。藏识具有能造有身与器世间的功能,故《成唯识论》卷二云: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即以所变为自所缘,行相仗之而得起故。无形物(藏识)能变造有形物(三界器世间及有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随着业种及无明种流转生死无量劫以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本身却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所以名为清净。于无量劫的生死流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示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却始终住于如性,所以名为涅槃。这个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叫作虚空无为。而这虚空无为之证见,如果离开上述八识心王等四位诸法,就不可能显现出来而为证悟之人所见,所以名为四所显示。-----《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想天;可是很不幸地,当在非想非非想天这一个十万大劫过去之后,他终究要堕落到人间,而成为飞狸。因为他在飞狸那一世,依于他前前世外道的恶誓愿,他会扑杀无尽的这个畜生,他会造成无边的恶业,会堕落到地狱之间。欝头蓝弗因为是以定为禅,,这一边的禅当然不是指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本来已有,非从他因他缘生,非自然生;具有能展转出生三界万法之有性,亦具犹如虚空之空性,名为自性;随业及无明种轮转生死无量劫来,于七转识贪厌万法之际,藏识不贪不厌三界万法故名清净;于无量劫之生死轮转中,世世之十八界现有生死,而藏识自心始终住于如性:不生不死、不断不常、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一不异......故名涅槃。此自心藏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请问各位:细意识祂是不是意识?我们说廖添丁他劫富济贫,他叫作义贼,那义贼是不是贼?义贼还是贼!所以细意识还是意识,不管你冠上了几个细意识的名称——细意识的细意识,或者细意识的细意识的细意识——祂一样脱离不了意识,脱离不了自性见。因为你认识论就是落入了见闻觉知,也就是落入了三界六尘万法的这些觉知性里面,所以这个才是自性见。所以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依持身之功德说阿赖耶识即是如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等觉菩萨在百劫于一切所知境中,断除所知障中极微细执着愚痴,及修集福德满足已,成最后身菩萨,住兜率天观察世间时节因缘;众生法缘若熟时,即降神母胎,人间受生,隐其威德神力,现如凡夫,方便善巧示现出家修行,终于菩提树下明心,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现前,确定必将成佛;复于夜后分,曙光将显,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圆成佛道。人间舍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等觉位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不管与生命有关的内财,或者与财物、眷属等有关的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为了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样百劫累积福德圆满上升天上,在天上观察人间因缘成熟诞生人间,于菩提座下一手按地明心,夜睹明星而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这就是宗通具足圆满的部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006集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佛言: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从理体上来讲的,也就是站在第八识的角度来看,蕴处界等一切法皆因第八识而有,从属于第八识,且第八识和蕴处界诸法非一非异,故名一切法皆是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三,佛言:我法身者,清净无比,种种妙相,无量智慧,无量自在,无量功德,难可思议,一切众生,皆蒙利益,百千万劫,说不能尽。法身摄藏一切诸法,一切诸法不摄法身。《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从理体上来讲的,也就是站在第八识的角度来看,蕴处界等一切法皆因第八识而有,从属于第八识,且第八识和蕴处界诸法非一非异,故名一切法皆是佛法。《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