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这样下来五、六年了,有没有结果?没有!甚至于我们有人悟了以后还去找元音老人灌顶呢!元音老人是个常见外道,因为落在意识心中,以离念灵知的意识境界作为证得真如的境界,连明心都没有;那你明心了的人还去找凡夫帮你灌顶,这么颠倒!这就是见地没有发挥出来,还没有明心者所应有的功德,还没有离开众生相;所以说我们一定得要很明显的破邪显正,我们破了我见与常见以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如果诸位将来有一天进入三禅的时候,有明心见性过牢关的功德,你才能舍它。如果没有明心见性以后过牢关的功德,证得三禅,你要舍离三禅的身心之乐很难舍,这就是色界爱的结。乃至到了第四禅舍念清净定,这种境界很多外道以及佛门里面,自古以来有许多人以为就是涅槃,但它不是涅槃。现代的人要修得四禅很难,但是古时候很多。他们误以为四禅就是涅槃,但这个不是涅槃,仍然在色 | 三摩地 2018-07-21 |
|
菩萨种性的义理与内涵,在《明心与初地》当中已开示许多,这个乃是十行位性种性菩萨的主修:「发起菩萨性、伏除异生性、具足十长养」,也就是「长养菩萨应该有的圣性」,亦即在完成习种性的修习,远离习种性的凡夫习气与熏习进修上地该有的知见以后,离开了习种性,进入性种性的十行位当中;十行位的性种性菩萨,「性」乃是重点,也就是得要发起「菩萨性」,你的身口意「行」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4,十回向心:即救护一切众生离相回向心、不坏回向心、等一切佛回向心、至一切处回向心、无尽功德藏回向心、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心、如相回向心、无缚解脱回向心、法界无量回向心。5,十地心:即四无量心、十善心、明光心、焰慧心、大胜心、现前心、无生心、不思议心、慧光心、受位心。6,第五十一地之心称为入法界心,即为等觉。7,第五十二地之心称为寂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十信位中,善财大士初参比丘功德云、第二参比丘海云、第三参比丘善住、第四参良医弥迦、第五参长者解脱、第六参比丘海幢、第七参优婆夷休舍、第八参仙人毗目多罗、第九参婆罗门方便命、第十参童女弥多罗尼。童女弥多罗尼即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专修童女行。在五十三参中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当然也都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相上有别于童男、童女菩萨,乃现声闻相),不是二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到了三地满心后,他可以取证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因为凡是菩萨有四禅八定时,他只要见道,就可以成为俱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他不要;三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加修四无量心、五神通,修学满足,这时由于他在很早以前,一个无量数劫前(七住位)他就已经证得断我见、断见惑的功德了,他这时有能力可以取证无余依涅盘,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可是他不要,因为志不在此;为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那么四地焰慧地,四地菩萨呢,主修以四念处为上首的四念处、四神足、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的菩提分法,他所成就的如实智焰,在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中,这个殊胜智慧都在其中,他能成为佛教正法的照明慧灯,与佛的功德是同一味的;就像海水譬喻一样,普同一味。第五难胜地,五地菩萨于四圣谛等诸谛中能得善巧以及决定妙智,同时五地菩萨引发一切世间的工巧业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里就有说到,如果要进入初地,前面已经有说过了,要修种种的福德,要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还要勇发十无尽愿,还要弘法利生累积种种的福德功德。这里还有说到,如果要满足初地,入了初地之后要满足初地,还要修百法明门,因为这是别教菩萨的增上慧学,是不共通教菩萨跟二乘的;除此之外,还要对于百法明门一一验证,而能够通达虚妄唯识门跟真实唯识门的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分别功德论》卷第一(大正二五,页三二上)亦提到:阿毗昙者,也。所以言大者,四谛大慧诸法牙旗,断诸邪见无明洪痴,故曰也,亦名无比法,八智十慧,无漏正见,越三界阂,无与等者,故曰无比法也。迦旃延子撰集众经,抄掫要慧,呈佛印可,故名藏也。而《增壹阿含经》序品中就提到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阿难即诵: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十方现在佛,以种种因缘,叹彼佛功德,我今归命礼。其土具严饰,殊彼诸天宫,功德甚深厚,是故礼佛足。】又造《大智度论》,开示修行念佛法门: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以及先世的罪业。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却不能除瞋恨。有的能除瞋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欲及瞋恨。有的虽能同时除去贪瞋痴三毒,却不能除掉过去世的罪业。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种 | 三摩地 2018-07-21 |
|
比丘度人,义不容异,功德在心,理无远近。宜存远大,何必专重目前?”摩揭陀国王遂从其所言。于是马鸣菩萨赴北印度健陀罗国贵霜王朝,宣扬大乘佛法,旋即度化迦腻色迦王,受封为国师。王每于政务余暇,时常向他请益佛法,尤其借重他在佛教文学艺术方面精湛的造诣,在各地行宫及全国各地区兴建佛塔、伽蓝,形成日后佛教美术史上著名的犍陀罗美术(注:犍陀罗(梵Gandhara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不离愿,愿与一切菩萨同智慧心功德行;(9).利益愿,愿身口意业益物而不空;(10).正觉愿,愿成无上菩提,以菩提道利益众生。《佛光大词典》372页——————————————————————————————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菩萨初果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虽然和菩萨初地一样,但是戒定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四禅功夫,以及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和菩萨大乘照明三昧,以及其他的很多种功德,菩萨初果都还没有具足。戒慧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大乘照明三昧、永伏思惑而不现行如阿罗汉,明心初果菩萨仍未具足。我们举个例来说,譬如菩萨初地的大智慧光明三昧,也就是《楞伽经》讲的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成就九地菩萨满地心,复转入十地入地心,广修十地菩萨一切种智,并将九地以前所修种种功德、福德回向。回向的结果,十地菩萨在色究竟天宫成就大宝莲花宫殿广大无边。当十地菩萨坐上大宝莲花宫殿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发动十方世界所有十地菩萨,各带著他们自己九地以下菩萨及眷属,来到这个宫殿前。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十地菩萨顶及诸菩萨顶;因为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意思是说:在这第一大阿僧祇劫当中,菩萨六度的势力仍然很薄弱,常为烦恼所转,无法伏诸烦恼;虽然在七住位中因为真见道而有波罗蜜多的功德,但是距离成佛仍然十分遥远,所以称为远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则是指次无数劫,菩萨在此第二大阿僧祇劫中,修习十度波罗蜜中的前七度,也就是:初地、初心,生起增上意乐,修无生法忍;二地生起清净心,修持增上戒学;三地于一切境生忍, | 三摩地 2018-07-21 |
|
种种善根功德华开。当知第五心起譬如天帝释大会拘毗陀罗树。彼因禅那波罗蜜。犹如日轮无量光曜。当知第六心起。悉能除灭一切闇冥。彼因般若波罗蜜。本愿功德普现庄严。当知第七心起。如商人主将诸商人能度旷野。彼因方便波罗蜜。净除一切过恶所欲如意。当知第八心起。满足明净犹如秋月周满所愿。当知第九心起。一切所作皆悉休息。譬如贫人得无尽宝藏。犹如虚空离垢明净。当知第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证得过恒河沙数所应证之一切法,住于法身佛境界;不须经由前七识,而直接由真如与有缘佛子相应,法身功德圆满成就,是名如来自到境界,唯佛与佛乃能具足知之,等觉菩萨所不能测。如是而言五智者,显见萨迦派之五智与佛所说完全迥异。大圆镜智者,乃是以清净烦恼障及所知障而永尽无余后之佛地第八识真如,能生无量智慧,能与二十一心所有法相应,并能各自运行,故能「十方赴感靡 | admin 2018-07-21 |
|
」「佛不思议离分别,了相十方无所有;为世广开清净道,如是净眼能观见;如来智慧无边际,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暗心,大慧入此深安住;如来功德不思议,众生见者烦恼灭;普使世间获安乐,不动自在天能见。」《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如来世尊,能于一念破坏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脱障,是故名佛。如来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善男子!如来出言无二无谬,亦无虚妄,智 | admin 2018-07-21 |
|
证得如来藏时,就会生起法界实相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就有了般若的功德,所以般若德也是依如来藏而有,这在大乘法中称为“开悟”所得的智慧。而法界实相的开悟,只有一种,没有两种,也就是明心。明什么心呢?明常住心、明万法根源心,不可能是明意识心,也不可能是明意识的离念境界。因为意识心是生灭法,祂不具足三德,连一德也无,所以三德依如来藏而有。假使 | admin 2018-07-21 |
|
」此乃唯佛地才有的圆满功德相。再者,佛之广长舌相殊胜于转轮圣王之相,因为佛乃是证得一切种智,具足了知一切法的实相,无有一法不如实知,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的功德,能够应众生根器深浅,而说无量无边的法要来利益众生,没有不受度者。如《僧伽罗剎所集经》卷二:【是时,世尊有如是广长舌,未曾有虚,善色不可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