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因果昭昭不爽,自己种的褔田还得自己收割,别人都抢不去,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起心布施的一念之中就具足六度了,所以能够一念之中具足六度的人,就是有功德智慧庄严的人。所以说,懂得布施的人不要只是在福德上面修,还得要有智慧的修集而修行布施度。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戒浅释※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 三摩地

2018-07-22

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因果昭昭不爽,自己种的褔田还得自己收割,别人都抢不去,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起心布施的一念之中就具足六度了,所以能够一念之中具足六度的人,就是有功德智慧庄严的人。所以说,懂得布施的人不要只是在福德上面修,还得要有智慧的修集而修行布施度。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 三摩地

2018-07-22

能赞三宝所有功德;不以斗称杂余异贱,欺诳于人;不乐酒博贪欲之心,常修惭羞愧耻之德,虽复巨富心不放逸,多行惠施不生憍慢。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施波罗蜜。〗讲记六波罗蜜对大家很重要,因为十波罗蜜对你们多数人来讲,目前仍言之过早,所以仍以六波罗蜜为主;而且此经是针对新学菩萨说的,所以应以六波罗蜜为主。六波罗蜜在十信位中就需熏习了,从初住开始修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 三摩地

2018-07-22

在这里,福田被作比较狭隘的定义,只讲功德田、报恩田,众生中的贫穷田就暂时不函盖在里面。譬如畜生,你到野外时看见一只猕猴肚子饿,叽叽呱呱的叫着乞求,就布施面包给牠;但是猕猴不能回报你,所以牠不算是狭义的福田。若从广义来讲仍是福田,这叫做贫穷田;但从狭隘的定义来讲,贫穷田不算福田,因他此世无力回报你,所以名为非福田。有些人专门选择福田:整整一世都很有钱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时不先观察是不是功德田?也不观察是否为贫穷田而不兼有功德田?遇到是福田就布施了,这叫作一切施。怨亲等施,即使是怨家有困难而拉下脸来相求,也同样愿意布施,不单单布施给亲眷,所以叫作一切施。菩萨布施财物时有两大类的施物:第一类被布施的是众生,譬如布施象马牛羊鸡鸭等等。第二类是布施非众生类的财物,譬如钱财田舍车乘药草及非动物性的饮食等。在这两类被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得远离一切放逸。虽以身分施于乞者,终不生于一念恶心,因是更增慈悲喜舍。不轻受者,亦不自高。自庆有财,称求者意。增长信心,不疑业果。——《优婆塞戒经》(杂品)第 三摩地

2018-07-22

此外关于布施所引发之功德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有如是描述: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如上观之,此世之贫困、愚痴及怖畏,系因过去累世不行布施而得此恶果。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被偷了,记得随喜功德,你就开口说:我是送给你的,你别说是向我偷的。你未来世就多财巨富。你如果起了瞋心说:我非要定他的罪,让他去关不可。结果你只是被偷,他未来世就算偿还你也没有几倍,因为你不是布施。未来世就算还给你时,也是不情不愿,你收回时也会是老大不高兴,这一世何不就大方一点?所以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就是布施的自利正果。可是布施还有余果:未来世得 三摩地

2018-07-22

一、布施之意义及功德「布施」二字从梵文Dāna转译而来;「檀那」为Dāna之音译,意译为布施。隋慧远撰《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事分布与他,名之为布;辍己惠人,目之为施。」平实导师亦于《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一篇〈念佛法门之殊胜与前方便〉当中有如下开示: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布施功德便成就了,所以叫作一切时中一切施,如果是古时的出家人,那就没办法了。假使你遇见一位出家人手上戴戒指,或者比丘尼身上戴个金手环、金项链、金手炼,穿得花花缘缘的,你总是会觉得不伦不类;如果是在家菩萨,不但可以这样戴,而且是可以常常都如此的;你们看大菩萨们不都是有天冠、璎珞吗?项上的璎珞拔下一颗,就可以卖到很多钱了,当然可以一切时中一切施。所以在 三摩地

2018-07-22

先有了正确的观念,接下来再说:要观察五阴无常,施主、受者、布施统统无常;这样正确的观察以后又得到解脱于我所的功德了,可以说是两者兼具,太好了!若是布施给持戒不犯的人,未来世可得十万报:布施给他一万元,未来世得到十亿元的大报。受施者都还没有见道,只是持戒不犯就能得十万倍的回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者,可得百万倍的果报。这个离欲者是指证得初禅的外道。因 三摩地

2018-07-22

这个优婆塞戒受了之后,即使有所违犯,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这一部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有所不同,主要在三个地方:第一、这部戒是为以后受出家戒和菩萨戒做基础的,所以和一般的出家戒、菩萨戒不太相同。第二个差别是这个戒是尽形寿受持,舍寿之后就不存在;而一般的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的,所以和一般的菩萨戒不一样。第三、这个戒是犯戒以 三摩地

2018-07-22

※检验信财是否够的步骤:1、相信真实的法,相信可以成就(第一分信财)2、对真实法接受,发现真的有功德,而且很喜乐(第二分信财)3、希望自己也能得到这种功德受用,努力去做(第三分信财)总之,相信而去做,积累信财。例如,相信有三乘菩提可证,能知三乘菩提功德受用,而且愿意朝着方向去做。表面对三乘菩提的信财具足!二、戒财戒指“清凉”、“防护&rdq 三摩地

2018-07-22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三摩地

2018-07-22

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的誓愿:我今天以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回向不要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中,也不要出生到无法听闻佛法的八难之处,也不要出生到佛法的边境,也不要出生到罗刹国等凶弊之处;更不要追随奉事教导错误佛法知见的恶知识,出生我们的父母他们能够专注而闻熏到正确的佛法,不要熏习到种种不正的佛法知见;希望我将来能够出生在听闻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说:如果我们能够摄守这一个绮语戒,我们讲话能够不随随便便、不会前后颠倒,这样子好好地守护它,并且把守护绮语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来诸佛的授记,绝对能够功不唐捐。祝福大家口业清净!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66集如何守护口业?>何正珍老师 (原标题: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佛说:如果我们能够摄守这一个绮语戒,我们讲话能够不随随便便、不会前后颠倒,这样子好好地守护它,并且把守护绮语的这样的一个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就一定可以得到如来诸佛的授记,绝对能够功不唐捐。再来讲我们要守护的口业,就是指两舌。两舌,就是在两者之间搬弄是非。搬弄是非,把这边的话传给那边,那边的话传给这边,让两者之间产生嫌隙,产生了嫌隙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这个戒它可以称为制,它又称为迮隘,又称为清凉,又称为上,又称为学,很明显地,戒也同时具有这几项的功能,这几项的功德。------《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28集学佛为什么要持戒?>周正铭老师 (原标题:“戒”是如何形成的?)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