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摧残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烧尽菩提之种。末世求道。真不容易。沩山老人说。‘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好跟他学。不会带坏你。不相干的人。种种习气。臭 | 三摩地 2018-07-22 |
|
我们接着看说:善男子!一切世间所有福德,不及如来一毛功德;如来一切毛孔功德,不如一好功德;聚合八十种好功德,不及一相功德;一切相功德不如白毫相功德;白毫功德复不得及无见顶相。这个是说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之外,佛陀的一一毛孔有种种的功德。这些每一毛的功德合起来,都不如八十种随形好的一种功德;聚合八十种随形好的功德,都不如三十二大人相中一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且我们也要对很多的众生在谈离杀的时候,赞美离杀的功德。所以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离杀,我们要赞美;我们看到的众生,他是我们过去世的师长、父母,乃至是我们未来世的师长父母,我们都要赞美他的离杀。只要他有这样的业行,我们都要赶快地去赞美他,而且要能够心得决定,起决定思说:我一定要这样作。除了这之外,还要随喜思,譬如说:父母师长他作了离杀的事情,我们要随喜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一个叫作知宿命定,知宿命定的意思是说菩萨在修学的过程里面,他会因为修学六度波罗蜜,他会逐渐成就他的一些境界——禅定的境界还有智慧的境界,他能够逐渐依于修学的功德,逐渐了知宿命。这了知宿命不一定是宿命通,当然也不一定是宿命明,因为宿命通与宿命明,它是可以一世一世去观察每一世的,那个是宿命通与宿命明。能够知宿命的意思是说,菩萨能够依于观察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理上,佛所说的就是在说自心如来,因为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自心如来,祂一直在照顾我们、护念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所以才会有祖师提出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的说法出现,这代表这个自心如来,如同十方诸佛一样,一直都在照顾我们、护念我们,一时一刻都没有离开我们;又这个自心如来也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祂有很多功德可以庄严菩萨。如果菩萨透过参禅的方式,找 | 三摩地 2018-07-22 |
|
贫穷女难陀点灯供养世尊的缘故,愿以此功德来救度众生出离生死及得智慧光明,所以被佛授记:于未来无量世以后当得作佛,号灯光如来,十号具足。由此可知,一者、世尊是大福田,如果生身能够供养世尊,未来有无量福德庄严其身。二者、个人所造的种种善恶业,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不会遗失;未来因缘成熟时,就会受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同贫穷女难陀一样,以多日行乞所得一文 | 三摩地 2018-07-22 |
|
也就是说,这些殊胜功德的修学,它并不是一般的法,它也不是一般的神通而已,这些法都是来自于智慧度的修学,智慧才能够度到彼岸;因此能够亲近佛,能够究竟来了解这些法,然后又能够到各个世界去,菩萨会如此地来演教许许多多的法、来摄受佛土,因为他要像佛一样发起大愿,能够摄受许许多多的众生来到他的国土。 就像是阿弥陀佛以前当法藏比丘的时候一样,他在佛前发愿, | 三摩地 2018-07-22 |
|
不仅自己有能力去建如来塔庙,而且也要劝别人一起来建,一起来成就这样的功德。如果自己没有能力兴建塔庙,也没有能力与别人一起来兴建,看见他人兴建塔庙时,也应该心生欢喜、随喜赞叹;这样的随喜功德,与他人兴建塔庙功德无二无别。如果于法上有所实证,应该凭着实证的智慧功德力量,广教人兴建塔庙。供养如来形像以后,不要随便看轻自己,也不要对三宝起轻视想;如果对三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在如来世尊种福田,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法宝与佛宝一样有两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僧宝有三种福田:报恩田、功德田、贫穷田。为什么如来世尊有两种福田?首先谈的是报恩田。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众生供养如来世尊就是在报恩田种福田。为什么如来世尊对众生有恩?说明如下:首先,如来世尊为了度众生,以人天至尊的身分到人间示现八相成道,也就是示现从兜率陀天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若是于佛菩提道法是有所亲证的话,在不违反法毘奈耶的状况下,而能够或于解脱法、或于第一义谛的法作法布施,则其所获就兼有出世间善法的果报;随着说法者本身在证法之后心境转依的层次差别不同,又得一分或者是多分的净业自受用的功德,又是层次差别不同的福庄严。持戒为什么也是福庄严?若单偏从律仪的部分来说,因为持戒而不去侵扰众生,或者不犯杀、盗、淫、妄等过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先来简单谈一谈福德的道理;而其中另有自受用的功德,或者说是某一个人是有一定的德行,这个部分就暂时不说明;因而单单说福报这个部分。譬如说:从一般世间法而言,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在互相讨论着,也许某甲就会说:你看!某乙就是有修,所以今世的福报才这么好。当然我们就应该要好好的自我检讨,不应该只是一昧地羡慕,或者是甚至于是嫉妒人家。这里某甲所称的福报是什么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有的经论中会看到:功德自庄严,当往菩提座。这里就说,菩萨以种种功德来成就道业之后,很快就能成就佛道。又有的经论说:以是功德,诸菩萨摩诃萨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则是说,菩萨摩诃萨以诸大功德、大愿等等来成就佛菩提道。庄严,还有别的意思,譬如又有的经论说: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法而自庄严;又有: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于无量劫身堕地狱。都指的是,以种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说到了懈怠、乱意与愚痴,对一般世俗没有修学佛法的人来说,不容易发现有什么大的障碍,但是一旦发起了志愿想要学佛,假如懈怠的话,就难以成就各项功德了,连最基本的“信根”这个善根也难以具足。那在乱意方面呢,因为散乱的意识觉知心一直攀缘在五欲上,随著五欲六尘的受用贪爱与我见、我执种种烦恼相应,他没有办法成就制心一处的定力与观照力,接著就发起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这个譬喻来看待有情众生,众生的心性调御到最后,最尊贵的境界就是完全除掉我见、我执、我所执,所有的愚痴与障碍能够被佛菩提道六度或者十度波罗蜜的方便善巧所调伏,准确地快速成就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让八识心王各个心王都能够发起真如用自在的运用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心所法,去利乐有情永无止尽,那就是成佛的境界。因此佛陀不舍娑婆五浊恶世的众生,以刚强之语、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菩萨常于无量劫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业,是故如来成就具足无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报也。也就是说,为什么会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呢?就是因为三十二大人相是大悲的果报。为什么会是大悲的果报呢?就是因为诸佛菩萨慈愍众生不知道法界的实相,所以特地来到世间为众生宣说不可思议的第八识如来藏。因为众生对于第八识如来藏是从来不知的、从来不听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真正出家的功德是要从解脱道,乃至是应当讲说是从佛菩提道的亲证上来谈。先从最基本的亲证解脱道断我见来说,当你对蕴处界是虚妄这一点已经有了第一分的心得决定,试问:你难道不会对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法,乃至是对自身所拥有的名闻利养等的贪着会减轻了一部分吗?所以,当证得这样初分的出家法,本来在家时因为对五欲的贪着、因为于信心的不具足,所产生的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时间的关系,经中的:善男子!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菩萨施时亦复如是,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庄严。(《优婆塞戒经》卷2)就移到这一次来说明。平实导师多年弘扬如来藏的威德力加被的缘故——包括在《阿含正义》中详细地阐述,使得当今修学的佛子已经确定了一个正确的观念,那就是:在思惟观行十二因缘的法义之前,一定要作十因缘的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念戒二字,除了念持戒的功德的意涵之外,进一步其实还包含念时时持戒不犯。念戒为什么会有福庄严?如同前面所说,若单从一般律己利人的戒相来看,假如说,某甲受持了戒律中最基本的五戒,而开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因为持戒的缘故,某甲不犯其中的前四项,未来世就感得不被众生侵扰的一分或多分的果报,当然这就是有福庄严。而最后一项的不饮酒,看起来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然,念佛、法、僧会有它层次差别的不同,就念佛而言,一般人会说要念佛的功德。菩萨从过去久远劫以来,因为见到佛在世间示现的种种神变及智慧庄严,所以也就发心想要学佛,这就是菩萨初分的智慧庄严;他对于佛菩提道是可以成就的,或者是应该要走佛菩提道的这个道理,已经是心得决定,因为这也是从智慧的观察及思惟之后,所得的初分的智慧庄严。乃至菩萨终于有一世明心而进入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换句话说,必须藉由止以及观才有三摩地,或称为三昧,也就是正定、正受或是等持的功德产生。譬如修学无相念佛法门,藉由训练意识“心一境性”的“止”,专注一心安止于无相念佛的所缘境;以及藉由“审正观察”的“观”,来观察无相念佛的念,是否有语言、文字、音声、形相的圣号以及圣像出现,如果出现了,就必须再舍离,直到最后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