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尤其是这部戒,虽然只是一生受,不是尽未来际受,但是佛陀施设的这个戒法有势力、有作用,能使受优婆塞戒的人,纵使犯了戒罪,虽有所违犯,但是只要不舍戒而发露忏悔,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容易再与戒法相应。因此说这部优婆塞戒,虽然不足以跟出家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来相提并论,但是却可以作为这两种戒的基础;因为经过优婆塞戒的受持,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其受者过度四魔、越三界苦,从生至生不失此戒,常随行人乃至成佛。故知菩萨戒有受法而无舍法,有犯不失,尽未来际。若有人欲来受者,菩萨法师先为解说读诵,使其人心开意解,生乐着心,然后为授。其师者,夫妇六亲得互为师授。其受戒者,入诸佛界菩萨数中,超过三劫生死之苦,是故应受。有而犯者,胜无不犯;有犯 | 三摩地 2018-07-23 |
|
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证得佛菩提。因此,菩萨想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变成证得菩提的真正的菩萨,他就一定要受菩萨戒。有人或许会问:佛不是说,称一声南无佛,将来必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萨戒,才能证得佛菩提。因此,菩萨想要从初发心的菩萨变成证得菩提的真正的菩萨,他就一定要受菩萨戒。这是对于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菩萨戒的四个理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优婆塞不能习学如是所说,轻慢比丘,为求过失而往听法,无信敬心;奉事外道,见其功德,深信日月、五星、诸宿,是优婆塞不名坚固如法住也。若优婆塞虽不自作五恶之业,教人作者,是优婆塞非如法住也。】——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语译:受戒之后应当如法而住,怎么样才是受戒者如法而住?善男子!有人若欲施时,供养三宝时,若坐禅时,若修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4、妄语戒不妄语戒相,妄语即虚妄不实的语言,自己意识不错乱,意欲欺诳他人,对于能够了解语言意义的一人或多人,说自己得了禅定神通等功德,或说证得预流果等,这叫妄说上人法。即超过普通人的常识以上的法。只要听人了解自己所说的意义,不管其信与不信,即犯了妄语戒的本罪,这里面包括他人以如上所说的事来向自己询问,而自己用语言答认,或现相默认等,都是大妄语的本罪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只因为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就回来会中诵一次戒,可能会使很多人无法继续受持本会所传的上品菩萨戒,那岂不是很可惜的事?五、纵使无法每两个月回会中诵一次戒而犯了戒,然而上品戒持戒的功德无比广大,比起违犯一个小戒来说,还是应该继续受持才对。六、关于久学菩萨的定义,本会仍在研究之中,在下一次亲教师会议中,将会作更深入的讨论;未来定案以后,大家可以依照久学菩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四十,弥勒菩萨开示云: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利;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祈受一切菩萨净戒。’从这一段论文可得知:已受菩萨戒的在家菩萨(就是善男子)、长老(就是出家菩萨)、大德(是指已证悟的人),皆可以传菩萨十重无尽戒。还没有见道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初發心出家,欲紹菩薩位者,當先受戒;戒者是一切行功德藏根本,正向佛果道一切行本。是戒能除一切大惡:所謂七見六著,明鏡。佛子!今為諸菩薩,結一切戒根本—所謂三受門:攝善法戒,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攝眾生戒,所謂慈悲喜捨,化及一切眾生,皆得安樂;攝律儀戒,所謂十波羅夷。佛子!受戒有三種受:一者、諸佛菩薩現在前受,得真實上品戒。二者、諸佛菩薩滅度後,千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言:不自讚毀他者,謂於自身不生實功德想;又於他身不毀、不隱他實功德故。】《信力入印法門經》卷2【若菩薩為利養故自讚毀他,是名菩薩波羅夷。】《優婆塞五戒威儀經》【若諸菩薩為欲貪求利養、恭敬,自讚毀他,是名第一他勝處法。】《瑜伽師地論》卷40〈10戒品〉【菩薩為貪利故,自歎己德毀呰他人,是名第一波羅夷處法。】《菩薩地持經》卷5〈10戒品〉8故慳「若佛子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次如定共戒:以诸佛子修定有成者,依其定境修证,分别能伏欲界贪、色界瞋、无色界痴,故依定之有漏功德不违佛戒,不依佛所制定戒相而持。三如道共戒:三乘以见道修道故,依见修道无漏功德受用,自然不犯佛戒,不取佛戒。是名三种非取相戒。亦依有情根性差别而作用有异。五戒者:在家之人于三皈时,或受满分戒,五戒俱受:不杀生、不窃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或受多分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学习菩萨戒的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按照这个方式来修学,这样子自誓受戒,然后能够布萨,这样学下来,你就会经常注意到:我现在要布萨,我这阵子是不是有什么样、哪里、在口业上、或是其他的身业上、意业上,自己觉得不对,觉得不对就去忏悔;忏悔有很大的功德,能让自己的心作意不会再重新犯它,不会再重新犯这个过失。对于说这个戒相本身的解释,也许会有些不同,将来如果说因为这个戒相到底有没有犯重戒、有没 | 三摩地 2018-07-23 |
|
其中对于戒律的精神与持戒的要领,导师在理上、在事上都有非常详细的开示,更有细说布施的功德与得福的因果原理,甚至有开示三乘菩提与第一义谛的胜妙义理,欢迎您向出版社请阅。对于受戒、持戒的问题,我们是鼓励学佛人能够受戒、学戒、持戒,因为受戒、持戒乃是菩萨六度波罗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三无漏学中的重要一分。佛弟子若有受戒的机会,应当要把握去受,早受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几个原理:第一、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通过这次到受上品菩萨戒的因缘,让我深深感受到菩萨戒的功德,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藉著它时常照到我们不如法的行为,警觉我们要赶快改正。譬如受戒回来当天我就反省到,当时在机场拿托运行李的人很多,我就觉得有一位大姊来回挤我,后来,张师姊拿到行李,我旁边有了空地,我就说:“我往这边点,省得你老挤我。”她马上回应说:“我没有挤你。”这时我随 | 三摩地 2018-07-23 |
|
十一、回向诵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 持戒证法皆成佛十二、诵戒圆满(礼佛三拜) 注:1、依佛说经意,菩萨戒子皆应参加布萨诵戒,否则犯轻垢罪,应于佛菩萨前发露忏悔。2、犯重戒者,当邀请四名已受过戒之戒子于佛前如法忏罪,四人站立,忏主于佛前胡跪叉手,当言语清晰令四人可闻,说所犯过之人、事、地,简要而说,心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很多人一再的触犯重戒而不自知,由于触犯重戒,欲保住人身,尚且不得,何况能证三乘菩提?触犯重戒者,即使已证三乘菩提,若未及时忏悔,亦无法保住见道功德。哪些重戒是修行人容易触犯的呢?大多是属于口业方面的:谤僧、谤法、大妄语、不净说法、破和合僧等。例如有的人习惯说人是非,来到道场也不知收敛,还是一样东家长、西家短,他不知道(或者是不在意)被他批评的人,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优婆塞戒受了之后,即使有所违犯,戒体仍然不会失去,乃至未来世还能得到这一世受戒的功德受用。这一部戒和一般的菩萨戒有所不同,主要在三个地方:第一、这部戒是为以后受出家戒和菩萨戒做基础的,所以和一般的出家戒、菩萨戒不太相同。第二个差别是这个戒是尽形寿受持,舍寿之后就不存在;而一般的菩萨戒是尽未来际受的,所以和一般的菩萨戒不一样。第三、这个戒是犯戒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所以平实导师也常常教导我们,爱语是度众生非常重要的方便善巧,《瑜伽师地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18〉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根本大论圣弥勒菩萨说:在种种摄受众生的事项中,以爱语来和众生同事利行所获得的效果是最殊胜的。如果布施时却不能以爱语施,那这种布施已失去摄受众生的功德,虽有福德却也打了很大的折扣。因为众生的我慢(表现在自尊心上面)都很炽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