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此,学佛而不修定,不但难以获得佛法修行的真正功德受用,而且还容易把自己置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求升反堕。1、禅宗修行不离定力佛法修行,法门众多,而一切法门的修行均不离定学。禅宗修行的目标是明心见性。所谓明心,是在我们虚妄生灭的五蕴身中找到本来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真心如来藏;所谓见性,是亲眼见到真如佛性在世间万法上的显现。想要悟明真心和眼见佛性,必须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一念佛无量功德。二念法不思议解脱。三念僧清净无染。四念行大慈安立众生。五念行大悲拔济众苦。六念正定聚劝乐修善。七念邪定聚拔令返本。八念诸饿鬼饥渴热恼。九念诸畜生长受众苦。十念诸地狱备受烧煮。菩萨如是思惟十念三宝功德。专念不乱。是名正念精进。”《六度经》云。“复有四种精进具足智慧。何等为四。一勤于多闻。二勤于总持。三勤于乐说。四勤于正行。&r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就是说,往往会有种种的事情来为难修学了义正法的人,绝不是只有一种,这些因zi、因他而生的事情都会使得学人废修善品;正因为还没有修除性障、还没有具足福德,所以就会有这些事情的障道;所以他们以前尚未走完的修福之路,后来必须要再走回头路,再去效法慈济功德会的志工们,学他们去多种福田,去补足以前所未满足的行门与福德。但是在他们想要重新再去种福田之前,有一件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大乘禅宗的开悟明心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的所在,亲证第八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盘,如是才能现观第八识的种种体性(功德性)而生起真正的般若实相智慧;若没有证得如来藏,就只能理解般若实相的表相,无法发起真正的实相智慧;所以想要证得真正实相般若智慧的人,首要之事就是求证如来藏──禅宗的开悟明心。想要证悟明心,必须要有工具,这个开悟的工具就是妄心: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是我说摄受正法所有功德不得边际。如来智慧辨才亦无边际。何以故?是摄受正法有大功德、有大利益。」”佛陀赞叹胜鬘夫人:「讲得真好!讲得真好!你在智慧上面的弘法演说也有许多的方便,并且能讲到很深很微妙的法义上来。」又赞叹说:「你胜鬘在过去无量世的漫漫生死长夜之中,已经栽种拓殖了非常非常多的善法为根本。你今天所说的法义,未来世的众生如果是已经在很久时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人所捉者,如有族姓子,发此誓愿:『持此功德福佑,作大国王、若作大臣。』非人所捉者,如有比丘,有此誓愿:『生四天王中而行梵行,今持功德生诸天之中。』是谓名为非人所捉。为水所回转者,此是邪疑也。者,邪见、邪治、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此是也。」是时,难陀比丘在闲静处而自修克:所以族姓之子,剃除须发出家学道者,修无上梵行,生死已尽,梵行已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想:佛的事业好干吗?不好干欸!(那时候如果有人很聪明的发明了一辆脚踏车供佛,那个功德可就真的很大啰!我以前常常想:那时候我如果懂得发明脚踏车来供佛,岂不是太妙了吗?)你看!佛就是这样走路二、三百里,为了利益众生,所以佛并不是只坐在那边给人家供养的。成佛以后尚且要这样辛苦的利乐众生,何况我们距离成佛还远着呢!既然还没成佛,更要精进的修布施行啊!因为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我们的心念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无始无明时,证明我们在佛菩提道上已经在持续进步了,相应地,一念无明就会在关注无始无明心念的无量功德下渐渐伏除,心量、证量也会迅速提高--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为什么无始无明的关注会渐渐转依一念无明呢?因为,一念无明的起因就是对无始无明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在消除无始无明上烦恼的过程当中,会兼除一念无明的烦恼种子现行,对无始无明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五断除瞋恚:古德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如果能够把瞋心去除,对众生就可以安忍,就可以平息怨恼。最后佛作个结论说:善男子啊!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就以上所说的五件事,应当知道这个人就可以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佛又开示说:【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优婆塞戒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五断除瞋恚:古德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如果能够把瞋心去除,对众生就可以安忍,就可以平息怨恼。最后佛作个结论说:善男子啊!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就以上所说的五件事,应当知道这个人就可以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佛又开示说:【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优婆塞戒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五断除瞋恚:古德说瞋火能烧功德林。如果能够把瞋心去除,对众生就可以安忍,就可以平息怨恼。最后佛作个结论说:善男子啊!如果一个人能够成就以上所说的五件事,应当知道这个人就可以修忍辱。《优婆塞戒经》卷7佛又开示说:【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优婆塞戒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3 |
|
譬如我们佛教有慈0功德会,外道也有很多行善团体,包括基督教的救世军;他们出去为众生做事,有时众生误会了还骂他们,甚至于有人很恶劣的骂:“你为何送我这么少?你真可恶!”送人财物还要挨骂,但他们大多忍下来了,可是这种忍叫作忍辱而非波罗蜜,因为这是世间法上的层次,与解脱无关。当然往往会有人不服气:“我们证0上人讲:只要努力布施,每天很欢喜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为什么这个世界叫作娑婆呢?在《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里面说到:相庄严星宿积王菩萨言:彼娑诃世界诸有情等,毁骂捶打皆能忍受耶?佛言:‘善男子!彼佛世界诸有情等,少能成办如斯功德,而多随顺贪恚愚痴怨恨缠缚。’彼菩萨言:‘若如是者,彼之世界不应名娑诃也。’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面对这样的危险,这个穷人,就是这位修行的菩萨,他是没有丝毫的恐惧,他只是一心一意地忆念着三宝的功德,能够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严守戒律不敢有所违犯;每天早晚三次,都能够诚心地忏悔自己的身口意三业的过失,能够自责其心、永不复作。因为有慈心的关系,又自己能够愿意发大愿,他发的这个大愿,就是希望十方所有的众生身心都能够解脱自在,没有烦恼恐怖,不会像我现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更深一层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佛门之中,虽然大部分的人相信众生皆有本具妙真如心,但已经不能了解到佛陀所说的教法,它的真义是一心有二门,不知生灭门与真如门乃是一心的二端,真如本具妙功德性,所以会错误地执著一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二》<第009集一心二门(一)>余正伟老师(原标题:做人都做不好,还想作佛吗?) | 三摩地 2018-07-23 |
|
我们对佛法僧要有信心,生活在这个五浊世间,不论遇到的是顺境、逆境,知道那都是本无今有,一时因缘假合相,不会对三宝的功德和真实义产生动摇,以佛法僧三宝为我们总持的戒体,这也是我们初学佛第一修学的戒行。因为深信三宝功德,则从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到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而能为众生导航、广度众生,能得一切无碍,这都是由信三宝开始。从体解大道,就是从信外在的三宝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四功德胜。受菩萨戒。喻如日光。无所不照。受声闻戒。犹如萤火。其光甚微。不可相比故。五受罪轻微胜。受菩萨戒之后。设使破戒。犹胜外道不受戒者。外道邪见。永沉恶道。无有出期。破戒之人。戒威力故。设堕恶道。受罪轻微。若堕地狱。作狱中王。 若堕畜生。作畜生王。若堕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王国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故经云。 | 三摩地 2018-07-23 |
|
善男子!若复有人欲受戒时,至心能观生死罪过、解脱功德,信心欢喜,是人兼得作、无作戒。如是戒者,随命长短!命长长得,命短短得。是无作戒,三因缘舍:一者小庄严故、二者心放舍故、三者作不坚故。不舍因缘复有三事:一者有本愿故、二者作业坚故、三者至心不放逸故。〗------《优婆塞戒经<业品>》讲记佛接着说明:戒的道理及戒的精神所在,也说明是以什么因缘而说为戒?戒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十一、回向诵戒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 持戒证法皆成佛十二、诵戒圆满(礼佛三拜) 注:1、依佛说经意,菩萨戒子皆应参加布萨诵戒,否则犯轻垢罪,应于佛菩萨前发露忏悔。2、犯重戒者,当邀请四名已受过戒之戒子于佛前如法忏罪,四人站立,忏主于佛前胡跪叉手,当言语清晰令四人可闻,说所犯过之人、事、地,简要而说,心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央掘魔罗因为那些人是有大非的,也因为外道的戒施设是不如法的,所以他是重罪作轻;又因为外道依凡夫知见及恶心而施设的戒并无威德,和佛设的不杀戒有大威德、大功德,大不相同,所以他能重罪作轻。但是也有人轻罪作重,譬如伊罗钵龙;伊罗钵龙受的是第一义戒,但却违犯佛语,所以轻罪作重。伊罗钵龙诸位知道吗?你们不晓得他,如果讲另一个名称就知道了,叫做大树紧那罗王;有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