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的阿罗汉,他尚且无法了知七住菩萨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境界,更何况一切种智的佛地境界,阿罗汉要如何能够思议呢?阿罗汉本身是人天应供,因为已经能够出离三界,功德已经让人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佛地的境界,却是阿罗汉所不能思议,而七住位菩萨所证法界实相,阿罗汉都还不能了知呢;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内涵佛菩提道真的是无上甚深广大。那在这种前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CBETA,T09,no.262,p.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而且我们也要对很多的众生在谈离杀的时候,赞美离杀的功德。所以我们的父母师长能够离杀,我们要赞美;我们看到的众生,他是我们过去世的师长、父母,乃至是我们未来世的师长父母,我们都要赞美他的离杀。只要他有这样的业行,我们都要赶快地去赞美他,而且要能够心得决定,起决定思说:我一定要这样作。除了这之外,还要随喜思,譬如说:父母师长他作了离杀的事情,我们要随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那这样的情况之下,阿罗汉在显示什么呢?阿罗汉就是在显示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的功德。也就是说,信有德这里要相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相信有阿罗汉证无余涅槃就是在告诉我们,有一个如来藏是涅槃本际,而无余涅槃不是断灭的这种功德。如来藏为什么祂不会断灭?因为祂本来就不生,所以祂是涅槃本际,祂就是阿罗汉实证解脱,五蕴十八界不再出生以后的这个涅槃的根据。第二个信有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有首偈云: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菩萨僧以在家者居多,遍及法界六道之中。在人间亦多示现在家相,不住于寺庙,不近佛而住。声闻僧多示现出家相,为近佛故,住于寺院。三、自性三宝:(一)真如之理,自性开解,名为佛宝。(二)自性正真,德用轨则,名为法宝。(三)自性清净,动无违诤,名为僧宝。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瑜伽师地论》卷46〈18菩萨功德品〉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CBETA,T30,no.1579,p.547,b4-5)瑜伽师地论说爱语是四摄法中最殊胜的,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爱语就是为众生说法或布施时要和颜悦色,不要老是板著脸孔看不起人;而且说话要柔软,要慈爱,这就是爱语。因为「齐人不食嗟来之食」,在春秋时代的齐国有一个富有人家在布施饮食给飢饿的穷人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导师曾在书上说,布施以后有福德,如果不执着未来世的果报,就有解脱的功德。又说「功,是说能够自利及利他;德,是说它有真实的作用。」功德是自受用的法,布施以后一点儿都不觉得心疼,都没有罣碍,这也是解脱功德的一种--解脱于我所。因此福德应是指未来世会有福报,而功德是指解脱上方面的受用。另外修集福德就是在五度上用功,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和禅定。智慧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因为调柔心性以后,并能接受善知识的教导,来听闻菩萨藏妙法,能够缘于菩萨藏妙法,善于修学来引发静虑的功德,发起出世间的智慧。那么在六住位菩萨所修学智慧的内容,是以熏习相似般若为主,来熏习四圣谛、十二因缘、五蕴、十八界的知见。在四圣谛所建立的知见是这样的:菩萨知道五蕴的出生就是苦,因为有五蕴的出生,所以才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五蕴本身:色蕴就是四 | 三摩地 2018-07-23 |
|
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容,从饶益有情来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财布施来护持了义正法的团体以及善知识,用来弘扬了义正法。在末法时代正法弘 | 三摩地 2018-07-23 |
|
」就这样子,仗著舍利弗的功德神力,娄沙迦终于得到饱食一顿。当天晚上,娄沙迦就永摒苦恼,永远离开三界进入涅槃了。所以,今天我们不论是在凡夫位,还是在菩萨五十二阶位当中的任何一阶,福德的培养是永远不能停止的。平实导师常说:「只要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智慧的修学可以很快,但是福德的累积就困难了。偏偏菩萨的每一个阶位都一定要有相对应的福德,这一点要求远比二乘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经文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佛,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因此平实导师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的说明,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佛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就是说,报恩田是指父母、师长、根本上师。生养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应当要报恩的对象,佛陀在《大方便佛报恩经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今天增上班的《瑜伽师地论》课程讲到供佛的功德很大,葛格我听了觉得不跟大家分享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就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单跟大家略说介绍: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上跟我们讲供佛的时候就算你是供养佛像,或是佛塔,或是佛舍利,都跟供养应身佛是一样的功德。(应身佛就是指供养佛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佛。)弥勒菩萨教导我们供佛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因果昭昭不爽,自己种的褔田还得自己收割,别人都抢不去,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所以起心布施的一念之中就具足六度了,所以能够一念之中具足六度的人,就是有功德智慧庄严的人。所以说,懂得布施的人不要只是在福德上面修,还得要有智慧的修集而修行布施度。菩萨的布施与世俗人的布施不同, | 三摩地 2018-07-23 |
|
菩萨越修功德越大,利济众生的功能也越大,菩萨道是不限于初心的,不过弘扬菩萨道,总要从人的初发心说起。可见,双方的观点皆有一定的道理,似乎无法沟通。然而,其中隐藏着两个问题:第一,印顺法师不承认初发大心者的修行是菩萨道的本意,果真如此?第二,人乘的菩萨行是否能确保未来世一定再转生为人而继续修行?在此,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探讨菩萨道的真义问题。关于第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甚至能够破除邪说,对于藏传佛教双身法的揭露,能够让众生远离这些邪淫的恶行,让众生不受邪见、邪教导的戕害,让众生远离邪见、邪教导的恐惧,这也是兼具法施与无畏施的广大布施之一;此一福德更甚于一般的布施,因为破邪显正、救护众生远离邪见乃是兼具财施、无畏施及法施之功德与福德。因此,不一定要以钱财的方式来布施才算是布施,端视大德个人因缘的不同,以己所能配合、 | 三摩地 2018-07-23 |
|
藏密实修双身法的行者,对于三乘菩提之解脱功德与智慧功德俱缺,对于三乘菩提修证亦无喜乐,所造所修属异生种性,乃种性下劣而生边地懱戾车的无暇者,此第六因。藏密行者若诽谤而入地狱,正报受完以后还有余报,必定多世痴呆且盲聋瘖哑,此乃趣入无暇者的第七因。若在藏密修行甚浅,且不喜双身法,也不依上师的导而造诽谤等恶业,其性障微薄,喜乐禅定等境界,若改依显教行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若人能以四天下宝,供养如来;有人直以种种功德,尊重赞叹,至心恭敬;是二福德,等无差别。——《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佛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佛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佛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你们如果护持道场,那是你护持道场的功德,把那个功德去回向给你的祖先,而不是拿钱来买我们作这个给他;我们超度他,但是他的功德不足,你们帮祖先做护持正法的事情,因为护持正法的功德大呀!所以把这个的大功德回向给他。但这是两回事,所以我们不是做在收钱,这个要请大家了解。那么有人说萧平实是个居士,所以他不应该办;但是你要探究萧平实这个居士是胜义僧还是凡夫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第二是要不惜生命,如果害怕丧身舍命,就成不了大功德、大福德;外道都能不惜身命的护教,我们会中有些修行大乘菩提而号称为菩萨的人,竟然怕死怕得要命,不让我摧邪显正,那她(他)们就没有资格修大乘菩提。你们想想:德雷莎修女,几十年前大家都以为麻疯病会传染,她一个小女子却敢去,这是何等大的慈悲心!真是不借身命。菩萨们则要在护持正法上面不惜身命,人家打仗时你去不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