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此外关于布施所引发之功德果报,《优婆塞戒经》卷四有如是描述: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如上观之,此世之贫困、愚痴及怖畏,系因过去累世不行布施而得此恶果。今闻此言,行者应生布施之心,努力作为,不唯求来世人天善果,更为修行累积资粮,否则如贫者日贫,无本生息故,欲求修行,难有可为。若能行布施,则如大正藏中古逸部的《天请问经疏》卷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四种的无畏施—不杀、不盗、不淫、不妄造口业(不妄语)—的受持,也就是一种无畏的布施,这样的布施功德果报都是无量无边的。另外,不饮酒也是一样可以成就无畏施。因为一个人他如果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四种戒,但是对于酒戒他不去摄持,喜欢喝酒而且经常烂醉如泥,这样子会导致他前面的四条戒律都会违犯。而且更因为一个人他喜欢喝酒,所以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阿那邠坻长者之子,虽为八千金钱受戒,亦得无量功德果报;善男子!为财受戒尚得利益,况有至心为于解脱而当不得?】——恭录自《菩萨优婆塞戒经》(五戒品)第二十二语译:【善男子!后世众生身长八丈,寿命满足八万四千岁;是时受戒,复有于今恶世受戒,是二所得果报正等。何以故?三善根平等故。】持五戒一定可以保住后世再得人身,因为持五戒的人有大福德。为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得自在,虽得自在,诸法无常:‘我今若造恶业,因是恶业获得二世身心恶报;以是因缘,身口意恶即是我怨。设三业恶不得恶报,现在之恶 | 三摩地 2018-07-22 |
|
以功德果报面来说,因对受施者并无所求,故符合不望报施。但究其根本原因,笔者未熏习佛法前,布施之念甚少,因闻修慧不修福,来世修行时纵然证得罗汉果亦空钵而归之知见,故有布施之发心,是以不符合不求有施。若以布施心态面来说,因做少分同理心想,故符合怜愍施之所摄。而清净施及不轻心施,则于十种清净施之心态中多有所涉,故合述如下:就功德果报面而言亦如上所述,虽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迦陵伽国有‘七宝’藏,名宾伽罗;其国人民大小男女,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皈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毗提呵国有‘七宝’藏,名半陆迦,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皈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在诸经当中,处处都提醒大家布施的功德果报。例如在《佛说罪福报应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罪福报应经》)又譬如在《杂宝藏经》当中,由于阿那律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因此而感得九十一劫的常住快乐、饮食不虞匮乏的果报。-----《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3集菩萨正行的基础--人天善法的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为富,财物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善男子!迦陵伽国有‘七宝’藏,名宾伽罗;其国人民大小男女,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所有宝物。善男子!毗提呵国有‘七宝’藏,名半陆迦,其国人民男女大小,于七日中,七月、七年,常以车乘象马驼驴担负持去,犹不能尽;若有至心受三归斋,是人所得功德果报,出胜彼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得自在,虽得自在,诸法无常:‘我今若造恶业,因是恶业获得二世身心恶报;以是因缘,身口意恶即是我怨。设三业恶不得恶报,现在之恶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切功德果报成就皆依诸佛及诸菩萨住持力得。世尊。何意作如是说。佛言。文殊师利。如来住持之力及菩萨力。随说何等道。何等修行。若有人能依于彼道如实修行。彼人一切生处一切身。一切世间果报成就。文殊师利。若人不能信于彼道。又复不能如实修行。谤我法诤我法。而于我身生恶嗔心。彼人命终一切生处。常得一切下劣恶身。受恶果报。文殊师利。依于此义汝今应知。非但成就上妙 | 三摩地 2018-07-21 |
|
以此愿力功德果报于世最胜如阿罗汉。若有不能如是观了三宝常者是旃陀罗。若有能知三宝常住实法因缘。离苦安乐无有娆害能留难者。尔时人天大众阿修罗等。闻是法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其心调柔善灭诸盖心无高下。威德清净颜貌怡悦知佛常住。是故施设诸天供养。散种种花末香涂香。鼓天伎乐以供养佛。尔时佛告迦叶菩萨言。善男子汝见是众希有事不。迦叶答言。已见世尊。见诸如来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见有众生,即见有我,慈悲心劣,岂能行如是二种饶益之行?佛告比丘:“功德果报甚深,无有如我知恩分者。我本以欲心无厌足故得佛,今虽更无功德可得,我欲心亦不休。”当知行海无边,非丈竿尺木所能探其底里。痴儿见人指门前竿云“在天半”。即计量言:“从地至天,止两竿许。”佛法戏论,亦复如是。五、称法行者。法界海无量无边,行海亦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