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种思虑与定相应,它与人在散乱状态中随缘逐境去打妄想、做判断推理不同,所以也译作思维修,是一种修行,不是散乱的思维妄想。定,又译作三昧、三摩地、三摩提,指的是单纯的心定止于一境的状态。禅与定是有区别的,如果在定中同时有思维审虑的能力和作用在,就叫作禅;如果在定中没有思维审虑的作用,心止一处、清清明明、一念不生,那是单纯定的状态,不能称之为禅。这个解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真心不是色法,无法眼见,其行相又极其细微,所以虽然祂与五蕴身在同时运作,没有一刻不在一起,但是如果参禅者没有正知见和极为细微的观察审思能力,是无法从五蕴十八界法中把祂辨认出来的,而这种观察审思的能力却不是我们平时在心中用语言文字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它是在内心不起妄想的状况下,运用离语言文字的思维观的能力,去参究念佛是谁?拖死尸的是谁?之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要帮人家作善事之前,先得要有智慧判断;所以现在人家要求我帮他作什么善事时,我一定要先思维一下:这件事能不能作?表面上看来是善事,骨子里是不是真的行善?得要有智慧判断以后再作。慈悲心是好的,但真的要有智慧先作判断,不然来世就会障碍你的佛道修行。当时还是观世音菩萨帮忙,开示了两句话,叫我丢弃原本在这一世的凡夫师父道场中的所有事务,放下一切来专心的参 三摩地

2018-07-23

(四)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是非恒非审,只能了别五尘粗法;如眼识之了别青黄赤白……等粗相,但不能了别细相,因此只能配合意识、提供意识所需而使意识能作更微细之分别判断;其余四识也是如此,只是配合意根、意识来运作的,自己不能作主及思惟判断。此八识心王虽然各有体性,但却能和合似一,配合无间圆融无碍,凡夫众生往往把这八识误认为只是一个心。在这八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祇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祇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 三摩地

2018-07-23

又如受了菩萨戒而不违犯,真的能超越四魔?他若没有慧力去判断,就无法受,他会这样想:只有那些痴呆的人才会去受戒。有五欲享受的日子多么愉快,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不过,偏要去受戒而绑手绑脚的绑自己。他想不通为什么要去受戒,因为没有慧根。所以若无这五根,就不可能受戒。所以受菩萨戒与声闻出家戒还真的不容易啊!有的人想要来正觉学法,才只听到五戒,心中就想:这五戒 三摩地

2018-07-23

那些指挥作战的军官,虽未直接杀人,但却指挥杀人,是否犯杀戒,死后果报如何?答:佛在《优婆塞戒经》有开示过犯戒受报需要具足:「根本、方便、成已」三个条件,来判断未来受报业道的程度、关系与结果,《优婆塞戒经》卷六:「善男子!是十业道,一一事中各有三事:一者根本,二者方便,三者成已。」您的提问还牵涉到作无作罪种种的差别,《优婆塞戒经》卷六:「若遣使杀,使 三摩地

2018-07-23

深信因果的人当然会知道作了什么业会得什么果报,我们前面讲《楞严经》时不也说过十习因吗?也教诸位用十习因去判断一个人将来舍报会生到哪里去。如果还记得的话,用十习因也可以了了而知十善、十恶业道,可以了知自己或他人未来世要往生去哪里。十习因若不犯,未来世你要去哪里就由你自己决定;因为十习因不犯,没有恶业种子来牵制你,又有见道的功德,就没有随重业往生的问题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只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 三摩地

2018-07-23

」这就是重戒不能舍,小戒则应视当时当地情况、因缘不同而作判断。例如戒杀生,杀人是犯重戒,杀畜生是犯轻戒,其余四戒,准此可解。】对于志求明心见性的居士来说,受持五戒和菩萨戒,应该就够了;的戒律,如果性质上不属于重大的性罪(如盗法、破和合僧、明说密意等),或受或不受,个人可以自由抉择。来信所问,有关肉食、葱蒜的问题,属于《梵网经》菩萨戒的轻垢罪,如果父 三摩地

2018-07-23

考据学特别重视史料,但是对于佛教史料真伪的重要性缺乏判断能力,对于史料的解读能力也缺乏。史料派经常将错误而被废弃的史料,重新发现而将之视为瑰宝。史观派则无法认知佛教的本质在于探讨深具客观性与科学性的生命结构,因而错解史料。佛教经典就像是用文字优雅且寓意深远的文学,撰写医学书籍一般。如果使用史学的研究方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佛教探讨的解脱智慧与实相智 三摩地

2018-07-23

直到多年之后,我判断这位老者是菩萨辟支佛,特别是他解读出十因缘之后。但是对于萧平实老师身分的判断,我从来不敢说出来。因为我觉得若老实说出我的判断,那将是骇人听闻而可能遭到他人无理的攻击。如今既然要撰写生命解剖学,而且要呈现辟支佛无师独觉的科学观察与逻辑论述,若没有菩萨辟支佛的智慧,如何可能拨开世间一切邪见而写出辟支佛的观察与智慧呢?我虽然是本书的写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真的不能太大意,因为医师没有道种智,判断并不一定全都准确。当时她只是器官障碍而无法表示意思而已,并不是真的走了。就算脑死而说走了,意根和如来藏也还没走,假使那时开膛破肚、捐赠器官,她不就要痛苦死了?生起瞋心时可能就因此下堕三涂了!如果你们在慈济中的亲朋好友已经签下死时捐赠器官的同意书,请他们一定要在同意书上补上捐赠的条件:必须在我呼吸、心跳停止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你悟后在弘法利生的过程当中,仍然要用原有的第六意识分别心,要有智慧去看清楚事相上的种种事,才能顺利的弘法利生啊!不能滥慈悲而助长众生的恶习啊!慈悲还得要有智慧来帮助,如果只有慈悲而没有智慧判断,往往造就大恶业了自己都还不知道,那可真冤啊!譬如说有人跟你劝募了一万、两万元,他去买杀害众生的工具,去买或网子,用来杀捕众生;你布施了钱财,表面上看来是 三摩地

2018-07-23

从此一现象来判断,气质长相乃与福德有关。尽管如此,从世间亦有许多气质长相出众者,生活过得不一定比其他人来得好,或者不见得人人均喜欢同一类的气质长相,乃至于其气质长相令一部分人甚为喜欢,却令另一部分的人甚为不喜的现象。以此常见的情形即可推知:气质长相仅是福德的众多展现方式之一;气质长相良好者,可以表示一个人过去世累积了相应的福德;或者此世的生活因缘顺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未悟之前,尚未建立择法眼,所以对于善知识的判断只能随缘。但是如果有缘遇到证悟的人,他会跟你指引。这个人也许远在天边,也许近在眼前,也许就坐在你身旁,甚至是你的父亲、你的子女、你的配偶,不一定。因此必须要把性障除掉才不会疑,要把慢心除掉才不会被表象所遮障。5、必须修学动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未悟者尚无慧眼,又如何能判断所遇者是否已悟的真正善知识,假使还没有破参明心,就无法分辨诺方善知识之淆讹,往往被人笼罩了也不自知。至于初学禅,寻觅善知识则不可等闲,务必要虔诚恭敬,合掌一心来求;不可故作聪明状,欲以轻心慢心来求教于善知识,必不可得。遇到善知识时,我们向他请益完毕之后,应该详细思维,此善知识所说是善或不善?如果说得对,我们就跟他学; 三摩地

2018-07-23

我这个小小的意识又如何有能力去判断,众生各自如来藏的业种相互作用、激荡后,所产生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呢?我越来越疑惑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怎能确定什么事对面前这个人一定是好呢?我唯一能确定的事就是自己的发心,确定自己的发心是好还是坏,是为自己谋私利还是为大众而造福,当然,如果觉察力不够,或许也不能发觉藏在华丽美善言辞背后的自私动机。对这个世界我是越活越不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本来如是,不好也不坏的显现在我们的外面,对于他们是好是坏的这一份判断本就发生在我们里面,我们已经习惯了给予他人和自己定罪,这种定罪几乎是随时随地的发生着。即便是在宣讲佛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譬如口头上对外宣讲想如阳焰,如果对方不能接受,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自己从宣讲想如阳焰的立场,慢慢转变成为我对你错,乃至于站在佛法的制高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