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得到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幽默的表情,都会引起唾液中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综合了40多所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他们得出令人惊讶的结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 | admin 2018-08-10 |
![]() |
每一个人心境不同,意识的判断、思量当然也就不同,所察觉到同一个境界的同时,这个察觉必然是加上了意识,而且是以意识为主的察觉,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觉将会是天差地别。举例:譬如说许多内地的朋友来到台湾游玩,都说台湾好地方、好山好水、人情味浓厚,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在三百年前,当郑成功从内地来到台湾之时,他看到了台湾的风景,他的评语则是:花不香、鸟不语。我 | admin 2018-08-09 |
![]() |
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生起分别、判断、分析、领纳,即是识蕴六转识。识蕴是心法,受、想、行蕴,也是心法。受蕴:有情皆有领纳苦、乐、忧、喜、不苦不乐等受,故名受蕴。对于诸受的境界,能加以了知就是想蕴。因想而起身口意行,出生善念、恶念,起贪、瞋、痴、 | admin 2018-08-07 |
![]() |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神佛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 | admin 2018-08-06 |
![]() |
俗语说“夏虫不可语冰”,这句话所说的正是业果报差别而导致没有客观智慧的关系,因此而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夏虫生命短促、福德有差、眼界有限,所以不可能见到冰,而不是冰存不存在的问题,假使夏虫有言语能力而极力否定冬冰的存在,当冬天到来时仍然会有冰,不会因为夏虫的否定就使冬天的冰消失。因此,一般对于佛语无信众生,心既无信,此界业果报身也无缘亲 | admin 2018-08-05 |
![]() |
我们平常看到佛菩萨的图像、塑像,如果不是以祂们身上所拿的物品,就是以所结的手印来判断是哪尊佛菩萨;像文殊师利菩萨手中持剑,观世音菩萨持杨枝净瓶等,释迦世尊则手上或者结法界定印,或者结说法印,弥陀世尊则结接引印。正如我们所了解,文殊师利菩萨为七佛之师,手持智慧宝剑,斩断众生邪知邪见;而观世音菩萨最是大慈大悲,早已成佛,却为救度众生而倒驾慈航,闻声救苦 | admin 2018-08-04 |
![]() |
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些内涵来作检查,到底事实是不是(真入道了)?我们要用智慧去判断、去检查是不是仅名字是入道,而实际上并不是(入道)。那就是说,世俗法并不能够使得(大乘修行人获得)大乘入道的,也不是外道法(能使人)入道的。那有的人会说:大乘的入道就是修禅定喽!我修得欲界的禅定,修得色界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修得无色定,这样子以定为禅修得禅 | 三摩地 2018-08-01 |
![]() |
但常人所据之心实际是性之起用,以自性权衡判断价值平衡阴阳,这点佛家特别是禅宗观照得最为透彻。由于生命体时刻处于环境的动态阴阳中,追根溯源必然会追究到星体运行周期对时节因缘的影响,才会有融合周易、黄老、丹经的《周易参同契》学问问世。终究不过是为顺应环境变化平衡生命气机、和合阴阳之内修为之道。就道法层次论,此仍为外道旁门,因为修为中过于注重外在环境对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其中并不冲突,我们当从初发心的动机着眼,不可一概而论,单从表相来判断。《梵网经》中说的乃是「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因为他们若以恶心或者不如法的手段与动机,从佛寺、道场偷出来,在市集中贩卖佛像而营谋私利,菩萨遇到时得要生起慈心、方便救护或者处处教化。若佛弟子推广而发心建造流通佛菩萨形像,让众生得以起欢喜心信受佛法,本身只是收取生活所资的合理利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关经典真伪的判定,我们曾在《正觉电子报》第24期〈般若信箱〉第一则提问中表示:「要判断一部经典的真伪,最重要的部分仍然是义理。为什么呢?因为世尊老早就教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所谓的『法』,即是三乘菩提的。三乘菩提的——特别是大乘菩提的——是遍于一切处,而且亘古恒存的,它是可以检验、可以证实的。我们应该去亲证『法』,证法之后,便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狂密与真密》中对于所引用的密教典籍,都有明确的出处,大家可以自行检阅,以判断真伪。以上四点,是我对于个别人评价平实居士的客观回应。对于一个正常的人而言,稍微有点思维逻辑的,都会明白一个问题。在你批评别人的时候,一定要先去瞭解别人。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的去批评,但是你问他平实居士到底哪裡错了,他们却说不出來。这样的观点,我们能信服吗?还有一些值得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人天善法的修集,到动中定力的修持,再到对于解脱道的了解,对大乘佛菩提道的涉略等等;从理智上的判断,到逻辑上的分析,再到佛菩萨经典圣教的验证,加上自己亲身实际体证,我完全无法找到任何理由可以说服自己,不去信受萧平实导师以及正觉同修会的亲教师所讲的佛法义理;不但如此,经过末学自己亲自检验、分析、判断以及体证后就只有信受奉行,更无他念。也祈愿萧平实导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著作《佛陀传》应该就是提供佛陀的生平资料,由读者自己来判断佛教到底是什么吧!彻尔巴斯基在1920年说欧洲研究佛学已过了一百年,仍然不能清楚地说明佛教是什么。如今时间又过去一百年了,来到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对于佛教是什么的研究仍然处于黑暗中,仍然无法清楚地说明佛教是什么。然而,谁以及什么内涵能清楚说明佛教是什么呢?具足实证佛教三乘菩提者,能清楚说明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三、《阿含经》中的公案对于什么是禅宗公案的认定,可能超出一般人的判断。甚至有些佛门中著作等身的学问僧,或者禅学的研究学者,也缺乏公案的判断能力。因此,萧平实在指出阿含经中的公案的同时,也从禅门文献中举出相类似的禅宗公案,以此证明《阿含经》确实有禅宗公案存在的文献证据。目前《阿含经》有四则公案被指出来,还有一则野狐公案被指出来:1、舍寿开示公案:前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我们应该还是以世尊的开示为依据,要以这位善知识他有没有实证佛法的智慧,来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才对,而不应该以出家表相,作为唯一的简择标准才是啊!所以在正觉讲堂,平实导师就是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说法之师,只要是有大乘佛菩提的实证,只要有能力为他人开演佛法,就都有机会出来当亲教师教导学子;目前讲堂的亲教师有比丘、优婆塞、优婆夷,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其实我们应该还是以世尊的开示为依据,要以这位善知识他有没有实证佛法的智慧,来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才对,而不应该以出家表相,作为唯一的简择标准才是啊!所以在正觉讲堂,平实导师就是以这样的标准,来选择说法之师,只要是有大乘佛菩提的实证,只要有能力为他人开演佛法,就都有机会出来当亲教师教导学子;目前讲堂的亲教师有比丘、优婆塞、优婆夷,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布施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相,来判断布施的因果 (原标题:布施不能只看一时的表相,来判断布施的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有的菩萨假设看到证悟的菩萨缺点,也不能因此心生嫌弃!因为平实导师也说过,我们不能用入地的圣位菩萨的标准来看待证悟菩萨,因为证悟的菩萨如果没修到三果,难免他还是有贪嗔痴,二果只是薄贪嗔痴!因此我们不论是已悟或未悟,面对证悟菩萨有过失时,要当作没看到!如果跟他是好朋友的话可以私下跟他讲,譬如有的证悟菩萨太处处留情!你可以私下跟他讲不要这样,他也会听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现在佛教界有无量无数的问题存在,可是目前正在修学大乘佛法的佛子们,又能了知多少?又能有多少正确的知见来判断师、大居士自称是大乘了义法的说法究竟是正、是邪?说实在的,对一般人而言,真的很不容易来判断。我个人在当初也是一窍不通的,当年对于佛法的认知,从现在所知而言,当年其实是一片空白,哪有能力来作判断?完全是靠着往世所修的福报去摸索:听人说打坐最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此,亡者身体若然仍部份温暖,甚至死后一段长时间,遗体仍未完全冷僵,不可以「暖寿识三一互存」之说为据,谓神识并未离体,其人未完全死去;但亦绝不应鲁莽判断,谓神识已离,其人已死,因神识是否已从肉心处拾离,尚属未知。至于神识从肉心离开后,身体仍然温暖之各个部位,是同时冷却,抑或有先有后,则以上经论并无提及,但从后理前文看,应是同时逐渐冷却,因神识已然离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