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所以各位判断看看,对于一位佛弟子的修行而言,流转门与还灭门,何者在前、何者在后?两者是谁依止谁而有?众生必然有流转,所以一向在流转门中,得闻世尊正法后,方知要入还灭门;所以还灭的道理还得依于流转的相反方向,所以流转门在先,还灭门在后;流转门本有,还灭门依流转而建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第072集流转与还灭(一)>正伟老师 admin

2020-02-18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神佛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它弄清楚。如果我们 admin

2020-02-18

但是这一些以上的内容,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听到外面的说法,就很容易去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说在佛教里面,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名词,比方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或者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人会引用《心经》上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没有错,这一些都是佛教里面的名词;但是这些名词,是不是真的代表它是佛教 admin

2020-02-18

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 admin

2020-02-18

每一个人心境不同,意识的判断、思量当然也就不同,所察觉到同一个境界的同时,这个察觉必然是加上了意识,而且是以意识为主的察觉,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觉将会是天差地别。举例:譬如说许多内地的朋友来到游玩,都说好地方、好山好水、人情味浓厚,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在三百年前,当郑成功从内地来到之时,他看到了的风景,他的评语则是:花不香、鸟不语。我们现在可以了解,那是因为当时 admin

2020-02-18

可是我们要透过这些内涵来作检查,到底事实是不是(真入道了)?我们要用智慧去判断、去检查是不是仅名字是“入道”,而实际上并不是(入道)。那就是说,世俗法并不能够使得(大乘修行人获得)大乘入道的,也不是外道法(能使人)入道的。那有的人会说:“大乘的入道就是修禅定喽!我修得欲界的禅定,修得色界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修得无色定 admin

2020-02-18

      但是大多数的佛弟子,并没有警觉到正法将灭的危机,仍然以表相来判断佛法的正邪,以为名声大、道场大、信众多,即代表弘法人员的证量高,所弘佛法正确无误。如果大家都这样,大庄严佛正法灭亡的往事就会重演,本师 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正法,就会提前灭亡。       《佛藏经》〈往古品第七〉所说的, admin

2019-09-21

”这种混淆意识与意根的说法证明我的判断:作者根本没有明心,没有断我见,甚至连基本的知见都缺乏。因为“意愿〞、〝思量处理〞、〝采取办法”都是意识的功能,而非意根的功能。如果意根有“意愿”,那么就有“欲心所”了。意根有思量性,却不是“思量怎么处理”的这种思量。至于“采取办法”,那是意识,最后“ admin

2019-09-13

还带着一个自称初地菩萨的师兄到处招摇,他是不是在说谎,大家会有自己的判断。 佛教居士对僧人十分尊重,有大师强调说:僧人说错了,居士也没资格批评。发展不是很顺利的正觉非常希望有出家人来学习正法。正觉曾经看上了某寺的果周法师,给了不少优惠条件,没想到果周法师端起架子,倒打一耙,发文责问正觉,弄的一地鸡毛。有时候我觉得,正觉萧导师过于“僧衣崇拜 admin

2019-09-09

 学佛不怕有疑,最怕疑而不决,有疑惑时必须请问真正的善知识才能获得解决,否则到死都还不知道佛法的正确义理,所以,如果不能判断善知识是真的还是假的,那就无法学到真实的佛法。未遇到平实导师之前的四十年间,自己也觉得是在学佛,遇到大善知识之后,才知道现在的人常把邪见当作佛法,都是在盲修瞎练当作已有实证;而放眼全球(包括海峡两岸)普遍充斥著邪见,这问题 admin

2019-09-06

用这样的标准来判断一切大小善知识,不管他们山头大或小,统统一体判断,你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菩萨,他有没有觉悟菩萨法。那么你如果有这样的智慧,得到这样的“菩萨觉悟”,佛说:“大家都应该知道这样的人,他很快的安住菩提道中。”所以你看“无尽、无不尽”的道理是这么深妙,懂得这道理,你能够为人解说,才可以说是善知识。如果不懂 admin

2019-09-02

如果想要知道他人是否乘愿再来者,可以依照上述原则加以分析判断。若这一世的知见够了,找到如来藏法身了,并且能够现观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诸多中道体性,这样能够如实转依如来藏者,那么下次有缘再来人间受生,虽然被胎昧所障,还是得要再重新寻觅参悟一次,然而此世所悟真实故,转依成功故,第八识中所藏证悟的种子具足故,因为往世所修、所证、所习的种种智慧法种含 admin

2019-08-25

勘验者唯能依据被勘验者所描述见性之情境而判断,不能藉被勘验者之眼根而检验之,故说极难勘验。 在明心的阶段,如果真正悟得真,悟得成片的人,他的见地永远不会退失,而能入七住常住不退位。因为他悟得真实,所以身见(以色身为我)、我见(以能觉知、能觉照之心为我)会断除,疑见、戒禁取见随后也就跟着断,从此永不入三恶道。但是见性的阶段不一样,会随着定力的退失 admin

2019-06-19

依南传佛法行者的著作和讲法判断,目前南传佛教,末见有证初禅者,更末见有证果者。心中心法也属于密宗,三代祖师,都悟错了。善知识已警示大众,楞严咒、大悲咒、往生咒可持,其他咒语存疑。善知识还提醒大众,烧出舍利子也不能证明有般若证量,何况有很多舍利子是伪造的。善知识亦建议大众,不是久悟且通宗通教的佛子,请不要跟外道辩论甚深法义。佛经云:菩提妙果不难成,真 admin

2019-06-19

那哪一部分是空,它不是显色的部分?譬如说,你的食道它是空,胃也有空,血管也有空,很多地方都是被物质所包围,但是你看不见的空,它出现了,那一部分就不属于显色的部分,那是属于意识才能了知;因为从各种情况来判断说,这个胃是空的,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法出现。所以,空一显色是因为有不是显色部分的空,所以才必须定义说空一显色。接下来说,“若色显了,眼识所行& admin

2019-04-24

413,b8)(原标题:如何判断你从六道中的哪一道来的)  admin

2019-04-18

” 另外,小乘经典《阿含经》中也明说“三乘”、“大乘”、“如来藏”等,如《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二眠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後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 admin

2019-02-14

末那识的体性就是遍计执性,从无始劫来就一直保持这种体性,不曾改变;祂的另一种体性又称为恒审思量,也就是说:祂从无始劫以来,不论是睡着或者闷绝,乃至正死位与灭尽定、无想定中,祂都是永不断灭的,所以说祂「恒」;祂从无始劫来就一直在审度一切法,包括睡着无梦乃至闷绝、死亡、无想定与灭尽定中,一直都是如此,不曾有丝毫改变,恒常存在地审度一切法,所以说祂「审」 admin

2018-11-14

背熟《楞严经》使我有了择法眼,使我能辨别判断邪正!这一辈子背熟《楞严经》、《金刚经》够本啦!2014年11月中旬,因佛协换届而拜访绍云老和尚,我随绍云老和尚到了杭州万寿径山禅寺,才知道径山寺是南宋祖师大慧宗杲曾住持过的道场,径山寺首座法涌法师送了一套大慧祖师《正法眼藏》给我,我如获至宝。当我陪老和尚经行径山寺时,我努力呼吸祖师的气息,缅怀祖师上疏抗金的铮 admin

2018-11-10

我们在作一件事情以前,要先判断它是善事还是恶事,然后再去作。能判断事情的善恶性质以后,也要确实了知,作恶业会得到哪一些恶的果报,作善业会得到哪一些善的果报;因为所作的善恶业一定会产生力量,作了善恶业,未来就一定会有受善恶业的果报,一切善恶业都不会有虚妄不报的,一定会在未来回归到自己身上,而得到种种善恶业的果报,因此说“众生随自业而流转五趣&rdqu admin

2018-08-15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