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个部分呢,佛菩萨的这个咒语,当然就是一定要判断这个咒语到底是不是真正佛菩萨所传;唯一判断的标准就是要看这个咒语是不是记载在正法的典籍里面。如果是出自一些典籍,比方说是《金刚顶经》或者是《大日经》这一类型的典籍,那我们马上就可以判定,这里面所记载的咒语根本不是佛菩萨所传的咒语。那么另外呢,佛所开示的种种的密意,没有悟的人也是一样不能够稍微知道里面的 admin

2018-07-22

所以按照智顗法师的判教,他认为,佛陀一生的教法,从华严、阿含之后,就是方等唯识,接下来是般若,接下来就是法华,这是他关于佛陀教法的时序的判断。从这里,我们其实可以马上就可以理解到说,智顗法师的判教关于五时的部分,其实是跟印度之前的智光法师判教是非常类似的。智光法师是清辨法师的弟子,根据《华严经探玄记》的记载,智光法师在判教,他是判初时的教,也就是第 admin

2018-07-22

我们在这里要再次的提醒大家,我们从之前所看到的藏、通、别、圆所谓的化法四教里面具体的内涵,以及所谓的五时判教的过程,还有所谓的我们刚才讲的一心三观的过程,相信各位菩萨都已经发现,这些个说法,如果我们仅是从文字上面去判断的时候,看起来它们好像也都有道理在。特别是像比方说一心三观的这件事情,你可以说在《中论》里面,由于在同一个偈里面,就已经把空、假、中 admin

2018-07-22

不过我们这样整体判断下来,就是说可以看到,天台宗可以说在我们修证上面最有利的指导,就是所谓的止观方面;其他的部分,其实你是很难用在修行上面,并且对实质上面有所助益的。所以,我们在这里还是可以看到,独尊天台一宗的结果,就会变成了修习的佛法就是片面的,不是全面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再次的主张:不应该再另外再立宗派,而是应该要回归一个佛乘全面性的修证佛法。 admin

2018-07-22

戒法大致所说的就是佛所制的戒律,叫戒法;戒行就是依于戒律而有的诸般的行持,叫戒行;戒相就是戒律的种种相状差别,也就是当我们在判断做一件事情到底符不符合戒律,有没有犯戒的疑虑,以及到底犯了哪些戒条的时候,都要按照戒相的方式去一一判断;最后一个叫戒体,戒体呢,一般文字上的说明指的就是,心中接受戒法了之后,由之而产生的防非止恶的功能。也就是说,当你的心中 admin

2018-07-22

意识的难题是指体验与感受的问题(theproblemofexperience),例如对颜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对价值观的判断等等。意识的难题近年来重新触发了哲学上长期解决不了的争论,即意识是从物质中突然出现的,还是万物皆有意识(中国古代叫万物皆有灵性)?自笛卡儿以来的西方主流世界观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在物质中产生的副产品,这种唯物论观点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与挑战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如果从佛教的角度来看,有没有生命,是要以有无如来藏来判定,但如来藏无形无相,除非开悟的人能够一眼认出,一般人要如何去判断有没有生命呢?那麽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观察它有没有自我意识,因为除了入涅槃的阿罗汉外,所有的众生,第七识一定都还在,只要有第七识,就有自我意识,有自我意识,就必然有爱恨欣厌等情绪,连细菌或病毒都不能例外。近一步说,密宗的夺舍法或一些借尸还魂的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讨,在器官捐赠中,极为重要的判断关键—脑死。脑死在医学上有着极为严谨的规定与判定流程,临床上的脑死是指生命的中枢——也就是脑干,因为疾病或者外伤因素,导致坏死、衰竭,使得呼吸功能停止、血压降低、心跳停止。虽然说可以藉由呼吸器、药物来继续维持的呼吸、血压以及心跳等生理功能,但是一旦去除了呼吸器以及药物以后,脑死病人就 三摩地

2018-07-22

而女孩显然无法去向每一个人解释原委,于是,道德判断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没有礼貌、缺乏教养、品质败坏……我们一时的口舌之快,看似那么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实则是一把血淋淋的剑,杀人于无形。而这样的论断,每时每刻,无处不在。不久前同学聚会,多年未见大家都激动万分。一位女同学最后出现,场面有点像《虎妈猫爸》里董洁弹着吉他、穿着抹胸礼服从屏风后面惊 三摩地

2018-07-22

有情众生的三世不仅客观存在,佛教还有一些基础的方法供人粗略地判断其前生来世。譬如判断一个人的前世,《大宝积经》卷七十二载:“……若从人(命)终还生人中者,当有是相:其人贤直,亲近善人,毁呰恶人,好惜门望,笃厚守信,乐好名闻及以称誉,爱乐工巧,敬重智慧,具惭羞耻,心性柔软,识知恩养,于善友所心顺无违,好喜舍施,知人高下,善观前人有益 三摩地

2018-07-22

每一个人心境不同,意识的判断、思量当然也就不同,所察觉到同一个境界的同时,这个察觉必然是加上了意识,而且是以意识为主的察觉,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觉将会是天差地别。举例:譬如说许多内地的朋友来到游玩,都说好地方、好山好水、人情味浓厚,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在三百年前,当郑成功从内地来到之时,他看到了的风景,他的评语则是:花不香、鸟不语。我们现在可以了解, 三摩地

2018-07-22

那好了,既然每一件事都是宗教,我们就要去确认去判断去观察,还要去拣择说,到底这个任何一件事,不管我叫不叫它名字叫做宗教,可是实际上来讲,它真实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想要达到这个真实的目的,我正确的作法应该要怎么做,才是符合原来的宗教,不然就变成自欺欺人,或者自己因为无明的错记,而堕入迷迷糊糊的状况当中,就违背了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以说在了解这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来探讨信到底有哪些?举例来讲,我们看有人说,我相信这个,我相信那个,甚至有的人说我不信,我什么都不信!可是我们来研究看看,我什么都不信的话,那到底他有没有相信呢?有智慧的人一听,一想:那他也有相信!虽然他什么都不信,可是他还是有相信!他相信什么呢?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见解,相信自己的抉择。显然他一样有相信,只是他自己不 三摩地

2018-07-22

于是就这样子威仪庠序,顺序的从波斯匿王的王宫上面飞回去;波斯匿王看到之后才大惊失色,原来判断别人有没有实际的证果,不能从表相上来判断。那各位可想而知,八岁的小孩成就阿罗汉果,是因为他今生的努力吗?不是!这只是一个果,而他的因早就已经种在无量世之前。--------微信公众号《大乘归来》2017-07-07(原标题:为什么修行无法进步?) 三摩地

2018-07-22

只是,我们也不忘记要叮咛您,要特别记住,当您自己随缘这样修习佛法的时候,请记住我们之前讲的,关于佛法一般我们应该有几个判断的准则,比方说,绝对不会有任何地方违背世间的伦理道德;比方说,行善不是唯一的,除了行善之外,还有无量的法门要学;比方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要光看法相,光看名气,而是要回归这个人所说的法,是不是符合三乘经典;并且请大家在这个阶 三摩地

2018-07-22

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部分呢,的确,因为经典是从佛世以来到今天,这么长久的时光里面,我们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话也是温言软语,可是我们要从他所说的道理,从他所要教导众生去做的事情,来判断说他到底是佛、菩萨呢?还是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跟佛也就是说我们前面所说的这个“迷信”----这个神佛的迷信----到底哪一个是神?哪一个是佛?我们修学佛法一定要把它弄清楚,也就是我们要把神跟佛到底他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要把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这一些以上的内容,我们是不是很容易在外面,听到外面的说法,就很容易去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佛教呢?比方说在佛教里面,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名词,比方说“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或者我们也常常听到一些人会引用《心经》上面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当我们听到这些名词的时候,没有错,这一些都是佛教里面的名词;但是这些 三摩地

2018-07-22

」这究竟是从现象界的五蕴诸法来说的呢?或者是从金刚心的实相境界来说的呢?大家可要先判断正确了,才不会误解世尊的语意。「须菩提啊!如来是说真实语而不是说欺诳语底人,是说实相语言而不是说虚相语言底人,是说如如语而非不如语底人。」也就是说,世尊不会诳骗众生,所说一定依据亲证而说;如来所说的法也是实相界的法,不是现象界中的生灭虚妄法;如来所说的般若真实法也 三摩地

2018-07-22

不过这事真的很困难,因为众生没有能力去判断真实与颠倒,所以很多人在积非成是的状况下,众口铄金而继续坚持意识心为常住法。没什么价值的黄铜,当所有的人都说它是黄金时,不知道的人听了就会信,跟着大众说这黄铜就是黄金;当一万个人说黄铜是黄金时,只有一个人把黄金拿出来说这才是黄金,往往只被少数人接受,其余的多数人都会诽谤真黄金,说不是真黄金;这些人,当然永远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