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个入胎识,正是初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所说的识、如、真如、入胎识、如来藏、涅槃实际、涅槃本际,正是古今真正理解阿含的学者所说而不能实证的本识、不可说我,也就是第二转法轮的般若系经典,譬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中所说的心、无住心、不念心、非心心、无心相心了;当然就是第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心、所知依、无始时来 | admin 2018-12-27 |
|
也就是说,〈正觉总持咒〉已经将整个佛法架构及内涵,用化繁为简、执简驭繁的方式,以五个字为一句,将初转、二转、三转法轮法义重点一一胪列出来,便于唱诵忆持。接下来,宣讲者就只要再针对这些重点,以化简为繁的方式一一详加说明,就能为学人完整述说这些内容。譬如〈正觉总持咒〉的第一个重点五阴,五阴是什么?经中如何诠释五阴?它包含了哪些内涵?为什么解脱道中说五阴 | admin 2018-08-04 |
|
】——《大般涅槃经》卷八【我昔于彼波罗奈城初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大般涅槃经》卷十四【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与我无异。】——《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 | 三摩地 2018-07-23 |
|
当弥勒尊佛出现于世间,在龙华树下初转法轮宣说声闻法的龙华三会,初会之时,当时会有九十六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时,会有九十四亿比丘之众,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第三会,会有九十二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也能够值遇当时的圣王及国土教授师。最后经中佛还特别强调说,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仅应该教他发起这样的誓愿,还要让受持八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亦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略说法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an)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生,一切种植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十二年当中这一段时间,佛说《阿含经》《法句经》等等,主要说的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敎,也就是初转法轮。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阐述的内容就是二乘菩提的解脱道。世尊在这一段时间,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弟子都能够快速地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然后就能够进修二、三、四果,最后能够成就阿罗汉。经过世尊刻意安排的说法引导之后 | admin 2018-07-22 |
|
(但在初转的阿含部经中,心、意、识另有不同的意义:心是指过去世的意识,意是指未来世的意识,识是指现前能对诸法作种种识别的意识。不可与大乘法所说的心、意、识的意涵混淆不清。)七转识的生起,必有所依:因缘依、增上缘依、等无间缘依。一、因缘依:又称种子依,一切有为法的生起,必依靠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的自法种子。也就是说诸识的亲因缘种子不断的流注,才能生起诸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故世尊虽因此一大事因缘出现世界,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也曾因顾虑世间众生无法信入此法,徒增诽谤成一阐提入阿鼻狱,想即入涅槃,幸因大梵天王殷勤劝请,才观察过去诸佛于五浊恶世度众方便,将唯一佛乘方便分为三乘教法,于初转法轮的阿含部处处隐覆密意而说真心,专为厌离生死的二乘人详细讲解解脱道,待大众都能证得圣果,于佛于法升起箭净性后方于二转法轮的般若部劝进大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综上所述,佛法可以概纳为二大类:第一类是解脱道的智慧,也就是初转法轮时讲的无常空及缘起性空;第二类是大乘菩提道的般若——无生忍、无生法忍,也就是真如与佛性的智慧。而这个真如与佛性的智慧又把它分成二部分来说:第一部分是在总相与别相上说二转法轮的般若空——真如的“空性”;第二部分到了三转法轮的时候,再从别相上来说明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一节略说四圣谛释迦世尊证道后,在鹿野苑初转,度化憍陈如等五比丘。当时世尊为五比丘所说的法,就是四圣谛——苦、集、灭、道。乃至于化道既圆将入涅槃时,又于遗教经中,三唱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问者,可以赶快发问,由此可以看出四圣谛在佛所说法中的重要性。所谓四谛,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者,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瑜伽师地论》卷 | 三摩地 2018-07-22 |
|
这告诉大众一件事:佛在初转隐说真心之所在,在二转法轮佛为已明心证真如的菩萨们明白开示真心有种种的体性。佛为什么要这样施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二乘人不必证空性心。声闻透过佛语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有一个无余涅槃本际存在,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所以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无余涅槃本际极寂静的境界中,永不再三界现身意。所以,佛在初转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无限慈悲,不忍看到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受尽无量苦,所以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宣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告诉人们产生苦的原因和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为苦集谛?所谓集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是谓名为苦集谛。”财,色,名,食,睡,为人间的五欲,各种欲望都在爱欲中,爱与欲相应就随之产生三种爱&m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无限慈悲,不忍看到众生在六道轮回中受尽无量苦,所以在初转法轮时,一开始就宣讲”苦,集,灭,道”四圣谛,告诉人们产生苦的原因和从痛苦中解脱的方法。《增一阿含经》卷十七,世尊告诸比丘:“彼云何为苦集谛?所谓集谛者,爱与欲相应,心恒染著,是谓名为苦集谛。”财,色,名,食,睡,为人间的五欲,各种欲望都在爱欲中,爱与欲相应就随之产生三种爱&m | 三摩地 2018-07-22 |
|
初转法轮的后期,即将转入第二转法轮时期之前,佛陀才对他们说有外识如来藏,隐藏在五阴中,使他们于内无恐怖(详见《阿含正义》第五辑举证说明),才能确实断尽我执而不害怕落入断灭空。早期的阿罗汉不懂这个道理,阿罗汉所懂的只是要把自己六识心加上意根的所有自我执着全部断除,舍报时把我自己丢了,把我自己灭了变成无余涅槃。所以他们所认知的心全部只有七识:第七识是意 | 三摩地 2018-07-22 |
|
当弥勒尊佛出现于世间,在龙华树下初转法轮宣说声闻法的龙华三会,初会之时,当时会有九十六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第二会时,会有九十四亿比丘之众,证得阿罗汉果;最后的第三会,会有九十二亿比丘之众,诸漏已尽,证得阿罗汉果;也能够值遇当时的圣王及国土教授师。最后经中佛还特别强调说,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不仅应该教他发起这样的誓愿,还要让受持八关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北传佛法经典中,初转法轮的四阿含经典里面曾明白的说是如来藏,所以阿含部的经典里曾说:“见法即见如来藏。”意思是说,证得如来藏时你就见到了真正的佛法了。那么诸佛菩萨对你说:“无余涅槃里面有这个实际、有这个真如心,所以不是断灭境界啊!”那你就安心了:“原来七识之外还别有第八识存在,并且在无余涅槃境界中独自存在,那么无余涅梁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非初转非二转。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法中无转无还。佛告须菩提。摩诃波罗蜜是菩萨般若波罗蜜。所谓于一切法无转无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所得。转法轮时亦无所转。无法可还无法可示无法可见。是法不可得故。何以故。须菩提。空不转不还。无相无作无起无生。无所有不转不还。如是说名为说般若波罗蜜。无听者无受者无证者。亦无以法作福田者。No.228佛说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1 |
|
我昔于彼波罗[木*奈]城初转法轮。八万天人得须陀洹果。今于此间拘尸那城。八十万亿人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次善男子。波罗[木*奈]城大梵天王。稽首请我转于法轮。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迦叶菩萨稽首请我转大法轮。复次善男子。我昔于彼波罗[木*奈]城转法轮时。说无常苦空无我。今于此间拘尸那城转法轮时。说常乐我净复次善男子。我昔于彼波罗[木*奈]城转法轮时。所出音声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在初转的阿含诸经中,或说为涅槃、本际、实际、诸法本母、入胎识等等;在《央掘魔罗经》中,就直接说为如来藏。在第二转的大般若诸经中,就说为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实相心、真如等等。在第三转法轮的方广唯识诸经中,就说为阿赖耶识、种子识、异熟识、无垢识、如来藏等等。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 | 三摩地 2018-07-21 |
|
在初转法轮曾经谈到:本际、我、如、“齐识而还”的识;“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在二转法轮谈到:非心心、无心相心、无念心、无住心。在三转法轮谈到: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因此,接下来探讨这些名相后面的真实内涵。首先,在初转法轮谈到“本际”,也就是阿罗汉灭尽五阴十八界入无余涅槃,剩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