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人;必须等到断尽欲界爱而发起初禅了,才能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色界爱住地,就是指修学禅定的人对于从初禅到四禅的禅定境界,或修道的人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产生了贪着。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 | admin 2020-06-08 |
|
接下去的未到地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他当然也都没有。真正的无想定,是证得第四禅以后才能证得的,而第四禅要依第三禅才能证得,下至初禅要依未到地定才能证得,不是没有未到地定的人能证得初禅的,也不是没有第三禅的人能证得第四禅的,更不是没有第四禅的人能证得无想定的,当然更不是在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证得以前就能证得无想定的。但南老师为什么会那样解释呢?都是 | admin 2020-06-08 |
|
初禅修学具足后,继续修定,令心向内安住,不缘外五尘;渐渐安住自心内境,唯有意识观照五尘外之定境法尘;五识虽尚未灭,而于五尘已不攀缘,亦不起觉察粗心,不迎不逆,如是安住;意识虽观定境时亦知五尘,然已不为五尘所动,唯是一心安住定境,是名无觉有观三昧——二禅前之未到地定。行者得于无觉有观三昧后,每日精勤修定,及于四威仪中伏除二禅所应伏除之五盖; | admin 2020-06-08 |
|
解脱道中狭义的心解脱,是於佛法生起净信而断我见、三缚结,并且经过了二果的薄贪嗔痴境界,再努力修断欲界爱,已经解脱於五欲缠缚而发起初禅了,已经解脱於五欲的系缚而远离欲界的受生,是三果的实证。慧解脱,是进而断除全部我执的无明,证得慧解脱的解脱功德,成为慧解脱阿罗汉。广义的心解脱之中,又有数种差别:一者正智心解脱,二者净信心解脱,三者无碍心解脱,四者漏尽 | admin 2020-06-08 |
|
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人;必须等到断尽欲界爱而发起初禅了,才能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 | admin 2020-06-08 |
|
】七识住,意谓七种识阴所住的境界相(七识住及二处中的二处,暂时略而不举,容待下一段经文说明之),也就是说:欲界天及人间众生有种种身、种种了知,这就是识阴的第一种安住处;若离这种境界,欲界天及人间众生的识阴就无法安住了!众生的识阴第二种安住处就是初禅天,众生识阴的第三种安住处是光音天,众生识阴的第四种安住处是遍净天,众生识阴的第五种安住处是空无边处天, | admin 2020-06-08 |
|
相较之下,初禅天有情的所有寻伺,则是一向欣行,一向触内相分可爱境界,一向引乐,一向与喜受相应,唯求不离乐受,心随着不扰恼的业力而运转。各位菩萨,由以上的说明我们就可以知道,上自初禅天,下至欲界天、人趣、傍生、饿鬼乃至地狱有情,皆与寻伺二法相应;当然由于业种之不同,其所寻伺的境界相自然也就大异其趣了。在《大智度论》卷二十三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初禅与觉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种生起现行,这时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就立名为不动无为。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可喝酒;有戒相。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叫做‘道共戒’,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这叫理一心。理一心的时候自然不犯 | admin 2020-06-08 |
|
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可喝酒;有戒相。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叫做‘道共戒’,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这叫理一心。理一心的时候自然不犯 | admin 2020-06-08 |
|
二地也是三地的准备工作;当你的心不够清净的时候,一天到晚有攀缘的习气现起(心中常有念起,此念虽无语言文字,而其意思却能被自己所知,此种无语言文字的念头,即是攀缘的习气所现行),你哪里能够修学禅定呢?你修学等至时,根本就进不去;进不去就不可能圆熟等至,就不可能于等至位中转入等持位,就不可能娴熟等持位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在以后从初禅位中直接进入上地的等持 | admin 2020-06-08 |
|
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每一念的当下也都在灭尽定的边缘中,其实他说法度众时,若突然不想说了,也可以随时入灭尽定;对俱解脱的阿罗汉及我们而言,这真是「匪夷所思」。这个时候,因为他的修 | admin 2020-06-08 |
|
未到地定这个佛法名相的解释,就是未到初禅地的一个定力,未到地因为就四禅来说,初禅有初禅的地,也就是有所谓初禅的境界,二禅也有二禅的境界,三禅也有三禅、四禅也有四禅各自互别的境界,每一个禅都有根本禅──禅定,就是我们叫作根本定。根本定之前会有一个所谓的近分定或者方便定,换句话说,您证得欲界定,还在欲界的层次的时候,您入了未到地定了,这个未到地定特别是 | admin 2020-06-08 |
|
所谓不动无为,是指凡夫或贤圣等人,在修证禅定以后而发起第四禅境界时,不再堕入初禅到三禅定境的喜乐当中,灭除了各种的苦乐受,心得以不动,似与无为相应;依着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不动无为法种生起现行,这时意根不动,觉知心也完全不动,所以就立名为不动无为。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 | admin 2020-06-08 |
|
随着这个行者对于五下分结断除的程度,以及初禅发起的质量、福德的高下,使得三果人的证量会有所差异,导致未来会有不同的解脱时节。所以同样是三果人,其中却有五类七种的差异(中般涅槃、生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处处般涅槃)。第一类叫作中般涅槃,是说这一个人在此生结束,中阴身一现起之后,他会发现我怎么没有入涅槃呢!于是把其中的道理想清楚,把五上分 | admin 2020-06-08 |
|
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身中出现,这个,就是色界爱的结,喜欢色界里面的境界。比如有人证得二禅——心喜。二禅之中无觉无观,但是出定的时候,住于初禅,有心喜的觉受,初禅中的身 | admin 2020-06-08 |
|
色界爱住地,则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或修道的人,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也就是初禅到四禅境界的贪著称之。而所谓的有爱住地,则是说还有一个「三界有」的心存在而执着不舍,所以不能取证无余涅盘。意即修学禅定之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超过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进入无色界的时候,没有色阴,但是还有离念灵知存在,所以还有受想行识存在不灭,这受想行识就是未悟者所说的心—& | admin 2020-06-08 |
|
初禅尚且末得,何况是庵摩罗识的境界呢?必须要断尽一念无明,见思二惑永断无余,才能到达庵摩罗识境界。不明白一念无明和定学,以为不打妄想、直进向前看,没有语言、文字、形相就是第九识的境界,这是很大的错误。《正法眼藏‐护法集》世尊跟我们解释说︰「此四住地起一切烦恼故为始起四住地。」那就是说这四住地的无明生起一切的烦恼,这种烦恼叫做「起烦恼」,就是一念无明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