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这样继续不断的静中也练习、动中也练习,忆佛的功夫很好,而本身性障很细微的话,即可发得念佛初禅---念佛善根发,受初禅身触之乐,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念佛初禅境界里面。修学无相念佛法门,很重要的一个行门,即无相忆念拜佛;若只靠平常去提忆佛的念,功夫不容易强,功夫不容易成熟。我们鼓励大家以“无相忆念拜佛”的方式来锻炼,那么无相念佛的功夫便可以迅速增 | 三摩地 2018-07-20 |
|
所以慢心障道非常严重,我常常跟同修们说:“瞋恚障碍初禅,不障碍见道;慢心不但障碍初禅,也障碍见道。”所以“慢”这个东西必须赶快把它遣除掉,不要留存它。第五目:勿希求神通或感应凡是希求神通或感应的人,他很容易遭到鬼神跟他作祟。我们念佛的人应当要知道神通或感应都是三界之中的有为法,是因为五蕴而有。“体究念佛的人”偶然会有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禅至四禅的众生及三果圣人所居住之处,仅有形像而无男女之别,亦无淫行。无色界是修得四空定的众生所住之处,共有四天,纯为精神状态,已无形像。 (原标题:06第三章修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应有之知见)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得未到地定,练习纯熟,于性障消除时,即得于觉观分明之中入于初禅,因初禅功德,受于触乐,所谓一心觉观喜乐。若到末后阶段犹执著觉观而不肯舍弃,则不能入未到地定。不修未到地定,难入初禅,何况二、三、四禅?是故修定人初期当舍粗觉观,系心一法,后起细觉观,使心安住微细境。娴熟安住后复应舍离微细觉观,乃能证得未到地定及初禅。修二、三、四惮及四空定时亦复如是。 | 三摩地 2018-07-20 |
|
3、证得禅定者(退分除外)若于日常生活中亦如无相念佛者保持内摄外缘均等,则可常在初禅定心中,过平常人之正常生活而不退于定心。 (原标题:13第四章第四节从无相忆念拜佛到无相念佛之十种修学次第) | 三摩地 2018-07-20 |
|
色界共有十八天,是修得初禅至四禅的众生及三果圣人所居住之处,仅有形像而无男女之别,亦无淫行。无色界是修得四空定的众生所住之处,共有四天,纯为精神状态,已无形像。注七、见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谓参禅人,心生疑情,努力参究,住于疑团之中而浑然不知周遭一切事物,犹如睁眼瞎子一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譬如回家时、在路上参禅,走过家门而不知。又如坐中参禅,眼 | 三摩地 2018-07-20 |
|
因为这个缘故,性障也除了,初禅不久就现前了,这叫定的正受,所以我们现在有许多位的初禅人,原因就在这里。第三目解脱正受第三个功德是解脱的正受,解脱的正受大略把他分为六种来讲:第一种解脱的正受是慈悲心。因为自己已经亲证空性了,回头来看看一切的有情众生,还在生死海里轮回,还不能觉悟,所以他生起了慈悲心。古德常讲,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所以得到念佛三昧之后, | admin 2018-07-20 |
|
最重要的是要有智慧而能分别:布施给一般贫穷的众生是布施于贫穷田,来世也有收获:施于畜生可得百倍之回报,施于平常人可得千倍之报,若是施于证得初禅的外道,可得万倍之报,这些都是贫穷田。若是在三宝中,对证得初果以上的人种福田,来世都是无量报,这在后面紧接着就会说明。佛说:如果是为了报恩而去布施的,是报恩的福田;若是因为怜悯而供给财物,布施给贫穷者,则是在 | 三摩地 2018-07-20 |
|
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 | 三摩地 2018-07-20 |
|
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可喝酒;有戒相。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叫做‘道共戒’,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这叫理一心。理一心的时候自然不犯 | 三摩地 2018-07-20 |
|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般讲定共戒是说你要证得初禅,有这个禅定的功夫然后安住在禅定的境界,然后不会去造作身口意的三业。可是如果说是念佛念到事一心得有念佛三昧的念佛人的话,那么他同样也是有事一心的这个功夫,那么在这个事一心的境界当中,当然他也不会犯这些身口意的这些恶业,所以说他就是有了定共戒。那么如果进一步的去体究念佛,到了亲见自性弥陀,那就称为理一心,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 | 三摩地 2018-07-20 |
|
┘┌─┐┌欲界六天┌初禅三天│三││色界十八天─┤二禅三天│界│└无色界四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卵│四││胎│生││湿└─┘└化┌天道─┐─┐┌─┐│人道─┼三善道─┴二善道│六││阿修罗道─┘─┐│道││地狱道─┐─┼四恶道└─┘│饿鬼道─┼三恶道─┤└畜生道─┘─┘┌─┐┌种子不净┄从爱欲而生┐│七││受生不净┄从精血而成││种│ | 三摩地 2018-07-20 |
|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修学了定力,他证得初禅、二禅、三禅,乃至四空定,他就会生到色界、无色界去。但是,如果说他定力的这个福德,不及于他毁谤——恶法的趋势,即使他修得四禅、四空定,他死后因为谤法的缘故,他仍然要往三恶道,也就是下地狱。所以,虽然有了定力,但是因为善恶业的缘故,会改变他投胎的方向。当然,投胎的方向还有习气,还有你跟其他众生的缘如 | 三摩地 2018-07-20 |
|
二○○二年十月参加禅一时,乐触境界突然爆发出来(后来透过导师的解说,才知道是初禅善根发),两天两夜觉明现前,处在乐触境界当中;当时不懂,我以为触到如来藏了,结果张老师泼了我一盆冷水说:“这是三界内有形有相的法,如来藏是无形无相的;乐触生起,要挡也挡不住,顺其自然就好。”老师问我:“还有没有别的?”我说没有。老师不再讲话,我就默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洞山守初禅师悟道因缘襄州洞山守初宗慧禅师,云门文偃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行脚四方,遍历禅席。后投云门文偃和尚座下。守初禅师初参云门和尚,云门和尚便问:“近离甚处?”守初禅师道:“查渡。”云门和尚又问:“夏在甚处?”守初禅师道:“湖南报慈。”云门和尚道:“几时离彼?”守初禅师道:“八月二 | 三摩地 2018-07-20 |
|
福严良雅禅师悟道因缘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福严良雅禅师,洞山守初禅师之法嗣,姓氏不详。出家后投洞山守初座下,为首座。一日,洞山和尚正在接受众人之参请,有僧出问:“如何是佛?”洞山和尚回答道:“麻三斤。”参请结束之后,洞山和尚来到首座良雅禅师的寮房,问良雅禅师:“我今日答这僧话,得么?”良雅禅师道:“恰值某 | 三摩地 2018-07-20 |
|
一日,谷源道禅师举洞山麻三斤之公案——有僧问洞山守初禅师:“如何是佛?”洞山禅师道:“麻三斤。”妙伦禅师闻后,疑情大作,却又找不到入处。于是他便辞别谷源道禅师,游方参学,遍叩禅席,可是机语皆不相契。渐渐地,妙伦禅师对参禅这一法感到有些绝望。他自言自语道:“吾口讷耳聩,何能究此?不若务实修行。”于是他便放弃参究 | 三摩地 2018-07-20 |
|
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 | 三摩地 2018-07-20 |
|
至于他化自在天魔,大多是在未到地定很深的状况或者刚进入初禅的二、三个月之中会示现五欲的境界、尤其是淫欲的境界,来修禅的人。阴魔大部分是以傲慢心,或者是以突然出现的一种悲心,让人悲悯众生、痛哭流涕,或者出现很强烈的欢喜心乃至出现很强烈的昏沉、烦躁、散乱的心,这是阴魔。鬼神魔大多是让人产生瞋恨、怨恼的心,所以他会用恶劣的声音,恶劣的触觉、恶劣的幻视来扰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