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若是具有见地了,但是仍然执著欲界法,无法脱离欲界生,很努力修行以后也只能是二果人,不能成为三果人;必须等到断尽欲界爱而发起初禅了,才能成为心解脱的三果人。所以,解脱道中的行者,有种种差异存在;其余的信解脱、法行、信行者等人,在解脱道中,他们是否都属於具足解脱功德的人呢?其实是有种种不同的!除了俱解脱、慧解脱的圣者以外,其余都是还没有获得解脱证境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说如果你已经断了三缚结,但是你不是最钝根的人,你后来又证得初禅,那么死后就是到色界天去,在那边般涅槃,因为断三缚结后证得初禅,就是不还果。那么如果一个人证得初禅,但是没有断三缚结,他死后同样的是生到色界天去,但是在色界天命终以后,他还是要回到人间来,那回到人间以后就有可能再下堕三恶道。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断三缚结,即使证得初禅,你还是在六道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力修行,把我所的执著给消除,特别是修除欲界爱,对欲界中五尘的贪爱修除了,那么只要你有未到地定,自然就会发起初禅,就进入三果位了。初禅并不是刻意修来的,初禅是有了未到地定以后,经由智慧观察而把欲界爱的性障修除了,当五欲的贪爱灭掉以后,五盖就消除了,初禅就会自动出现。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你再来观察现在生死之中有没有涅槃境界存在?你将会观察到:原来你正在生死轮回当下,已经是住在涅槃中了!这可不是外道涅槃哦!因为这不是欲界中的境界,也不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中的境界,这五种境界正是外道所误会的涅槃境界,称为五现见涅槃,都仍然是三界中的境界,都还没有超出无色界境界呢!而你所证的境界是如来藏自住的境界,是三界外的境界,从来都不是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梵天就是初禅天的天主,因为已经离开欲界爱,所以成为梵天;而他在人间时曾经修集大福德,他的初禅又是具足修证所成,因此生到初禅天时就成为大梵天,统率梵辅天与梵众天。可是《阿含经》中有记载,大梵天王有一天下来人间来向佛供养、请法,佛陀当著大家的面前问他说:大梵天啊!大家都说世界与有情是你创造的,你说说看,是不是你创造的?大梵天默然无语,因为他明知不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问题是这一个人,他从其他方面的观察,他还喝酒、他还吃肉,他连欲界的层次都没办法脱离,他怎么可能能够有证得超越欲界财色名食睡的初禅,而依初禅真正的禅定而修得神通呢?即使他是真的有通,他也必定是鬼神相应之通,他不是真正的为了要帮助众生而来跟您说:我怎么样帮你解除这些困厄,帮你消除业障。佛不可能有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的发生。因为很简单,佛不需要为了名闻利养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慧强而盖重者,于闻法后即证声闻菩提,我见随断;但因性障习重故,我执不断,唯成声闻初果;须于觉证后历缘对境修除我所执及我执,熏习增长清净无漏法种,贪瞋渐薄乃至断除,而后发起初禅,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成慧解脱阿罗汉。证四果已,若能加修四禅八定及八背舍,即成俱解脱阿罗汉。如前略说声闻菩提之觉证,要须先闻善知识之音声说法,而后悟入蕴处界空相,方能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好,那么今天我们三缚结的内涵,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收看!阿弥陀佛!第三章如何修证二果和三果初果到初禅的发起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阿弥陀佛!今天我们继续上一次的内容,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一次所说的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如何转进呢?必须要在觉证后,也就是说证悟了声闻初果以后,必须要历缘对境,修除我所执还有我执,必须要历缘对境当中去修除对我所的执着,还有对于五蕴我的执着,这样子慢慢熏习增长,清净种种的无漏法种,慢慢让贪瞋渐渐的淡薄乃至于断除;然后发起初禅,渐次断除五下分结、五上分结。五下分结所断除的内涵,就是我见、戒禁取见还有疑见,还有欲贪,还有瞋恚,这个就称为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果到初禅的发起今天我们来为各位讲说声闻道中二果与三果的修证。上一次说到为什么众生沉沦在生死的大海之中而不能解脱呢?因为众生有无明,所谓的无明就是众生不了解三界五阴诸法都是无常、苦、空、非身、无我的,所以众生会把五阴法当做是真实的、常住的、可乐的、值得追求的;这样的无明在解脱道来说,就是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不得解脱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为什么众生不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欲贪里面,最重贪就是男女贪,如果能够把男女贪断除了,他就可以发起初禅了。如果没有把男女贪断了,他还是无法发起初禅;了知这个道理,就要把男女贪断除。所以如果有人主张,在(藏传佛教)两合当中,他可以证声闻菩提,乃至证佛菩提;或者是(藏传佛教)说他能够(在两合中)发起甚深的禅定,或者是大神通;你就知道那是误导众生,那都是大妄语!接下来睡眠,由于贪嗔已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初果是见地、二果是薄地,到了二果以后再努力修行,把我所的执着给消除,特别是修除欲界爱,对欲界中五尘的贪爱修除了,那么只要你有未到地定,自然就会发起初禅,就进入三果位了。初禅并不是刻意修来的,初禅是有了未到地定以后,经由智慧观察而把欲界爱的性障修除了,当五欲的贪爱灭掉以后,五盖就消除了,初禅就会自动出现。也许正在走路时出现了,也许正在蹲马桶时出现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如说,佛说的你本身是无常、是苦、空,这些他在当下就能够了知,这是属于利根人,所以不管这世间人所说什么钝使、利使或是什么,对他都没有妨碍,他很快就能证入;然后他再继续在修行的时候,将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这个修行的法则,继续的加行,然后就可以薄贪、嗔、痴证入二果;然后最后再发起离开欲界的禅定——初禅;最后断除了五下分结,乃至最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色界爱的结就是喜欢色界的境界,比如我们有人悟了以后,性障除了,本身也有定力了,结果初禅善根发,色身常常有乐触。然后他心里生起喜欢贪着的心——喜欢这个乐触,所以时常将心向内收敛,让乐触在身中出现,这个,就是色界爱的结,喜欢色界里面的境界。比如有人证得二禅——心喜。二禅之中无觉无观,但是出定的时候,住于初禅,有心喜的觉受,初禅中的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过,慧解脱阿罗汉至少也要有初禅的定力,因为在三果的果位时,就已具足了初禅的定力了。至于俱解脱阿罗汉是说:他慧解脱跟四禅八定都具足,他随时可坐脱立亡,也就是说他随时可以离开三界,因为他有四禅八定的定力,所以俱解脱的阿罗汉,他必须要同时拥有四禅八定跟解脱的智慧。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来,阿罗汉他不是因为定力而成就阿罗汉,是因为智慧。所以,慧解脱的阿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后,您一定会在此世确实断除我见——不再承认离念灵知心等意识变相是常住不坏心——不但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心、未到地定中的外道神我离念灵知心、初禅中的梵我离念灵知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您都会确认是虚妄法,您的我见就确实断除了,那时一定可以自我检查而确定身见结使已经真的断除了,那么您已经证得初果解脱了。接着,疑见也会跟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依欲界定修得五通,不知依初禅所得五通的境界,而依初禅修得五通者,能知欲界五通;乃至依四禅修得五通,能知三禅以下所得五通。故上地有情能知下地有情神通境界,而下地不知上地。外道所修有一通、二通,乃至五种神通,其神通能力极为有限。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多有证得三明六通者,然其神通也有限度,与诸佛菩萨无法相提并论,诸佛所证之神通无有限量。譬如,于神足通,鬼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果能够依照八正道的正理而确实作详细的观行,就能确认离念灵知心非常住不坏心——不但是欲界中的离念灵知心、未到地定中的外道神我离念灵知心、初禅中的梵我离念觉知心,乃至非想非非想定中的离念灵知心,都同样是虚妄法。若能依前所述八正道之理,如理作意,详细而反复的思维观察,一一确认无误,就能确实证知自己的我见已经断了,也可以自我检查身见结使也真的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可喝酒;有“戒相”。理一心里面我们称之为“性戒”,叫做‘道共戒’,也就是说已经亲见自性弥陀了,这叫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