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请问:离念灵知存在的当下,纵使你住在初禅中受乐好了,那时有没有行苦?还是有啊!等一下要不要出定?要!出定时,那个初禅之乐不就变成坏苦了吗?除非是初禅圆满具足实证的人,出定后住在等持位中,继续保有乐受觉触。所以,显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坏苦与行苦,怪不得他们没办法成为阿罗汉,所以他们不应该得阿罗汉,连初果都证不得。也活该他们不得,因为他们连三苦都 admin

2020-06-20

  禅定无非就是指四禅八定,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加上四空定,也就是空无边、识无边、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这个禅定的修行先要去修证未到地定,因为每一个禅定,前面都有一个中间禅,就称为“未到地定”。地,就是“境界”的意思,未到地就是未到达那个境界的定。比如初禅前的未到地定或者二禅前的未到地定,乃至四禅前的未到地定,都是未到地定。可 admin

2020-06-20

  而色界天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到无想天的这一些“不善之暗”,只有妙法莲花“此经”可以灭除;因为如果他懂得妙法莲花第八识心,才是永恒而常住不变的无余涅槃本际,他就可以灭除色界的“不善之暗”。那么色界之后还有无色界,在人间,特别是现在的人间,假使有人证得第四禅,他可以号召的徒众可能会比我们今天正觉同修会还多,因为可以炫耀 admin

2020-06-20

  也就是说,一个修禅定者,他依于禅定─四禅八定-他修到非想非非想定,虽然从外观上,他从初禅、二禅、到四禅的时候,到了四禅他就已经息脉俱断,他已经没有心跳呼吸了,可是这个时候还不是死亡,而且其实这个时候他还有个意识存在,所以就有所谓的五现涅槃,他们就认为说,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都有可能是涅槃啊!乃至四禅的人,他认为说我息脉都断了啊!那我最接近死亡了 admin

2020-06-12

又《瑜伽师地论》中说,不论声闻或大乘的见道,只需依未至地定即可于悟后相应其功德23;论中复说,欲证初果乃至明心,都必须有相应的定力作为所依,即是未到地定24;欲证阿罗汉果时必须有初禅作所依,亦不需有第四禅25。以是缘故,说三乘见道必须有未到地定作所依,欲证阿罗汉果者必须有初禅以上定力作所依,是故论说:“复次,唯依诸静虑及初静虑近分未至定,能入圣谛现 admin

2020-06-09

  三界里面分成九地,地是层次的意思;从欲界地开始,到初禅地、二禅地、三禅地、四禅地,以及四空天共有四地,所以三界中总共有九地。你这个嗅香的心、尝味的心,不遍于上八地,只能在欲界地中才有,那怎么会是真实心呢?因为祂不能遍一切地啊!真心是遍一切地的!《心经密意》在色界天,最大可以大到一万六千由旬,因为那个色界天的天身,它是很微细的物质,持身容易,所以能够 admin

2020-06-08

  色界爱住地者,谓于色界法生爱不舍;所谓贪爱初禅等至位、等持位中之胸腔乐受,贪爱二禅等至位之制心不乱、住一识处,离于五尘,如是而生心喜勇动;贪爱三禅等至位中,住一识处离于五尘,所生心喜及以身乐;贪爱三禅等持位中心喜身乐境界;贪爱四禅等至位中,离微细念,离身乐触,离心喜,离息脉,无苦无乐亦无极细念之舍念舍受境界,以为无余涅槃而贪着之。如是四种色界境界贪 admin

2020-06-08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admin

2020-06-08

  色界天,从初禅天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不像欲界天人;欲界天人还有微细物质所造成的五脏六腑,所以他们还要吃甘露,以维持欲界天身之生存;但是色界天人,从初禅天以上,都没有五脏六腑,所以他们都不吃甘露。将来有一天,你修得初禅的时候,初禅遍身发的境界之中,你会发觉:「怎么我这个身体里面都是如云如雾?」好像天上的白云一样;但是比白云淡一点儿,好像很浓的白雾一样 admin

2020-06-08

  初禅善根发之正受有二种:一者刹那间遍身发,二者运运而动。剎那间遍身发者,于修伏性障(未见道者修伏五盖)或修除性障(已见道者修除五盖)后,保持一心不乱之际,色界天身忽然现于欲界身中,心眼见身唯余透明薄膜,遍身毛孔内外相通,一一毛孔受于乐触;彼时初禅天之心眼唯见身中如云如雾,不见五脏六腑,空荡轻安,无诸粗重;彼时虽与他人言语,而不妨碍初禅天之境界安住; admin

2020-06-08

  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末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 admin

2020-06-08

  但是也有人因为求三界有,自己去恶修善而证得初禅的快乐,但仍然不曾受过戒,可是他已经有了定共戒,永离欲界生,已经有定共戒了,所以不能说一定要具足受戒才能得戒。又如有人五戒只受少分,或受多分,没有满分受,虽不具足受,也能得戒啊!又譬如有人具足受五戒而没有具足八戒斋法,那也不能说他不得戒啊!所以八戒斋如果不具足受,可以说他不持斋法而仍有善戒。其实八关斋戒 admin

2020-06-08

  想要证得神通的修行人,必须要舍离欲界淫欲的贪着,才能够发起初禅的定境。如果是以男女双修当中正受淫乐的离念灵知境界作为禅定的正修,这样的修行完全违背了禅定正修行法门,也完全违背了禅定的修证境界;本来就不能超出欲界的范畴,不能证得初禅以上的禅定,与神通修证的加行完全无关,又怎么可能发起神通呢?纵然加修神通,他的神通境界必定极为低下,这是可以想见。况且, admin

2020-06-08

  随着欲界爱的淡薄与断除,欲界定还有近行定(也就是初禅前的未到地定),这一些定力都会逐渐的具足;所以当我们把欲界爱断除,证得三果的同时,初禅也会发起,因此证得初禅是三果人的特征之一。在《六度集经》佛为我们解释,证得初禅的道理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初禅的行持法,必须要去除贪爱五欲要挟之事,要消除眼见美色的狂乱,要消除耳闻声、鼻嗅香、口触味、身触境的贪好; admin

2020-06-08

  色界爱住地,就是指修学禅定的人对于从初禅到四禅的禅定境界,或修道的人对于色界天的境界产生了贪着。无色界爱住地又称为有爱住地,是指修学禅定的人断除色界爱烦恼证得四空定,或修道的人超越了欲界、色界到了无色界,没有了色阴但是还有受、想、行、识四阴,就是四空定中的意识心,也还有能作主的意根心,这二个心还在就是有,也是三界之中的有;执着无色界有,就是执着四空 admin

2020-06-08

  [2]意识心境界,依层次高低,可略分为十:一、处于欲界中,常与五欲相触之离念灵知;二、未到初禅地之未到地定中,暗无觉知而不与欲界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常处于不明白一切境界之暗昧状态中之离念灵知;三、住于初禅等至定境中,不与香尘、味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四、住于二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五、住于三禅等至定境中,不与五尘相触之离念灵知;六、住于四 admin

2020-06-08

  所谓的世间清净,是由信、进、念、定、慧的信根产生信力,而得身口意的清净,由此不造诸恶;进而能够降伏欲界爱,入证初禅乃至四禅;或能降伏色界爱,入证四空定;这都是属于世间清净的范围,因为不出三界法。出世间清净是由闻熏断我见的正见,深信不疑,如实去思惟、观察、修证,就开始有了一分出世间清净的势力。三乘菩提的修证,都是属于出世间的清净,不落于三界爱染法中; admin

2020-06-08

  那什么是如梦观呢?如梦观它的实证,它是要有前提的;也就是说,它一定是要能够发起了初禅,对初禅已经有所实证,真正有禅定的证量。因为有了禅定的证量之后,他就可以时常在定中或者梦中能够相应到过去世修行的过程,能够了知到他过去世曾经为正法的修行上面,做了哪一些丰功伟业;而且能够了知我前几世曾经在什么地方,作什么样的修行,而能够逐渐因为他的禅定证量之后,能够 admin

2020-06-08

  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离生喜乐(得初禅),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犹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抟,水渍润泽,普遍充满无处不周;如是比丘离生喜乐,渍身润泽,普遍充满于此身中,离生喜乐无处不遍。如是比丘观内身如身,观外身如身,立念在身,有知有见,有明见达,是谓比丘观身如身。复次,比丘观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乐(得二禅),渍身润 admin

2020-06-08

  又譬如定中的离念灵知心往往忽然想起某件事,所以会打妄想,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住在初禅定境中时,忽然忆起曾经常常住在此境界中,这也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念」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能长时间的制心一处,安住于定境中,这就是别境心所有法的「定」心所。又譬如离念灵知心在二禅等至位中,常常因为忽然生起一个妄念,因此而退回初禅中;乃至在第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