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若有佛子不离四念处而修五停心观,得证初禅以上的境界者,虽有定共戒,受菩萨戒时,仍然必须取相受。有道共戒者可以称为具足众戒。如仅求生极乐者,若有定共戒,亦可算是具足众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为出家戒,在佛世可不须取相受。佛陀当年制戒是因事渐制。佛入灭之后,一切的出家戒必须取相而受。佛入灭前,曾告诫们,重戒要持,小小戒可舍。小小戒之弃舍,系因各地方人情、义 | 三摩地 2018-07-22 |
|
若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若得慈悲喜捨无量心。若得无色定、虚空定、识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若得不净观,阿那般那念。诸天来到我所,诸龙、夜叉、薜荔、毗捨阇、鸠盘茶、罗刹来到我所,彼问我,我答彼,我问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若本欲言罗汉,误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余亦如是说。若优婆塞,人问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犯中可悔。(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说外道解脱不是正解脱,都还必须在三界中继续轮回!世尊为了说明这个道理,特地示现给众生看:世尊跟随外道修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空定,最后跟随郁头蓝弗学非想非非想定,郁头蓝弗教导祂修证非非想定,没想到世尊一坐下来,从无所有处定一下子就转进非非想定了,一看:这仍然不是涅槃!所以世尊就离开了。也就是说,那些外道都是没有办法实证解脱的,都还要继续轮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他没有禅定的证量,他也不可能说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要看看他有没有禅定的证量,他至少要有初禅以上的证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样子的能力;可是他连禅定是什么,连欲界的定都没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够知道他的本生,能够知道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是不可能的。那另外也有人说,他只归依法,他不归依佛,他也不归依于僧宝。譬如有些人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他没有禅定的证量,他也不可能说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要看看他有没有禅定的证量,他至少要有初禅以上的证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样子的能力;可是他连禅定是什么,连欲界的定都没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够知道他的本生,能够知道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是不可能的。那另外也有人说,他只归依法,他不归依佛,他也不归依于僧宝。譬如有些人说:法是这个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3、证得禅定者(退分除外)若于日常生活中亦如无相念佛者保持内摄外缘均等,则可常在初禅定心中,过平常人之正常生活而不退于定心。 (原标题:拜佛的注意事项) | 三摩地 2018-07-22 |
|
如果他没有禅定的证量,他也不可能说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说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要看看他有没有禅定的证量,他至少要有初禅以上的证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样子的能力;可是他连禅定是什么,连欲界的定都没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够知道他的本生,能够知道他是跟佛陀直接学的,那是不可能的。那另外也有人说,他只归依法,他不归依佛,他也不归依于僧宝。譬如有些人说:“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后来,梵王(初禅天主)也下来了,火光更强,迦叶又问,佛说,不是,是梵王来听法来了。迦叶对佛说,请您一直住在这里跟我们一起修行吧,我会供养您的。到了吃饭的时候,迦叶来请佛。佛说,你先走,我随后就来。迦叶刚走,佛就用神足通去忉利天取了天果,又去东胜神州取了庵摩勒果,西贺牛州取了呵梨勒果,北俱芦州取了自然稻米,放在钵中飞空而回,比迦叶先到。迦叶后到问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佛陀举例说,如果是布施给畜生,将来可以获得百倍果报;如果是布施给破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千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持戒的修行人,将来可以获得十万倍的果报;如果是布施给外道离欲——也就是已经离开了欲界爱证得初禅的人,将来可以获得百万倍报。如果是布施给向道者——也就是向须陀洹:在解脱道的修行中,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圣贤之人有八种,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平实导师经常教诲:瞋恚障碍初禅,不障碍见道;慢心不但障碍初禅,也障碍见道。是故当至诚身心修集福德、熏习慧学,慎护口业,于闻所未闻法万莫谤之,以免障道。是故,今时后世之一切佛众,莫于邪师、邪法、邪论、中护持修福,方免不慎造作谤佛破法之重罪!并且能如是举证破斥,辨义,广令佛门四众悉能了知此一事实,令一切佛皆可避免如是破法重罪者,方是真实护持者,方是修集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道离欲(得初禅者),得百万报;施向道者,得千亿报;施须陀洹,得无量报;向斯陀含,亦无量报;乃至成佛,亦无量报。其中复因受施者为贫穷田、功德田、报恩田而有差别。布施之人心态不同,果报亦异;有人施时求受者后时回报,有人施时求来世生天或得财利;有人以未悟故,施时求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是,我们应该探讨:梵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梵其实是从梵天一词中得出来的概念,而梵天就是大梵天;他是三界六道中色界初禅天的天主,还是五阴所成,是有妄想杂念的,是有慢与结使的;是不安于寂灭境界的,不愿意独处无伴侣,而希望在他之下有许多梵众天、梵辅天眷属的;也是对于初禅天境界有所喜乐的,是与别境心所法相应的,也是与二十随眠心所法相应的;所以,仍是以意识心为 | 三摩地 2018-07-21 |
|
问题是这一个人,他从其他方面的观察,他还喝酒、他还吃肉,他连欲界的层次都没办法脱离,他怎么可能能够有证得超越欲界财色名食睡的初禅,而依初禅真正的禅定而修得神通呢?即使他是真的有通,他也必定是鬼神相应之通,他不是真正的为了要帮助众生而来跟您说:我怎么样帮你解除这些困厄,帮你消除业障。佛不可能有这样子的一个行为的发生。因为很简单,佛不需要为了名闻利养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时候大梵天王─也就是初禅天之天主─向前奉献了妙波罗花,退坐一面;此时世尊就拈起了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大众都沉默无语,唯有金色头陀迦叶破颜微笑,此时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而迦叶也奉佛的命令,向前顶礼佛足,然后退下。这就是禅宗法门的起源。由大梵天王铺陈了因缘,然后世尊亲自交付这个正法眼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且大自在天也不能出离欲界,大自在天只是欲界的法,还没有办法生到初禅(天中),因为(大自在天自己一样还)没有离欲,所以大自在天本身他是欲界法,他是生死无常的法。那外道神我指的是这个,所以阿赖耶识本身不是外道神我。同时,外道神我里面还有一种,就是执着六识的觉知为常;六识的觉知本身一定要依止于无常的六根、无常的五根来生起:眼根触色尘才能生起眼识,耳根触 | 三摩地 2018-07-21 |
|
譬如世尊在《长阿含经》中就说有五种外道现见涅槃的存在,比如将欲界五尘中正在享受五欲的觉知心,错认为涅槃心;或者以修除欲界五欲的贪爱,证入初禅境界作为涅槃的境界;或者以舍离初禅身乐,进入二禅无觉无观境界为涅槃境界;或者以舍离二禅进入三禅,领受身心俱乐作为涅槃境界;乃至于舍离三禅的身心至乐,只住于舍受之中正念一心,而不再有极微细的妄念生起了,也不再有微 | 三摩地 2018-07-21 |
|
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故得名制。又复戒者名曰迮隘;虽有恶法,性不能容,故名迫迮。又复戒者名曰清凉;遮烦恼热,不令得入,是故名凉。又复戒者名上;能上天上,至 | 三摩地 2018-07-21 |
|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则知汝心本妙明净,汝自迷闷,丧本受沦,于生死中常被漂溺,是故如来名可怜愍!阿难言:我虽识此见性无还,云何得知是我真性?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障碍;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ān)摩罗果;诸菩萨等见百千界;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众生洞视,不过分寸。阿难!且吾与 | 三摩地 2018-07-21 |
|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愁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阿难!如是天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后后有生计度者,是人坠入五涅槃论:或以欲界为正转依,观见圆明,生爱慕故;或以初禅性无忧故,或以二禅心无苦故,或以三禅极悦随故,或以四禅苦乐二亡,不受轮回生灭性故;迷有漏天,作无为解:五处安隐,为胜净依。如是循环五处究竟,由此计度五现涅槃,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十外道立五阴中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