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那离开了这五种布施,假如说不受五戒的话,是不可能获得这个解脱道初果的须陀洹果。也就是说,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根本,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先持五戒,一定要对众生持这五种无畏施的;乃至于说,如果没有这五种无畏施,也就是说不持这五戒的话,你想要证得佛菩提道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这五戒为什么说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有功德,所以才会有无量无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先要有一个出离种种三界烦恼的表相上的示现,所以进一步才能够除去三界的烦恼;那这个部分初步的是要指证解脱果,初步的至少要分证初果向,这样才叫作出家。我们先来看看《维摩诘所说经》里面的一段文字:【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一)表面上看起来,维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二乘的修行人,当他看清楚这一点之后,他接下来再往下,他就会想説,那这样的一个虚幻的东西,我要怎么样让它们结束?于是就从初果证到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阿罗汉位,到了阿罗汉之后,就入涅槃,也就是我们常説佛陀入涅槃的。可是大乘的佛呢,他证到这个地方之后,他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虚幻的五蕴、十八界,它的背后的本源又是什么呢?除了统统是虚假之外,还有没有一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导师本着菩萨的慈悲,不忍众生被误导,不忍中国佛教被外国宗教消灭,观察时代因缘及众生福报,以中国禅宗的开悟法门为基础,含摄俱舍宗的断我见、证初果,再融摄玄奘大师的真实唯识论,为佛弟子们次第建立了阿含解脱、般若中观及唯识种智的正确知见。正觉同修会所传授的如来,从初发心认识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而渐次具足十信位,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而 三摩地

2018-07-23

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嗔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 三摩地

2018-07-23

复又未曾知解二乘菩提,根本未断我见,未入声闻初果,亦不具大乘别教六住菩萨之功德,而言能知能解佛菩提道之十地境界者,未之有也!故其《心灵十境》书中所言十地境界者,乃是痴人说梦之言,……。《佛教之危机》页274然而,正觉对慈济证严的批判与辨正,乃站在佛门的立场,出于善意的规劝,切愿浪子回头,重返佛门;因为众生无始以来的生死轮回,互为亲眷,彼此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种僧宝,指的是已经实际证果的圣僧,包括所谓初果须陀洹,乃至四果阿罗汉、辟支佛,以及三贤十地的菩萨,这称为第二种僧宝。第三个层次的僧宝,则是指持戒清净无染,具有多闻智慧的比丘、比丘尼等福田僧。为什么称他们为福田僧呢?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带给有情安隐快乐,又能满有情的一切善愿,像这样的表相出家众,可以称为第三僧宝。所以说,如果现出家相的僧人如果持戒不清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乃至成为四果阿罗汉,二乘解脱道以解脱于轮回之苦;进而可以实证大乘佛菩提道之一切智慧。如今平实导师所领导的大乘证悟菩萨僧团—正觉同修会—仍然住世,平实导师不仅开悟 三摩地

2018-07-23

那你想想看,这福德真的很大嘛!如果你去布施给初果以上的圣者,那可是无量报。你把这一生实现的那一部分足够生活的福德,把其中的大部分布施出去,那么此世又得到了多大的福德?可是不要把它执以为实,要把它执以为虚,化成福德的势力,把这个势力放在金刚心里面。这样一世又一世实现一小部分,又拿出已实现为有形的福德中的大部分,用来布施有情;其余大部分的无形福德又继续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说:说自己证得了初果、二果,乃至于说自己已经有明心见道、破牢关。但是实际上的一个检视,并没有这样的一个实质,所以这就是大妄语。这样的一个大妄语,在经典里面说:妄语之罪,它不但是会害到自己,因为自己的迷骗众生,让众生因为一时的不察而跟着他,这些众生这一世会因为他而耗损了许多无益的时光;然后,他也因为自己的大妄语,让自己和众生都堕到了不好的业道之中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这个时候,才会接着为他说明苦、集、灭、道等四圣谛,让他断除我见成为初果的法眼净。接着佛陀会再为他作三归依和受持五戒,让他成为修学佛教的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二乘菩提小法尚且要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人天善法;那么大乘的菩萨,当然更是需要广大的福德资粮作为基础,才能继续往更高层次的深法来修进。从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的修学是不可能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一个净念相继又开悟的菩萨,他有断我见的知见和亲证,也有亲证如来藏,不是只是一个答案而已!那他的烦恼一定会越来越少,在解脱道上至少初果,甚至可能可以到二果薄贪嗔!这样的菩萨他的生活一定很快乐,因为没什么烦恼!很快乐的意思不是说他很躁动,应该是说他很安详很清净!别人对他不好他很快就遗忘,因为意识心是虚妄的啊!而他应该也不会太贪五欲,最差也一定是吃素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对于这个众说:如果你能够精勤修学,能够得到解脱果的初果,断我见的初果须陀洹,甚至于进而能够得到四果阿罗汉果,这是一种。因为阿罗汉本身的果报,已经能够出离三界生死,已经是属于人天应供了,因为他已经可以,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了,人间的人做不到,欲界天、色界天的人也做不到,所以他们对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的阿罗汉,会生起恭敬心,对于他的功德会生起崇 三摩地

2018-07-23

这也就是为什么佛陀拥有这么多的,可是用功努力的不一定有成就,反而是一些好像跟佛第一次见面的人,佛说:善来比丘,结果对方就须发自落,马上就成就了初果、三果,乃至于四果阿罗汉,这都不是偶然的事。我们只看到的它一个果——今生的状况,但是过去实际上是累积着无量的因。又譬如说:在佛世的时候,最年轻的一位阿罗汉只有八岁——八岁的阿罗汉。这位 三摩地

2018-07-23

能够断我见就能够证得声闻的初果,这也是所有佛法的基础,是二乘菩提以及大乘菩提的共同法。断了我见之后,才有能力去取证二三四果,也才有能力去求证大乘的证悟;如果没有以断三缚结为前提的话,那么修学佛法始终都只能停留在凡夫的外门修行。也就是说,佛法的实证以断我见为起点。-----《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 三摩地

2018-07-23

始从获得四加行的暖法到顶、忍、世第一法,其中的暖、顶、忍是属于初果向,世第一法就已经是初果人了。初果向也是有功德的,因为已能了知所取六尘缘起性空,证得所取空了,从此不会再因为求取财物、享受五欲而造作恶业了!虽然还没有断我见,仍不入初果,但是初果向者不会造作恶业,因此有功德在身。从初果向到阿罗汉,乃至第五果的辟支佛,或菩萨道从六住满心位开始到成佛为止 三摩地

2018-07-23

也没有起过一个念头:我帮你断了三缚结,证得声闻初果了,这是你以前绝对想不到的,所以你得要供养我。菩萨心中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菩萨自有福德庄严,并不需要供养他。菩萨更有智慧庄严,不会这样想:我利益了众生,众生当然要回馈我。这是无智慧的人才会有的想法,所以当他具足这两法时,他在做种种布施时,心中都不会产生忧虑与悔恨,所以他布施以后众生仍然对他行恶,菩萨也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须陀洹人呢,胜于一切外道异见;须陀洹人就是解脱道中断我见的初果人,他所得的这种福德,胜于一切不同见解的外道他断欲证得禅定所得的天福的这种福德。为什么呢?因为断我见的初果人,他已经有一分这种解脱的功德受用了;他这个是顺于第一义谛的善法,这样的善法它是清净解脱的,清净解脱的当然是胜于一切系缚在世间的善法。因为一切外道所修的这个禅定天福,它还是系于世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圣者,他们以断我见得出世间智慧为主,从初果的断我见乃至能够薄贪嗔痴以及能够断三缚结,能够断五下分结,断五上分结乃至解脱,这都是因为有了慧解脱以后才能够心解脱!所以,若只是单纯的世间禅定,他是不能证得解脱的!因为单纯的世间禅定,他就是意识的境界。同时声闻圣者也知道,不是以五蕴断灭为涅槃,不是以五蕴灭了不再出生为涅槃,因为五蕴灭了不再出生(只是断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