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我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我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我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admin

2018-08-15

若是你度他在大乘法中悟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利益,不但得到声闻初果,而且还证得法界的实相,这个智慧种子在他心里面,未来无量世都得到了受用。即使被度的人不能证得如来藏,但是断我见、断了三缚结后,最多不过七次的人天往返,也可以成为人天应供。何况是度众生证得法界实相呢,怎么不是大利益?能让人成就声闻初果是人间最大的利益;帮助众生证得法界实相,那利益可就更大了 admin

2018-08-15

我们如果想要实证解脱果,一定要透过如理作意的观察以及思惟,来确定五阴十八界都是因缘所生法,将来也必定会随著因缘而坏灭,要能够把这种以五阴为我的错误见解给断除了,并且心得决定而没有疑惑,能够如实安住在五阴十八界非真实我的正见当中,才能够成为解脱道中的初果人。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断了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成了初果人之后,即使还没办法像三果 三摩地

2018-08-10

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阿罗汉。而在大乘法中,则最初的十信位要以一劫乃至万劫,修集对大乘佛法的信心。初住位到六住位则要修集布施、持戒乃至般若等六度功德,并且在六住位的时候,熏习般若中观以及断我见的加行;七住位要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性的如来藏;八住位要在一切法上现观般若中道,渐 admin

2018-08-07

在声闻法中,只要是断了我见,依断除我见之知见,进而断疑见、戒禁取见,就可以证得初果的解脱道。懂了,就是这么简单,原来初果是可以这样证得的,不是很玄的。不清楚见惑内容的大师们,一生弄尽了十八般武艺,使得佛子们晕头转向,即使腿坐到断了,仍然不知我见是什么,就无法断除我见与三缚结。家师最喜欢杀人,家师常说:“我最喜欢杀人,杀什么呢?杀众生的我见。&rd admin

2018-08-07

在大乘法中明心者,于解脱果的证得而言,至少是初果预流,即是胜义僧,不论在家或出家;若是登入初地以上者,不论在家或出家之菩萨,都称为胜义菩萨僧。而且初地开始的圣位胜义菩萨僧,大部分都显现在家相,较少现出家相,从《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的诸善知识即可看出;亦如众所熟知的诸等觉大菩萨,譬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维摩诘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以 admin

2018-08-06

所谓的胜义僧,就是指佛、菩萨、独觉、初果到四果等七种;这七种出家僧人不一定要现出家相,只要是三乘菩提见道的人,都是胜义僧所摄,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出家人。所谓的世俗僧,是指剃发、着染衣、受声闻别解脱戒的出家人,本身持戒清净,亦名清净僧。如果能够供养胜义僧及世俗僧,可以获得很大的福德,如经中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 admin

2018-08-05

譬如于日常生活中,依佛的圣教苦圣谛,如理作意去实地观行,如实观察现象界中存在的八苦、三苦以及五阴炽盛苦,确实了知三界生死苦,因此而生起想要远离三界生死苦的意愿,这样才能坚定道心;再依苦圣谛去如实观察,五阴十八界统统都是生灭无常而无我,深心之中确实接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这样帮助自己确实断身见、断我见而证初果。我们举简单的例子来作说明。例如:观察自己 admin

2018-08-04

”乃至更大的妄语,没有真正证得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个果位而说:“我证得初果了,我是阿罗汉了,我明心了,我见性了,我是地上菩萨了。”这些都是大妄语。财色名食睡最后一样“睡”,是相应五戒的哪一戒呢?相应于酒戒。酒跟睡这两个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其实很简单,最近的话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酒醉的话,因为有一些女众,特别是女众她去上夜店,她 admin

2018-08-04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著,不仅执著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著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三摩地

2018-08-01

妇人听了觉得很惭愧,也深自悔责,对世间的恩爱不再眷念,接着思惟五阴世间真的很苦;因为这样的缘故,得以厌离五阴苦,得了法眼净,成了声闻初果的须陀洹。从上面的例子可以说明:一者,世间人,包括一般学佛人在内,真的很执着,不仅执着我所有的,譬如眷属、财富、名声等等,而且也执着自己是否存在,认为自己无法存活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所以在生离死别的时候,总是做出让 三摩地

2018-08-01

如是种种不如理作意所生之虚妄想,名为戒禁取见;由戒禁取之邪见,故有种种与解脱无关之戒法及禁忌之施设;像这样戒禁取的邪见,修证到初果的须陀洹人心明眼亮,如实见、如实知,名为已断戒禁取见者。义云高羌非但猴年马月也不能成佛,这位假佛事实上一个未断戒禁取见、我见、疑见三缚结,也没有真实证悟空性金刚实相真心的十足凡夫。就是这样一个我相凡夫领导的世界佛教总部集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断除我见的观行,平实导师在《识蕴真义》当中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说明,您若能够详细阅读、思惟、如实理解以后,并且确实去观行实践,验证五蕴(尤其是识蕴中的意识)的虚妄性,即能断除我见,亲受断除三缚结的解脱功德,成就解脱初果,并且可以用阿含诸经中讲的断我见、断三缚结来自我检查无误。在三界中,众生有五阴就有身心的苦,并且自己身心之苦都是由远因近缘的助成,所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佛教修证的第一个智慧果位为初果须陀洹,初果须陀洹的概念性定义是预入圣者的圣流中。而「须陀洹」以全等命题(请参考《正觉学报》创刊号第68页)的方式,建立操作性定义为「断三缚结:断我见、断戒禁取见、断疑见」,是证得第一分解脱;其中「断我见、断戒禁取见、断疑见」又是概念性定义,又各自开展其操作性定义。例如「断我见」是概念性定义,其全等命题的操作性定义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菩提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就把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断了,成就了初果人;乃至于将我所执、我执断尽,成就了四果的阿罗汉,所以他可取证无余涅槃;未取证无余涅槃的时候就可以证得有余涅槃,所以他们证得两种涅槃。那缘觉呢?他们是透过十因缘逆推,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到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见道者若想)要证四禅八定,一定要先证得初果须陀洹,接下来是薄贪嗔痴,再接下来就是把男女的最重贪断除了以后,就可以发起初禅了。可是他们却不是这样子,却是透过乐空双运、乐空不二,这本身就已经落入在识阴与受阴当中了,这怎么会是真实法?由此可见,他们所说的要证甚深的禅定以及有大神通乃是虚妄语啊!乃至于有人主张:要透过身心内外轮器的无明 三摩地

2018-07-23

声闻菩提就是佛的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进而断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所以称为初果人;乃至将我所执、我执断除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于舍寿之后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可是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前会有所疑,为什么?到底入了无余涅槃之后,是不是断灭空啊?因为有所疑就去问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只要在三乘菩提上有了证量,从初果开始都算是功德田。第三是贫穷田,贫穷田是指没有能力在世间法上回报你的众生。比如你作财施或无畏施,但受施者无法在世间法上回报于你,所以是贫穷田,也就是指一切贫穷困厄的众生。各位菩萨!以上为大家简单说明三种福田的意涵。您心里可能想问:那供养佛和供养众僧又是属于哪一种福田呢?事实上,如来世尊是具有两种福田性质的,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修慧呢?佛法要修福修慧,修慧就要观慧有两种,一个就是小乘的解脱道,就是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就是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的,能够观五阴、十八界的无常、苦、空、无我,我们就愿意厌离;厌离这个三界,那就能够得证初果、二果、三果,乃至四果。至于解脱道的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佛菩提道,佛菩提道它的修法,就是要参禅来悟这个如来藏,知道我们的身心乃至山河大地,简单说 三摩地

2018-07-23

老妇人听了,回去就按照尊者的教导来念佛,在那天半夜的时候,她就命终,而往生到忉利天去享天福了,后来还由于某个因缘,而成为了法眼净的初果人。从这个佛典故事,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即使是身无分文,也还是可以布施的。只要是诚心诚意的依佛陀的教导而行,那么未来的命运,都是会逐渐改善的。又像是正觉同修会,流通很多弘扬、破斥邪说的书籍、小册子以及传单,也常常会接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