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讲记:佛开示说:“既然众生不是本有菩提心,有的人是初发心,也有人发心以后退转了。”这已显示众生不是本来就都有成佛之心的,这种菩提心是后来才发起的。然而众生是什么缘故而发起菩提心呢?佛就先说明发心的因缘。发心,这个名词可不要错用了,“发心”讲的是发起大乘成佛度众的菩提心,可是“发心”现在被引申滥用了:“师姊 三摩地

2018-07-23

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是同一个真如,它不变异、不生灭、不来去,所以说它是究竟的。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之所求所证,无非是这个自性弥陀,所以之为无上道。若有人修观想,修到念念相续,且每一个念中都可供养无量无数十方诸佛,尽管有如此功德、如此功夫,但若不知这样修行仍只是一种方便,则如此供养就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果我们听闻有菩提心可求、有礼究念佛的方法,可以让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是同一个真如,它不变异、不生灭、不来去,所以说它是究竟的。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之所求所证,无非是这个自性弥陀,所以之为无上道。若有人修观想,修到念念相续,且每一个念中都可供养无量无数十方诸佛,尽管有如此功德、如此功夫,但若不知这样修行仍只是一种方便,则如此供养就不算是真正的供养。如果我们听闻有菩提心可求、有礼究念佛的方法,可以让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 三摩地

2018-07-23

初发心菩萨趣向大乘。有八根本罪犯波罗夷。先所修习一切善根皆悉烧然。堕于恶趣离安隐处失人天乐。亦失大乘境界之乐。久在生死离善知识。何等为八。初发心菩萨修习大乘佛法,有八种根本性的错误会使以前所修积的所有善根付之一炬,导致堕落到三恶道,远离人天等善道因缘,也会丧失大乘的境界,生死轮回,远离明师。是那八种呢?谓彼菩萨宿业因缘生五浊世。有余善根近善知识。归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证圣果者,无有是处。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可是世尊说:这十个戒必须要受、必须要持。第一:叫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佛子初发心住,乃至二住、三贤、十地,一切皆失。是故此戒是一切佛、一切菩萨行之根本。若一切佛、一切菩萨不由此十戒法门得证圣果者,无有是处。那就是世尊告诉我们,有十个不能忏悔的戒应受、应持。我们一般人受了戒,如果犯戒了还可以忏悔,忏悔以后戒罪就消失了。但是这十个戒是不能够忏悔的,忏悔了这个戒罪照样在。可是世尊说:这十个戒必须要受、必须要持。第一:叫 三摩地

2018-07-23

不过菩萨的种类很多,有果后行因的,如观音文殊等,有久修菩萨的,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如吾人等能认识菩萨大义发心修行,自利利他,不论在家出家都叫做菩萨;然而在家菩萨,先受三皈五戒,后受菩萨大戒,不论国王宰官士农工商军政等等,首先教化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亲戚眷属,再利及人群,以慈悲方便,引导众生,归敬三宝,护持佛法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 三摩地

2018-07-22

他的处境是更为艰难,而且他一待就是待了十几年,这样的志就是在证明一点:如果是说你的初发心并不是就是要吃肉,你只是愿意为众生扛负这业果;另外也是因为,自己在这过程中有些境遇,以及过去无明的业力的推动,所以不得已的当下,你要做这种种的这样的事情,违背你的发心、违背你的一些愿力。可是即使是如此,他在戒律上来说,并不能算是犯下过失,因为你没有根本的这些动机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留下来自己用,便违背当初发心的本意,干犯了因果,所以说:「是得偷罪」。唯这种「偷罪」,毕竟不同于盗戒,也不算是菩萨戒的波罗夷罪。若以今日的时代背景而言,现时的民法规定,赠与是一种契约,因此在受赠人承诺以前,赠与契约还没有成立,赠与人并不发生民事责任。佛既曾说过:「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 三摩地

2018-07-22

初发心,乃至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戒。若观白骨乃至证得阿罗汉果,是名声闻戒。若有受持声闻戒者,当知是人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盘。」七、真心受持菩萨戒而无所怀疑,确实受持,才是真正的菩萨,才能获得菩萨戒的功德。《菩萨善戒经》卷7云:「若有人言『我是菩萨』,不能至心受持菩萨戒,心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2)因为有了第一分的福德与智慧的庄严,这是自庄严;正是因为有自庄严的缘故,初发心的菩萨才能够借着来利乐有情成就他庄严,乃至是为了众生去受三恶道的苦,也不生起忧愁后悔之心。也许有的人立刻就会想到地藏王菩萨,因为这正是此处佛所开示的具体的例子,菩萨已经具足了福德与智慧两种庄严之后,继续因为悲愿之所持,为了度众生乃至而受生到地狱之中,而 三摩地

2018-07-22

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槃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2

诸佛之所以不像不回心的二乘人声闻阿罗汉,或者是缘觉辟支佛一样,畏生、厌苦、急证涅槃;祂能从最初的因地初发心菩萨开始,历经了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久远时劫,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勤修学,直到成佛,都因为同样发了这样的誓愿的缘故。像菩萨最初归依三宝,初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就已发了四宏誓愿。四宏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著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著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著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外还有所谓的实义菩萨,则是指 三摩地

2018-07-22

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缘慈?若初发心,遍观有情,起大慈心。】就是这个意思。中说初发心,它的真义是说:菩萨最初真见道,发明也就是发现明了众生真实之心,也就是悟明实相心如来藏,而不是最初归依三宝所发的菩提心。因为最初归依时,尚不具三乘菩提的正知见,更谈不上二乘菩提,乃至大乘菩提的见道,这时的慈悲心与一般人并无不同。法缘慈悲佛法中第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47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