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佛菩提道初发心位之初干慧地 “初干慧地”,是最初时的干有其慧的智慧境界,是真正佛菩提道的初发心时,也就是实证金刚心的初发心位,就是第一次明心时,即是第七住位的“般若正观现在前”;这时是第一次证得金刚心,所以是“初”;而且这时的金刚心实相智慧,也是干有其慧而仍然无法运用,所以称为“干慧地”,合起来就称为&l admin

2018-12-27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圆满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 admin

2018-08-09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 admin

2018-08-07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著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著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著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著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 admin

2018-08-07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 admin

2018-08-07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弥勒菩萨法王子从初发心不食肉以是因缘名慈氏为欲成熟诸众生15.《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时山树神白仙人言。兔王母子为供养故投身火中。今肉已熟汝可食之。时彼仙人闻树神语。悲不能言。以所诵经书置树叶。又说偈曰。宁当然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如佛所说食肉者此人行慈不满足常 admin

2018-08-01

」这其中并不冲突,我们当从初发心的动机着眼,不可一概而论,单从表相来判断。《梵网经》中说的乃是「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因为他们若以恶心或者不如法的手段与动机,从佛寺、道场偷出来,在市集中贩卖佛像而营谋私利,菩萨遇到时得要生起慈心、方便救护或者处处教化。若佛弟子推广而发心建造流通佛菩萨形像,让众生得以起欢喜心信受佛法,本身只是收取生活所资的合理利润 三摩地

2018-07-23

即此顿教菩萨初发心时,顿证自心真如本性,证满法故作佛(分证即佛),得自觉圣三空智,住三种寂灭乐。能化身作佛,广作佛事,成就众生。是名如来清净禅。这四种禅定,依据各自根器深浅不同而修,第一种是小乘禅,后三种是大乘禅。下面从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来总结。(原标题:禅定的种类有四种禅定) 三摩地

2018-07-23

不管是藉善知识的手,或者藉恶知识的手,或是藉由其他的因缘,或是逆增上缘,一定会让你呢,有那个方便,有机缘走上那一条路,只要你没有背弃你的初发心。而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如来就是会将这个道路显示出来,甚至会托梦,乃至现身明说:要他去向这善知识来请法来修学,而不需要自己去作简择。因此当有善知识出现的时候,自己也很明白自己的学识、修证都差之甚远,对于 三摩地

2018-07-23

使已发心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踪。知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师曰:“无为是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愿随意垂诲。”   师不得已而言曰:“东岩寺之障,莽然无树。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已闻命矣。然昏夜间必有喧动。愿师 admin

2018-07-23

云何念佛重恩?谓我释迦如来,最初发心,为我等故,行菩萨道,经无量劫,备受诸苦。我造业时,佛则哀怜,方便教化,而我愚痴,不知信受。我堕地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 admin

2018-07-23

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圣教:【云何众生缘慈?若初发心,遍观有情,起大慈心。】就是这个意思。中说初发心,它的真义是说:菩萨最初真见道,发明也就是发现明了众生真实之心,也就是悟明实相心如来藏,而不是最初归依三宝所发的菩提心。因为最初归依时,尚不具三乘菩提的正知见,更谈不上二乘菩提,乃至大乘菩提的见道,这时的慈悲心与一般人并无不同。法缘慈悲佛法中第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就称为「初发心的菩萨」。十住、十行、十迴向等三十个阶位,我们可以称为「贤位菩萨」。而初地以上,则称为「圣位菩萨」,或者是「菩萨摩诃萨」。而在一直到初住位——发心住之前的十信位中,也就是对佛教三宝的清净信心还没有具足之前,则都称为是「凡夫菩萨」、「假名菩萨」,或者是「名字菩萨」。另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才刚进入初信位,仍然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假名菩萨,和经过一劫乃至万劫努力修学,十信位具足、不贪着世间乐,已经能深心发意的初发心菩萨,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的大了。例如,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云何名新发意?」答曰:「新学菩萨有二种:一者、深心着世间乐,软心发意;二者、深心发意,不着世间乐。软心发意者,佛不以为发心;深心发意者,乃名为发心 三摩地

2018-07-23

在这样的一个三贤位的修行当中,终于能够达到初地,在地上,过初地以后,地地增上的修学,则是在同修会的增上班当中,由平实导师所亲自传授;也就是説,正觉讲堂所传授的佛陀的教法,从一位初发心的一位初级的学佛人,教导他们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佛法,使得初信位的菩萨有机会渐次地具足十信位,信位满足之后,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所应该修习的六度万行,满足到了第六住 三摩地

2018-07-23

正觉同修会所传授的如来,从初发心认识什么是佛法、如何实证,而渐次具足十信位,进入初住位,修习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而断我见、证初果,进而寻找自身本具的如来藏心,证悟明心之后,开始了悟后起修的成佛之道,证明中国佛教文化是可以实证的,也证明中国佛教文化的伟大不虚。平实导师以着书、讲经、辨义的方式,为人间续佛慧命、为众生树立正见而努力,尤其针对外道邪淫法及 三摩地

2018-07-23

例如,世尊在《菩萨善戒经》中说:初发菩提心时,名发心发愿;为利众生生人天故,名有发愿;为众生故修无量心,名行发愿;修集一切菩萨善法,名善发愿;不惜身命护持正法,名大发愿……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大发愿。(《菩萨善戒经》卷7)所以,愿心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四宏誓愿来说明,四宏誓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8〈4初分转生品〉说: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恒住施、戒波罗蜜多,于一切时不堕恶趣。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从初发心乃至未得不退转地,常不舍离十善业道。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安住施、戒波罗蜜多,作转轮王成就七宝,以法教化不以非法,安立有情于十善道,亦以财宝施诸贫乏。在中佛陀的意思是说,开悟明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世进入初住位,又称为初发心住,因为已经住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了;此后虽然每一世都有隔阴之迷,但一遇到佛法以后,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种子又会现行,而初发心住时的作意仍然会在,但已经不是初发心住了。乘着发菩提心求一切智的福德,再进一步外门修学六度,六住之时,在善知识的摄受之下参究而一念相应,就进入内门的七住位了;所以假如没有因为不退于发菩提心求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147条/8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