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并且我们还要相信,确实有能出离三界的法,确实有能够探究一切众生都具有的真心佛性的法,这些就是所谓的相信佛陀。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阿罗汉本身的果报,已经能够出离三界生死,已经是属于人天应供了,因为他已经可以,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了,人间的人做不到,欲界天、色界天的人也做不到,所以他们对于,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的阿罗汉,会生起恭敬心,对于他的功德会生起崇仰,所以愿意来供养,所以阿罗汉是属于人天应供,受得起众生的供养,那这是一种。另外就是说发起无上菩提心,因为发起无上菩提心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功德是指有关解脱、出离三界方面的受用。因为有了解脱见地与定力正受、解脱正受故,学人确实是可以在此生获得受用,功德不是虚幻的意象,是增益于三乘道业之解脱。学人因有功德受用,可以远离贪瞋痴无明的系缚,心能安定而得自在,于道业上的修习更臻成熟,就生起种种不可思议的解脱功德。云何福德?谓五阴身所受的依报或是正报称之为福德(正报:异熟果报之身;依报:即世界国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但是,不知不证法界实相的阿罗汉,他尚且无法了知七住菩萨亲证般若实相的智慧境界,更何况一切种智的佛地境界,阿罗汉要如何能够思议呢?阿罗汉本身是人天应供,因为已经能够出离三界,功德已经让人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佛地的境界,却是阿罗汉所不能思议,而七住位菩萨所证法界实相,阿罗汉都还不能了知呢;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内涵佛菩提道真的是无上甚深广大。那在这种前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如果已经深入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两大甘露法门,再把佛教、佛法和其他宗教,乃至科学、哲学、艺术等世间法相比较的话,就会发现:只有佛法的解脱道以及佛菩提道能够让人实证解脱,出离三界火宅,了脱生死;而其他世间所有一切法,却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过去诸佛不但发现了宇宙以及生命一切诸法的根源——如来藏,也把祂的体性完全弄清楚了;并且依着祂的体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从佛道修学的内涵来说,佛菩提道及解脱道是佛法二主要道,称为二大甘露法门;因为这是能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出离三界轮回,进一步也能让人断除变易生死,成就究竟菩提、究竟佛果的缘故。就好像甘露琼浆是欲界中最好的食物,佛菩提道与解脱道则是三界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也是佛法中最最殊胜的修行法,是一切佛法的根本,也是无上;所以藉甘露的名称来显示它们的殊胜,所以在佛教 | 三摩地 2018-07-23 |
|
无想定者,谓佛子证四禅已,未断色界天身之执着而欲取涅槃,便于四禅定中作涅槃想,以定中之想为出离三界之障,遂灭除心中无语言之想,以此而入无想定,以无想定境界作为涅槃;以灭想故,了知心(空明觉知之意识)即灭而不起,名为无想定。以此为涅槃故,数数熏习;舍寿后便入此境,生无想天,寿命或五十劫、或百劫乃至五百劫,恒住无意识境;舍无想天寿时意识方起,方有了知; | 三摩地 2018-07-23 |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以得见道故,不被四禅八定境界所惑,知四禅八定皆是增上心学;增上心学能使佛子起诸威德力用,乃至降伏诸天,然不能令吾人出离三界;此增上心学虽不能令佛子出三界,而能助佛子出三界,以能降伏三界惑故,是故菩萨三地修学四禅八定等。凡夫以具足四禅八定增上心学故,但得三乘见道之一种,即能立时取证灭尽定;以得灭尽定故,成俱解脱 | 三摩地 2018-07-23 |
|
证得八解脱的人是有能力随时舍寿而出离三界的,名为身证者,是阿罗汉,但仍不是俱解脱果的大阿罗汉。三界中的最细意识心是非想非非想定中的意识觉知心;把这个境界中的极细意识觉知心也灭尽了,而且在此以前已经不认为色阴是真实的,我见已经断灭了,这时就会进入灭尽定中,不是进入无想定中,这就是八解脱的修证者,他正是解脱道中的身证圣者。复有八解脱者,如经所说:【第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阿罗汉在非想非非想定中,舍去受、想二种心所,便可进入灭受想定,也叫灭尽定,借此定力,阿罗汉可随时入无余涅盘,出离三界而得声闻解脱。上述四禅四空定合称四禅八定,如果加上阿罗汉所入的灭尽定,就是九次地定。是最准确的禅定次第。严格来讲,欲界定和初禅前的未到地定,由于未入初禅,尚不能称为真正的禅定境界。而九次地定中的灭尽定只有阿罗汉、辟支佛能够证得,外道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4、小乘修行不离定力对于发心较小,畏惧轮回之苦而不敢修菩萨行的小乘修行者而言,想要尽快出离三界苦海,入无余涅盘,同样无法离开定力。声闻乘的修行方法,是在听闻佛法之后,信受佛语,依佛的开示现观五蕴十八界法苦、空、无常、无我而断我见,之后努力修断我执,断尽一念无明下烦恼,命终后入无余涅盘,不再轮回生死;具足四禅八定功夫者可以不待命终,随时入无余涅盘。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个忍不容易,难以为凡夫接受,所以才说是忍,可是他们能安忍于这样的结果:我完全是虚妄的,接着对自我的执着断除了,俱生而有的自我执着也断除了,所以他们可以舍弃自我可以出离三界,所以他们到了彼岸了,故有波罗蜜,但是没有忍辱。因为忍辱是要面对众生的,而阿罗汉只是面对自我,所以阿罗汉是不修忍辱的!三.佛于《优婆塞戒经》中如是说:“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另外一种是欲不能离染,也就是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爱无法舍离,而这个欲不能离染,是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只要对于三界任何一界产生爱着,都是属于欲不能离染的范畴;如果欲不能离染,这个染就是系缚、就是爱着,那么他就无法出离三界。另外就是他的心的趣向力不够,对佛所说的圣义没有办法相应,对佛所说的解脱没有办法相应,也就是他的心,力量无法安住在修学佛道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释迦牟尼佛观察娑婆世界众生根性,先以世界悉檀说三界六道的众生世界,其次依为人悉檀说五乘佛法,目的在让众生远离三恶道,乃至能出离三界生死。乘是载运的意思,是说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各以所修的法道为乘载工具,载运到各自所要去的地方;像人乘是乘载到人道,天乘是乘载到天道,声闻、缘觉乘是载运声闻、缘觉二乘人出离三界、永断生死,而佛乘也就是菩萨乘,则是载运 | 三摩地 2018-07-23 |
|
可是众生轮回生死,并不是因为无始无明,直接的原因是一念无明;因为无始无明不会遮障佛出离生死,阿罗汉们都没有打破无始无明,照样可以出离三界分段生死,所以无始无明并不障碍证得无余涅槃,但是会障碍证得大乘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及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众生轮回生死的主要根源是一念无明,为什么叫作一念无明?有两个原因:因为常常都是一念心动而执着于我,或者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佛陀当下应允,并说:来得好啊!比丘!须菩提当下粗重烦恼落谢,法衣着身,成为修学解脱道的出家人;须菩提又继续精进不懈地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具三明六通及成就八解脱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解脱道成办,已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并为诸天世人皆应恭敬供养的无学圣人。这时众比丘们看见了须菩提来求道的过程是如此殊胜奇异,又看见他很容易生气的情形,均感到不解和疑惑,就禀 | 三摩地 2018-07-23 |
|
因为他要疾求涅槃、要出离三界,不管世事,这样子当然出家是最殊胜的,是应该以出家为重的。可是那样子不是真正的佛法,因为佛法最后是使人成佛,而不是使人入无余涅槃,因为入无余涅槃叫作小乘法,因为他不再出现在三界里面利益众生。可是成佛是要舍离对于最后入无余涅槃的那种贪爱,而是要在世间、在三界里面跟众生同事利行;然后依于同事利行所种植的种种的福德跟修学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这是因为阿罗汉具有解脱出三界的智慧,具有外道所没有的漏尽明,也已经完全断尽三界爱的烦恼,而出离三界生死苦;如果是又加修四禅八定、灭尽定,而发起了神通,成为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的话,就能够随时随地舍身而入无余涅盘,也可以了达八万大劫中的生死之事。虽然说大阿罗汉的三明六通,是远远胜过外道的五神通的,但是如果是佛陀的神通力,更可以通达过去、未来无量数劫那么 | admin 2018-07-23 |
|
怎么运行呢?就是贪爱三界,所以要断这个思惑,就是要断三界爱——断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样才能够出离三界;那要出离,当然就要不喜欢它,所以要去思维、要去现观它的不可爱,然后贪爱才能够断除。至于佛菩提道,因为如来藏的功德无量无边,其实就是功用,功能无量无边,所以我们去参得这个如来藏之后,能够修习无量无边的智慧,所以像尘沙一样多,所以不修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