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跟实证的行门,叫作解脱道。那什么叫作佛菩提道呢?佛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亲证,法界的根源就是指有情都拥有的真如与佛性。佛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着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可以说,所谓的菩萨,就是能够不畏惧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于三界之中难行能行,为了悲愍无量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共同出离三界火宅,而志愿坚定、勇猛地追求无上正等正觉;像这样具有菩萨种性,勇于发大菩提心,乐于在三界火宅之中以三大无量数劫的久远修行来自度度他,共同求得究竟无上佛果的有情,我们就可以称他为菩萨。所以,当我们自称为菩萨的时候,可得要先检查看看 | 三摩地 2018-07-22 |
|
好一点的话,可以有多一点的五欲之蜜受用,生在人天之中;可是多半也免不了三恶道之苦啊!所以,应当求真正可以出离三界家的法,而不是只在身相示现上来作文章。因为的确有真正可以出离三界的法,是可以亲证的,只是拿来作学术的研究。当你初步分证出家法以后,比如说初果向或是初果,虽然你在解脱果上的证量还不具足,甚至于说还仍然有贪、瞋、痴——那当然这是相对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上上根器人,他会知道说,假如只证佛法中的解脱道,迟早会趣向寂灭而出离三界。这不但不是他的愿望,因为他想说佛法中说众生平等,而阎罗王菩萨能够作这样示现,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因为他是真切地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怎么会这样就舍弃众生、不顾众生而一走了之呢?所以,他左思右想之下,开始寻寻觅觅。因为佛开示说,有一个法祂是本然就自在解脱,为众生的万法所依 | 三摩地 2018-07-22 |
|
已经实证了什么?解脱果,可以出离三界。可是,他在这里对生命的实相,却仍然无所证。缘觉乘者先顺逆观察、思惟十因缘法,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识;然后知道诸法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道理,再依照十二因缘来一一去观察思惟。但是这个前提必须要一一去了解,十二因缘里面的无明缘行、行缘识等等一一这些名相的真正的内涵;然后去观察思惟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此无故彼无 | 三摩地 2018-07-22 |
|
所以我们说,光是现在我们在许多的地方看到的,关于老庄思想之类的这一种解脱的、这种豁达的境界,其实它是没有办法真正解脱于烦恼,更别谈要出离三界。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04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正纬老师(原标题:老庄思想和佛教的真理一样吗?) | 三摩地 2018-07-22 |
|
因为一旦到了无余涅槃的境界之后,这个人是没有办法继续再跟众生有任何的接触了;因为无余涅槃就是灭尽了一切,出离三界了。所以从这点道理来看,佛陀教导解脱道的目的,其实一方面在于说,告诉所有跟着修行的佛,让大家看看解脱道其实并不难的;只要大家在这一世按照佛陀的教导,精进的修行,解脱道的成就并不难,并且也有确实的果位可以自己来验证。可是,这个就如同我们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另外一种是欲不能离染,也就是他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的贪爱无法舍离,而这个欲不能离染,是包括欲界、色界、无色界,只要对于三界任何一界产生爱着,都是属于欲不能离染的范畴;如果欲不能离染,这个染就是系缚、就是爱着,那么他就无法出离三界。另外就是他的心的趣向力不够,对佛所说的圣义没有办法相应,对佛所说的解脱没有办法相应,也就是他的心,力量无法安住在修学佛道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声闻、缘觉的解脱智虽然清净了,可是根器仍然不净,也就是说,因为声闻、缘觉所发起的智慧能使声闻、缘觉出离三界分段生死轮迥,当然是清净的,可是声闻、缘觉的第八识心体仍然还有种子不清净,所以说器不清净。可是诸佛却不是这样的,不但是智慧清净,而且出生这些智慧的第八识无垢识中的所有种子也是全部清净的,没有任何不净的种子,由于智、器俱净,所以被称为佛。八、智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实证三乘菩提,就是要永远的出离三界轮回之苦,也就是要证得解脱的智慧以及实相的智慧,最后要成就佛果。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进一步上上根器人,他会知道说,假如只证佛法中的解脱道,迟早会趣向寂灭而出离三界。这不但不是他的愿望,因为他想说佛法中说众生平等,而阎罗王菩萨能够作这样示现,我当然也可以这样;因为他是真切地发了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他怎么会这样就舍弃众生、不顾众生而一走了之呢?所以,他左思右想之下,开始寻寻觅觅。因为佛开示说,有一个法它是本然就自在解脱,为众生的万 | 三摩地 2018-07-22 |
|
但即使是升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到了三界之顶,天寿有八万大劫那么长久,但是仍然没有办法出离三界,当天福享尽的时候,同样也就要下堕了,要继续接受之前所造恶业的果报。例如佛陀在成佛之前,最后一位教他外道法的老师叫做郁头蓝弗,佛陀成佛的时候第一个想要度的人就是他,因为这位老师曾经教导世尊证得三界中层次最高的境界——非想非非想定;可是佛陀用神通来观察 | 三摩地 2018-07-22 |
|
而修学佛法的目标就是为了实证三乘菩提,要成就究竟的佛果,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不像其他的宗教信仰只是求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乃至于只求今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如果认为佛教只是种种宗教信仰当中的一种,跟其他宗教信仰没有差别,这其实是把佛教浅化,把佛教世俗化了。我们要特别的说明,修学佛法如果只是求今生或者来生的平安、快乐、健康、富足,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在三乘佛法中的小乘声闻解脱道,是以身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还有受念处(观受是苦)、心念处(观心无常)以及法念处(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为行门,依苦集灭道的四圣谛而作观行,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是虚妄不实,可以因而得以断我见、断三缚结;进一步又依八正道而行,修断我执思惑等三界惑及我所的贪爱,因而得以出离三界生死。其中,八正道是八项远离偏邪,质直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地藏菩萨本愿经》云: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有了这个基础,再修法就稳妥了。修什么法门呢?最好是净土法门。当然,方法很多。但是你问诵什么经,那就诵无量寿经。自己多 | 三摩地 2018-07-22 |
|
又说: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复次观世音: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现在未来百千万亿等愿,百千万亿等事。但当归依瞻礼、供养赞叹,地藏菩萨形像。如是所愿所求,悉 | 三摩地 2018-07-22 |
|
人天善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在人天中受用;二乘法的庄严,使众生可以出离三界的生死;菩萨法的庄严,兼有人天善法的庄严以及二乘法的庄严,使菩萨可以在世间度众的同时,就受用出离三界生死的解脱乐,所以这叫作世出世间的庄严。回头再来看看《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之中所说的:【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自他庄严?佛言:善男子!菩萨具足二法,能自他庄严:一者福德,二者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第三个三昧叫作无愿三昧,是说祂本来就没有一丝一毫成就三界任何一法的愿,却同时也没有出离三界的愿。因为祂本来就不在三界之中,而所以说诸法都由祂直接、间接辗转出生,其实是因为无始以来种种烦恼所覆藏的缘故,而导致末那的执取。这样看来,大乘与二乘的三三昧是不是一样的呢?当然是不一样!二乘的三三昧所依的是蕴处界,所证的是蕴处界的苦、空、无常、无我,所以不再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换句话说,得要从十因缘观之中确定有一个万法所依的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有时候也称为本际;然后再去作十二因缘的顺逆观,才会有因缘断除种种烦恼以及疑惑,得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离开、乃至是否定有一个诸法本母—如来藏—的前提之下,一定会面临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困境,这是连断我见都没有办法成办,更何况说要进一步去断我执而出离三界生死。那就好像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然而探究道教最高的境界,也只不过是欲界天的境界而已,仍然在三界中,根本没有出离三界,还在生死轮回当中。说穿了,这样的境界仍然是凡夫境界,又有什么尊贵可言?象这样的三宝,有受等于没有受,还不如不受,不是吗?接下来探讨佛教的三宝内涵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让人于未来,能够亲证二乘菩提而了生脱死,乃至能够亲证佛菩提,而度化无量无数无边众生。今天刚好借着这个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