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好!第二点、我们说阿罗汉如果是佛,那么世尊就不应该在《中阿含》卷28《瞿昙弥经》,这里是讲述祂的姨母出家成为大爱道比丘尼。因为阿难为她们这样子的跟佛请求,在这部经里面佛讲说到了,女人不能成就五种法:第一个如来;第二个转轮圣王;第三个天帝释;第四个魔王,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乃至还有最后一个大梵天。就依于佛在《中阿含》卷28《瞿昙弥经》所说的,女人不能成 admin

2020-03-21

 因此古时出家人都是不生火的,那是传到中国来以后,百丈大师才设立有伙房生火;以前都没有火,所以说出家人不食火食,也就是说要去托钵,自己不生火煮饭的。那百丈大师改变了这个规矩,是因为中国出家人在名山、深山里面,一上一下得要一天的时间,来往不是那么方便,乞食很不容易所以才开伙;此后才有耕田种植的事,也才有居士奉献了田地,把山里面的田地奉献给寺院;然 admin

2020-03-19

二〇〇〇年九月开始学佛,二〇〇三年十一月剃度出家。从学佛伊始,无论是长经抑或短经,只要读熟,皆能自然背诵下来。刚学佛读颂经文,不会修定时,就有粗浅的禅定境界出现。偶尔外出活动时,由于心念专一于背诵经文,旁无他顾,也能发起禅定境界和觉受。且多次在清醒的情况下回到自己的过去世,见到自己过去世的各种身世以及生活环境。法师学佛仅数月之后,就自然对禅宗深有兴 admin

2020-03-12

那现在道降火宅,佛教的出家人已经没有道了,只有他们才有道,所以要得道、得要求他们,也有说佛教的某出家人来求道。因为当时真的没有能力辨别他们的说法,所以就姑妄听之! 于是一方面在道场听道,另一方面却又想找一些资料来看。没多久,知道有一本书叫作《我如何脱离一贯道》,弟子便去找来看,觉得书中所写的,还蛮有道理的!但那时可能佛缘尚未成熟,也并不会立即想 admin

2020-03-03

因此他就赶快去找这位天子(找他私底下来谈),看看他可不可以就到人世间的这地方去投胎?可是被这位天子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他只想修学这个殊胜的出家之法,最后能够修证学到解脱法,不要再流转在三界。因此在这个情况下,帝释不得已就答应他说:这样好了,你放心去投胎好了,你想出家的事情,只要你去投胎,我这边会替你安排。因此,这位天子后来就投胎变成这位大臣的儿子。 admin

2020-02-21

所以说,我们今天来看:修行人即使是出家人,你非常有智慧,可以饱读经书,你也布施,你也持戒,但是你就是不能够安忍。就算是你有精进禅定,六度中少了能够安忍这一度,你就要受到恶报;受到恶报还不能够保证自己来世是不是可以继续得到人身,甚至还要担心自己会到三恶道中最残酷的地狱道去。所以应当去想:世间上所说的一些果报,跟这相比实在是太轻微了,所以应当要能够安忍 admin

2020-02-21

那他既然是出家,他当然也会持戒,所以你想:这样的人,他一定也很规规矩矩地在修行中,所以他一切都很好;但是就是有一点不太好,哪一点呢?他就是在乞讨食物的时候,对于一些施主给他的颜色,或是给他的境遇、给他的这个世间所谓的款待,他会愤愤不平。他没有去想这彼此是不是有种种的因缘与过节,他也没有想到说过去生,他是不是因为跟众生结的缘比较少;虽然这一生开始认真 admin

2020-02-21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中,就以佛弟子修行成为阿罗汉为例,说阿罗汉以前所造的大恶业,因为在遇到佛陀以后,发起一念心善而出家修行,由于这个遇佛发心修行的善缘,成就了无漏果,所以舍报时就入无余涅槃,使原本大恶业的报缘不具足而成为无报业,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112集业的报偿与转变(下)>正源老师 admin

2020-02-21

所谓的僧宝并不是只有一种表相上的出家僧,也包含了胜义僧,而胜义僧可能现出家相,也有可能现在家居士相。我们先说表相的出家僧,就是在表相上剃发着染衣,离世俗家而住在寺院中受了出家戒,这就是僧;他们即使只是凡夫僧,你也不能冤枉他们;若没有证据而冤枉他们,这个也是重罪,得要下地狱了,虽然他们只是凡夫。这是因为必须崇隆僧宝,否则佛法不易或无法住世,所以这个要 admin

2020-02-21

佛陀问尼提说:你如今能出家吗?尼提答复佛陀说:如来您那么尊贵,是金轮王太子,所随从的弟子都是贵人啊!我下贱鄙恶之极,如何像他们能出家呢?佛陀告诉尼提:你现今不应这样思维,如来不观察种族及是否尊贵富有,唯观众生过去世是否曾在三宝种下善根的业。不全选择权贵,也度下贱如优波离;不全为大富长者须达这样的人,也度极为贫穷的就像须赖一样;不全为大智舍利弗这样利 admin

2020-02-21

因为他在过去世出家,能够持戒不犯。虽然说因为他的心性娇恣傲慢,导致犯了那个过失,可是他这样的戒德,为什么是殊胜、是妙香呢?因为有顺风香,也有逆风香。也就是,当他没有犯错的时候,大众都恭敬他;可是一旦当他因为烦恼而犯了过失,处在逆境中的时候,那么这样的戒德,仍然会呈现出功德。所以佛陀说他有殊胜之妙香,指的就是尼提过去世出家的时候能够持戒不犯。那么,又 admin

2020-02-21

今天所要谈的是旃阇摩暴志谤佛,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生经》卷1的开示,其中旃阇摩本是婆罗门名,翻译为暴志,今世出家为比丘尼,于过去久远劫以前,因为买卖不成起瞋,而于今世毁谤佛陀的真实故事。所以佛借这因缘,诉说往昔的因果关系,其内容大致如下:有一天,世尊在舍卫城只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两百五十位弟子在一起,当时波斯匿王请佛及比丘们前往宫中,接受波斯 admin

2020-02-21

请您将它扔了,我这里带来了一些全新的布料,就请您收下吧!此时世尊回答说:长者婆罗门啊!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是不讲究衣物的新颖与破旧的,我们并非今天如此,从过去就是像这样的不讲究。出家人从坟场、从垃圾堆或者从马路上捡拾人们丢弃的衣物,我们穿上以后不会有灾难落在我们的头上的。后来,果然僧团一切如旧,没有因为那一件衣服而有任何的灾祸。算命师认为这一件衣服 admin

2020-02-21

当波斯匿王他过世之后,琉璃王继位,当时候搞得民不聊生,因此豪门的妇女,她们发起了出家的念头;总共五百人,她们就决定舍弃贪、瞋、痴,然后舍弃了富贵的夫家,或是舍弃自己的家庭,最后来到佛寺----佛门中来出家了。可是她们虽然想要断除自己的贪瞋痴,却很难作到,于是大家感觉到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她们就去找待得比较久的比丘尼来求教。其中她们遇到第一位,给她们的劝告 admin

2020-02-21

但是优多罗反倒是对于佛法生起了清净殊胜的信心,他感到能让身心有所安住,所以就非常深信笃敬,于是优多罗在这个时候就生起了想要出家修行这样子的念头,他想要去寻求人生的真义,要寻求生命的实相,所以就到母亲的跟前,跟母亲禀白,请求能够让他出家。那母亲听了以后就说:你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我已经没有依怙了,如今就只剩下你这一个儿子,我们两个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持守 admin

2020-02-21

根据《出三藏记集》卷13记载,安世高法师本来是安息国太子,后来舍弃江山出家修道,于东汉桓帝时来到中国,在洛阳翻译佛典,安世高有宿命通,知道过去世欠人家一条命,他想要把这个业债了掉,就特地事先请人,到时候帮忙作证是个意外,请官府不要降罪于杀死他的人。第二天,那帮忙作证的人,就跟在安世高后面,一起上街去,正好有一群人在打斗,一阵混乱中,安世高被击中头部, admin

2020-02-21

我们给各位再举个例子:当年在天竺古印度,世亲菩萨刚接触到大乘法的时候,他其实是不能信受大乘法的;所以他以小乘出家人的身分,出家比丘的身分,对于大乘法就开始诽谤,他认为大乘法是不对的。我们学佛的人都知道,一旦真正出口或者形诸文字来诽谤了大乘法之后,这个所要承受的业果是非常惨痛的。可是,世亲菩萨后来经过了他的哥哥无著菩萨详细开示之后,终于完全信受了大乘 admin

2020-02-21

首先就是,有一种出家修行的沙门和在家修行的婆罗门他们主张:人今生所受一切苦乐,纯粹是由于前世所造业因来决定的。第二种修行人则主张:这一切都是大自在天的意旨所决定的。另外有一些沙门和婆罗门则说:这一切都是随着机运无因自然而有。 佛陀就告诉弟子们:我遇见了主张或宣说这些见解的沙门和婆罗门的时候,我就问他们是否真的信受他们主张的看他们如果说他们真的信受, admin

2020-02-21

这是说:我们应该要常常以柔和恭敬的眼神来观视父母、师长,以及出家、在家的修行人,而不是以轻慢鄙视的恶眼来观视他们,像这样的布施就叫作眼施。能这样作的话,舍寿后再次受身的时候,就会得到清净眼的果报;而未来成佛时,也会因此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就是第一种眼施的果报。第二种布施是和颜悦色施。这是说:对于父母、师长、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我们不应该用皱眉嫌恶的 admin

2020-02-21

有关于入住于非想非非想天,这个是世尊在出家六年苦行当中,如实去修学、如实去证知那个无常性,乃至于释迦世尊初开始要弘法时,祂首先想要度的,就是教祂入住于无想定,以及另外一位教祂入住于非想非非想天的老师。可惜这两位老师都已经离开了世间,进入无想定、进入非想非非想天,所以佛陀也只有感慨。因为佛陀知道,他们在无想天、在非想非非想天的报尽受完了以后,接下来就 admin

2020-02-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