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这优婆塞戒所讲的戒律都是在家人的事,和我们出家人无关。’这个说法也不对,因为我如果一样受持优婆塞戒的戒法,一样可以使我清净口业,为什么我不受持呢?能清净口业,解脱道就容易修,佛菩提道也容易修,所以出家人虽然不必正受优婆塞戒法,但又何妨同时受持呢?(原标题:善戒一定要有五种方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上他们的无上瑜伽双身法,说他们的双身法金刚戒叫作别解脱戒•;那都是胡扯,我们暂时不辨正它•所谓的别解脱戒,是依出家人的声闻法为中心,而说正统的出家戒之外另有能得解脱的戒法,名为别解脱戒,也就是菩萨戒。依出家声闻人为中心而言,正统的解脱戒只有人间的出家人才有,菩萨戒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有百里千里来求法者,而菩萨法师以恶心嗔心而不即与授一切众生戒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尚、阿阇黎。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受戒;若无七遮者,得与受戒。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又例如菩萨戒中有一戒为窃盗僧只物;优婆塞戒经中有窃盗招提僧物,所谓僧只物招提僧物为出家人的东西,或佛寺之物;就菩萨戒而言,窃盗佛教四方常住共有之物或盗取四方行脚僧宝之物为重罪,此戒不能舍。若某地认为此戒应当要舍,我们也当明舍暗持。若某地认为某些轻戒为干犯国家法律、违背善良风俗,若不舍弃,将立即为害佛教之存在与佛法之弘扬,这就应当要舍了。所以具足众戒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依照大乘出家人所受声闻戒及菩萨戒的规定,是五年学戒,所以满五年以后就不必半月、半月诵戒了;只有未满五年的新学菩萨,才需要每半月聚集共同诵一次戒。这是在受戒以后,尚未习惯戒律约束的人,才需要每半月诵一次戒,长期提醒自己不要犯了戒。久学菩萨是不需要这样半月半月诵戒的。已经证悟的人,应该算是久学菩萨了。但是真悟者是否可以算是久学菩萨而不必半月诵戒?同修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当下应允,并说:来得好啊!比丘!须菩提当下粗重烦恼落谢,法衣着身,成为修学解脱道的出家人;须菩提又继续精进不懈地修习,终于证得阿罗汉果,并具三明六通及成就八解脱的俱解脱大阿罗汉,解脱道成办,已能出离三界的系缚,并为诸天世人皆应恭敬供养的无学圣人。这时众比丘们看见了须菩提来求道的过程是如此殊胜奇异,又看见他很容易生气的情形,均感到不解和疑惑,就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小乘法不能称为佛法有些人就会认为说,佛教,事实上它的弘传是以出家人为主的,结果现在有很多在家人来弘传,那就有一点所谓的,僧俗颠倒的问题。颠倒僧俗的问题,他认为说在家人就是俗人,出家人就是僧宝,如果这样子,俗人跟僧宝颠倒了、混淆了,那这样传统的佛教能够维持下去吗?乃至会说现在很多白衣说法,很多居士在说法,这样子不是颠倒吗?其实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观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不说世俗人,说出家人好了:有的人出家后不必去外面托钵,道粮无缺,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有的人要很辛苦去托钵,一天下来可能大概就只够三、四天的道粮;三、四天过了,他又要来托钵了!这就是往世所修的福德不够。有的人在世间法上的福德很足够,但是当他想要修学了义究竟正法时,种种障碍就出现了。他在正法当中也不能净命而活,得要想出很多种办法,才能够继续安住下来;所 | admin 2018-07-23 |
![]() |
如果每天想要人家来供养,越多越好,就不是正命而活了!因为出家以后应该以弘法为志业,以利益众生为志业,可是心中想的总是钱财,就变成邪命而活了!这样的出家人就是福田不净!譬如密宗的们,他们正是不净福田的具体表征:们看女人时眼神与常人不同,因为他们心里面想的是:这个女众可以用身体供养我,当她与我合修双身法时应该会是哪一种情况?他们是这样想的啊!所以眼神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便告诉波斯匿王关于摩诃男的因果,因为他在过去世,遇到一位辟支佛,布施了一顿饭,但不是用恭敬心来布施的,而且也不是亲手布施的,布施以后而且还后悔了,说:这顿饭本来可以给我的佣人吃,却拿去给那个出家人吃了。就因为这顿饭,他七次生到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又七次生到这舍卫国的大户人家,但是由于他在布施辟支佛的时候没有净信心、恭敬心,没有亲手布施和施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讲记若看见出家人穿的靴子或布履、衣裳、钵盂(这不一定是指佛教的出家人,对外道出家修行人也一样看待,生活上的所需,在家菩萨们一视同仁的布施),如果有朽烂,或是故旧而快要坏掉的,不太好用了,就为他们缝补;旧衣就为他们洗清洁再重新染过,或者沾上臭味洗不掉时,就把它熏好再缝补。如果修行者的住处有鼠患、蛇患,或有壁虱、毒虫时,要能为他们除遣:把蛇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出家人,即是禅门里开悟的人;如果悟了,身穿白衣也是出家人。可是未悟者尚无慧眼,又如何能判断所遇者是否已悟的真正善知识,假使还没有破参明心,就无法分辨诺方善知识之淆讹,往往被人笼罩了也不自知。至于初学禅,寻觅善知识则不可等闲,务必要虔诚恭敬,合掌一心来求;不可故作聪明状,欲以轻心慢心来求教于善知识,必不可得。遇到善知识时,我们向他请益完毕之后,应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祖师刚到中土,看见一些有久修的出家人,聚在一间禅堂里面,当然也有人根本就是在打瞌睡、补睡眠的。祖师就静静地拿了片瓦,坐到这些人旁边去,慢慢地开始磨起瓦来。等到这些出家师父结束打坐,看见祖师在做这样奇怪的动作,就好奇地问他:您这是在做什么?祖师反问:你们打坐在做什么?当出家人回答坐禅成佛的时候,接着祖师很精彩的回答是:如果可以坐禅成佛,那我也可以磨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代社会龙蛇混杂,很多的出家人、在家人、半僧半俗、非僧非道的大师大德,听说这位大德功夫深呐、有神通呐、持戒精严呐、不倒单呐,名闻就传开了,几百万几千万的利养就进来了,接着盖起富丽堂皇的道场,圈地自成一派来了!第三种,是为他属故,而行布施,就是拿属于别人的东西来布施,这是属于偷盗的行为。佛经上讲布施,有为他属故而行布施,这一种是心术不正的布施,所谓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不要以为这是外道质疑佛陀,因为现在有很多佛门中的法师、居士,迷乱的支持某一位号称是导师的假出家人,认同了无因论的缘起性空。他们说没有真如,没有阿赖耶识执持业种;他们认为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槃了,没有了,所以不会再有任何的作用了,现在就只剩下后世对祂永恒的怀念了。可是当我们问这一位导师:那么请问业种依何而住?他却说:这个是佛陀所不谈论的事情,不需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说真的,只为一世的荣华,却换得多生多劫做牛做马来偿还,那是何等愚痴啊!又反过来说,积蓄钱财对一般人也是有利的,那就是正正当当去赚钱,去累积钱财而不贪著,然后用这些钱财广为布施,不论是救济贫穷,或者供养真正的出家人,而不是假名的出家人,诸如等等,于有生之年不断布施众生,利乐有情的结果,未来可以,乃至于未来可以作为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其果报是不可思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于财,我们必须要慢慢地减损对它的攀缘、执着,乃至五戒里面有邪淫戒,比丘、比丘尼里面相关于邪淫的部分,乃至于出家人也没有正淫,出家人所有的淫,都是归于这一个邪淫戒,是断头罪的。不贪色才能够遵守这个邪淫戒,那财色名食睡,您不能贪财、您不能贪色,乃至于您不能贪名。身为出家众,你不能大妄语,你不能未得言得、未证曰证。你没有证初果、你没有证阿罗汉,你说我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门中有句话说:在家人爱重,出家人见重。这句话对愿意精进修行的人来说是个警语,因为一个真正有心要出三界的人,对爱的舍离是能有决定性,但问题在是否能得到真善知识的教导之方,而不会落入恶见、邪见。在现今整个佛教界的氛围来说,真的有困难度,现今又有多少道场能依于大乘见道来为初果的较量呢?所见或是落入六识见或外道化,每天汲汲营营的都是增长僧俗二众的世俗习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声闻解脱道中已经是如此重视次法的了,在大乘法中更是如此;所以菩萨六度、十度都一样要从布施开始说,如果布施的道理与因果都听不进去,见了佛门出家人时,心里咕嘀著说:哼!他还不是跟我一样,我为什么要供养他?于是就不肯供养僧宝,也不肯护持正法;一旦听到说要努力护持正法时,就赶快把口袋按紧一点,免得钞票飞出去了。这就表示他还没有资格修学解脱道,更没有资格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家佛若能远离以上三种恶业,进一步爱护生物,布施资财,宣扬,已婚在家人保持正常的夫妇关系,出家人则为终身不淫,这就是正业。五正命:是指正当的生计,也即是远离邪命。世尊住世的时代,社会上有五邪命——诈现异相、自说功德、占相吉凶、高声现威、说得供养。亦即是指以五种不正当的职业诈欺诳惑众生为手段来维持生计,此即是邪命而活。佛应以正当的资命方式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