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从声闻佛法来讲,正统的解脱戒是声闻戒,也就是说出家受持比丘戒、比丘尼戒,这叫作声闻法中的正统解脱戒;受出家戒具足,目的是为求出三界,所以叫作解脱戒。但是除了这个解脱戒以外,还有别种的解脱,解脱境界各不相同,所以名为别别解脱;由于别别解脱,所以有种种与别别解脱相应的戒法存在。这个别解脱戒,当然不是宗喀巴讲的别解脱戒;宗喀巴另外施设,把别解脱戒的名称套 三摩地

2018-07-21

所以,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的这个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离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以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也就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跟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也是佛世尊在初转 三摩地

2018-07-21

2、所度众生多寡不同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盘,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再受生;只在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也只能证二乘菩提,舍寿也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所以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萨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盘,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发起世世受生不入无余涅盘之大愿,世世自度,亦复如是教人转度 三摩地

2018-07-21

无比清净、出三界生死而不在三界法中的清净佛道,竟然需要这种欲界中的不净物来灌顶,这还能说是佛法吗?稍微有世间智慧的世俗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不是佛教了!何况是已经真正在学佛的人,竟会相信这样邪淫而且下流的藏传佛教密宗,真是太荒唐了!说明过了,接着要请问诸位:您愿意或不愿意被作这种灌顶?您如果不愿意,就应该要很欢喜地说:哎呀!还好,我没有上当!我今天终于知 三摩地

2018-07-21

修学解脱道只能出三界,不能成佛,所以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不回心阿罗汉不知不证佛菩提智;必须解脱道修证完成后,再加修佛菩提道,解脱道与佛菩提道都具足了,才能成就究竟佛果。由于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具足,能使人成就究竟佛道,所以才说这两门是佛法中的两大甘露法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都是要让人在这两个主要道之中修证,一切的佛法也都函盖在这两大主要道之 三摩地

2018-07-21

二乘定性无学舍寿时,必入无余涅槃,十八界俱灭,穷未来际不复受生;唯能于舍寿前随缘度众,所度众生亦唯能证二乘菩提;所度众生将来成阿罗汉以后,舍寿亦入灭度,不能尽未来际度化众生成佛,所度众生出三界者数亦有量,故说二乘菩提不名大乘菩提。大乘菩提若得证悟,不论证悟后已否证得有余涅槃,悟后皆必依于大悲之心及实相智慧,发起世世受生而不入无余涅槃之大愿,世世自度 三摩地

2018-07-21

若于自内我之执受能断之理了知,则知此执受断者不贪觉受,则知不贪觉受者必不着五尘境及定境,则知有情若有灭世贪爱者,想受阴灭,便出三界。知此理者,名为知苦集灭圣谛。四、苦集灭道谛:知苦集灭圣谛后应知苦集灭之道,谓修四念处观、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行此三十七道品,能断苦集。苦集已断则知苦灭,自知不受后有,是名灭苦集之道。-----平实导 三摩地

2018-07-21

因为阿罗汉具有出三界的证量,也就是说,因为阿罗汉可以出离三界,所以他可以成为众生的福田,供养阿罗汉就可以修福。阿罗汉的另外一个名称叫作杀贼,这个贼其实就是烦恼,因为烦恼会使众生有损恼,阿罗汉能够断除烦恼的现行,所以他就称为杀贼;但这个部分可能要特别跟大家说明一下,阿罗汉所谓的杀贼,这个贼只是烦恼的现行,烦恼的一些习气或一些随眠,阿罗汉是不需要杀的, 三摩地

2018-07-21

解脱道是佛世尊为了接引畏惧生死轮回,而急切想要解脱分段生死轮回的二乘人,而从佛法中,把较易成就之出离三界生死的方法抽出来先行宣讲,先让有缘的众生可以亲自证实而出离三界生死,也让其他佛相信出离三界生死是可实证的,所以就专教他们出三界的方法,这就是二乘菩提;亦即是阿含解脱道的义理与行门,也就是断我执烦恼而取证解脱果的法门,亦是佛世尊在初转时所教授的成阿 三摩地

2018-07-21

如是之人以「性空唯名」遮遣般若深义,更以「虚妄唯识」破坏唯识正理;前以隐喻「有名无实」,后而直说「虚妄不真」,如是正式于千载后,指责佛陀所说不为正理;除非立论之人士为盲眼于中文,否则如何不晓得如此即是谤佛!所以坦然无畏众说,乃至大众噤若寒蝉,仰伏拜读,所以可以坐丧道场,沦为邪见异说;任由外人法主,不敢有语;宁将见弃如来,呜呼哀哉,岂能佛门遭辱而视为 三摩地

2018-07-21

为令急求解脱出三界者,令其先证解脱果——二乘菩提;证解脱果已,方信佛语真实无虚、佛法真实可证,乃敢回心大乘,修学别教之佛菩提果——无生法忍一切种智,以慈悯及智慧善巧故,佛于唯一佛乘,一分为三,遂有三乘菩提之异同,然实唯一佛乘,无二无三;如此方是《法华经》终教之真实义。《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二:【尔时圣者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白佛言 三摩地

2018-07-21

大精进菩萨的出家,是真出家---出三界的家。真如佛性了了现前,名为出家。已经了悟的人,就知道在实际理地,真实的理是无形无相。真如不是会思惟、有喜恶的心,也不是神识,更不是物质的色身。既然如此,那袈裟要披到何处?披袈裟是因为有五阴;有色身才能披袈裟,但色身不是我。如果有一个色身,而没有一个会思惟的意识心,以及意识心的根源---真如,这个色身是没有生命的,它 三摩地

2018-07-20

众僧者,出三界之福田;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何以故?众僧之中,有四双八辈、十二贤士,供之得福,进可成道。父母者,十月怀抱,推干去湿,乳哺长大,教诲技艺,随时将养。及其出家,修得解脱,度生死海,自利兼利一切众生。’佛告阿难:‘父母、众僧,是一切众生二种福田。所谓人、天、泥洹、解脱、妙果,因之得成。’----------------------------------- 三摩地

2018-07-20

大精进菩萨的出家,是真出家---出三界的家。真如佛性了了现前,名为出家。已经了悟的人,就知道在实际理地,真实的理是无形无相。真如不是会思惟、有喜恶的心,也不是神识,更不是物质的色身。既然如此,那袈裟要披到何处?披袈裟是因为有五阴;有色身才能披袈裟,但色身不是我。如果有一个色身,而没有一个会思惟的意识心,以及意识心的根源---真如,这个色身是没有生命的,它 三摩地

2018-07-20

然而事实则非完全如是,谓生西之后尚非完全等于已出三界生死轮回故;此谓一般净土行者若得果遂往生极乐之愿者,大多为中品中、下生,间有上品下生及下品三生者。此意乃谓:以往净土行者真能了知大乘菩提义理者极少,多属被诸净土大师所误导,而将解脱道之修行法理,误认为即是大乘菩提法者;是故大多难以取证上品之中生与下生品位,而成中品中下生之往生者,生西之后唯能取证二 三摩地

2018-07-20

若西方净土,已是超出三界,过于天帝天仙百千万亿恒河沙倍。凡夫念佛,安能遂生其国?答:此仗阿弥陀佛之力,非藉自己之力也。譬之跛人行路,终日不能数里,若乘转轮王之象宝,一朝能历四大天下。又如寒士,欲亲近帝王,倘从州县小试,以望登科甲、位通显,则难而未稳,若能托胎而为王子,不过旬月之间,便与帝王同为一家。往生者之专仗佛力,亦犹是也。修行人若不求生净土,仅 三摩地

2018-07-20

一劝进念佛门、二自力他力门、三念佛得益门、四已得往生门、五校量功德门、六校量斋福门、七疑谤得罪门、八誓愿证教门、九广摄诸教门、十释众疑惑门(复分六门)、十一念佛出三界门。第一劝进念佛门夫佛者,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归信者灭罪恒沙,称念者得福无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当无信,空无所获。是故经言“如是”者,信相也。夫信为入道之初宗,智为究竟之 三摩地

2018-07-20

但以十念念阿弥陀佛,便出三界。“系业”之义,复欲云何?答曰:汝谓五逆十恶系业等为重,以下下品人十念为轻,应为罪所牵,先堕地狱,系在三界者。今当以义较量:轻重之义,在心、在缘、在决定,不在时节久近多少也。云何在心?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闇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闇岂 三摩地

2018-07-20

汝等若欲上品往生极乐者——特指上品上生而生极乐,汝等当知:云何世尊一句「善来!比丘!」便得顿出三界,不入生死;然後无妨悉皆回向大乘,再入生死而无生死;汝等於此务须措心,若能於此领得,上品上生即是汝等应有之份。若不能领得,但凭努力修学大乘了义,应能深信真如佛性常住不灭,了知真如之实证即是般若见道智慧之开启锁钥;若能如此学习,无妨上品中生,於 三摩地

2018-07-20

出三界之径路。只此一念。是本性弥陀。只此一念。达唯心净土。但只要记得这一句阿弥陀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现前。念念不离心。无事也如是念。有事也如是念。安乐也如是念。病苦也如是念。生也如是念。死也如是念。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问人觅归程乎。书成。遍证诸方。莫能易一字。上书仁宗。乞复其教。允之。命为教主。赐号虎溪尊者。至顺初化去(镇江府志莲宗宝鉴)。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