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是不能出三界的;就算是能随时随地坐脱立亡,还是得在舍报之后继续于三界之中受生,仍旧解脱不了生死。为什么呢?因为学得了四禅八定的功夫,坐脱立亡后,必定往生色界或无色界天;当定福的果报享尽了,又得回到三界中轮回受生。譬如古代石霜禅师入灭后,寺中僧众想要推举禅定功夫很好的首座来当住持。但是九峰勤禅师却不赞同,他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若能在证得初果之后,渐次入于大乘究竟了义中修集福德者,久后缘熟时亦有悟缘,自可悟入实相而起般若实智;由此可知,断我见而证初果之后,进则可以求证大乘见道之禅宗明心等法而起实相般若智慧,入菩萨数中,永不退堕于意识我见中;退则可保解脱生死之进程,至迟历经七次人天往返,必尽苦边,得出三界生死;故说当今学佛者之首要急务,为断除三缚结。然而欲断三缚结者,其首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悟了以后并没有什么所得,高兴作什么呢?至于贪着禅定,那就等而下之了;因为禅定是三界中的世间法,禅定的境界再怎么高,还是不能出三界;证得非非想定而起贪着,死后往生去非非想天,如果不中夭,八万大劫中一念不生之后还是得再下来人间,在天上过了八万大劫却是啥事儿也没干成,般若、解脱都没有成就,那就是贪着禅味,这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一切智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属于出三界生死的解脱道智能,只是佛菩提智里面的极小部份智能;一切智里面有十智,从知他心智,乃至到最后的尽智、无生智。佛果的证得一定要函盖取证解脱果:阿罗汉都可以证解脱果,如果佛的解脱证境不如阿罗汉——没有亲证解脱果,那怎么可以说叫做成佛?怎么可以说是比阿罗汉的证量更高?所以一定是同样有这个解脱果的,而且佛所证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即使不贪恋世间,也无法出三界,因为「我」一直存在--能知能觉能作主之「我」一直存在,所以不能得解脱--因此想得解脱的人,要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下手,才能得解脱。那么请问:「你方才对我说的欲界无常缘起性空,与解脱道有何直接关系?」没有啊!没有关系即是戏论。再问:「既然你不承认有法界实相心,否定第八识。主张佛所说第八识是方便说,今再请问:没有第八识,而专讲缘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够出三界生死;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因为一切诸天他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罗汉能出,所以人天都要供养他。诸佛祂所获得的微妙,是超过阿罗汉的境界很多,所以当然祂能够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称为阿罗汉。当我们念佛时候,知道佛陀祂的证境、祂的名号的时候,我们当然心地也就会越来越清净。像有人说:佛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出离三界的生死,而凡夫以及诸天外道,都未能离开三界的生死,所以,出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称为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一切人、一切天,统统都应该供养他;他们在人间只是人类之身,但是一切人以及天都应该要供养他。因为一切诸天并不能出离三界生死,但是阿罗汉他却可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一切的人、一切的天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一切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罗汉能出三界生死,所以是应供。那阿罗汉利根的话,一世就可以成就;诸佛呢?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当然也具有阿罗汉的功德。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虽然阿罗汉也被称为人天应供,但是,也只就他能够出三界生死轮回来说;就他的实质内涵来讲的话,不论是福德或者是智慧,阿罗汉都差佛太远了。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21集佛陀是什么?>正源老师 (原标题:佛、菩萨与阿罗汉之间的差异?) | 三摩地 2018-07-21 |
|
因为一切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而阿罗汉能出三界生死,所以是应供。那阿罗汉利根的话,一世就可以成就;诸佛呢?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就,当然也具有阿罗汉的功德。所以诸佛也可以称为阿罗汉,但是阿罗汉不能称为佛,因为单单修学二乘解脱道不能成佛,只能成为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继续修学大乘佛菩提才能成佛。为什么?因为大乘佛菩提道函盖二乘解脱道,二乘解脱道只是大乘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所以,一一众生为一个烦恼而在无量世中受大苦恼,这个烦恼当然就是我见;只要一断我见,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然会出三界生死。可是,如果断或离贪瞋等法,但是我见没有断,那还是要继续轮转生死;断、离贪瞋等法只是一个短时间离开人间的生死,最多只有八万大劫,仍然要回来人间又重新开始人间的生死。所以,断我见才是最重要的,远比明心与见性更重要;明心与见性的重要是为整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呵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佛具足获得微妙,远远超过诸阿罗呵的解脱证境,当然更应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被称为阿罗呵。四、佛为什么叫作三藐三佛陀(同正等觉)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也就是说,因为佛具足觉了世俗谛和真谛,所以称 | 三摩地 2018-07-21 |
|
大圣曼殊,以圣性愿力,不入三界,亦不出三界;心如虚空,常在如来清净性海、真如藏中。安住法界,遍在众生心识体性。曼殊室利言∶我有大愿,以圣性力,加持有情,令罪垢消灭,得入菩提、诸佛圣果。则是名菩萨十种大愿。如是曼殊发广大愿已,我某甲亦发如是大愿,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曼陀罗花,遍满虚空。其时大会诸众,尽见其花,同时赞叹∶曼殊大士,圣力自在,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呵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佛具足获得微妙,远远超过诸阿罗呵的解脱证境,当然更应受一切人、一切天的供养,所以诸佛也被称为阿罗呵。四、佛为什么叫作三藐三佛陀(同正等觉)呢?《优婆塞戒经》卷3〈16息恶品〉云: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也就是说,因为佛具足觉了世俗谛和真谛,所以称 | 三摩地 2018-07-21 |
|
这是因为,他们已经能取证无余涅槃了,是有能力出三界家而发起受生愿──世世继续生在人间弘法度众,才不入无余涅槃的,当然是更有资格称为出家人。这是说心出家,以及出三界家,而不是只有表相上的身出家──不能出三界家的凡夫。譬如五十三参中的初地菩萨,我们刚刚看到十地菩萨中的第一位,是第四十一参的善知识佛母摩耶夫人;祂是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的,只是特地不取证;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出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称为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一切人、一切天都应当供养他们。他们在人间只是人类之身,但是一切人与天都应供养他。因为一切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他能出,所以人天都应供养。诸佛具足获得微妙正法,远远超过诸阿罗汉,当然也应该称作阿罗汉,所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二乘圣人成为阿罗汉而被称为人天应供,是因为他们能出三界生死,而凡人与诸天都未能出离三界生死,所以出三界生死的人都可以称为阿罗汉,阿罗汉的意思就是应供:一切人、一切天都应当供养他们。他们在人间只是人类之身,但是一切人与天都应供养他。因为一切诸天不能出三界生死,他能出,所以人天都应供养。诸佛具足获得微妙,远远超过诸阿罗汉,当然也应该称作阿罗汉,所以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声闻菩提系从闻而得,声闻人没办法自己证悟四圣谛、八正道等法,必须要亲从佛陀听闻之后,才能取证四圣谛、八正道;缘觉菩提系从思维而得,辟支佛人从某一因缘去体会,然后自己思惟,而不是从别人那里听法而得来的,是从缘而悟的,辟支佛人所证的解脱仍然不是究竟,只能出三界生死,但是仍然无法了知涅盘解脱中的境界是什么,所以是少分觉悟;因为是少分觉悟,所以叫他作辟支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而八解脱的阿罗汉虽已能出三界生死苦,但解脱智并不具足,故也有人方便说八解脱的圣者仍然不是阿罗汉;要待解脱知见具足了,才说他是阿罗汉,此说亦不无道理。-----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五辑》第八章第一节俱解脱 (原标题:八解脱(九证法))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