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注6、宗喀巴疏,法尊法师译,《入中论善显密意疏》卷7,第14,15页,成都西部印务公司代佛菩萨对于“无外境而唯有内识”不许者,所说只局限在识阴六识之内,意谓必须有外六入才能有内相分,有内相分才能有内六入,而识阴六识全都必须依外境(凡夫都将内六入视作外境)才能生起及存在。这说法完全正确,但却不可套用在出生六根、六尘、六识的内识阿赖耶心体上。内识阿 | admin 2020-07-02 |
|
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 | admin 2020-06-08 |
|
由于如来藏藉着前五根去接触外五尘,而有了外六入、内六入,由如来藏出生了外六尘、内六尘;这就是唯识学所说:六根、六尘与触心所三和合的缘故,而由如来藏出生了六识。这六识就是识阴六识——眼识、耳识……乃至意识;其中的意识能够分别诸法,于是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就出现了,为众生所受用。由此可知,不管诸法它是直接出生的、间接出生的或者辗转出生 | admin 2020-06-08 |
|
色生是说五色根及五尘的出生(五尘是指内六入的五尘,不是指外五尘。内六入中的五尘也是色法,归属于五蕴中的色蕴,是吾人自身内法,入涅槃时也必须全部灭除而不再生起),色法的五色根及五尘出生了以后,就会成为六识心在人间的所缘之一;假使没有这十个色法的出生,离念灵知意识心,就无法在人间生起及存在。色缘是说缘于色身五根及内六入五尘的境界,色住是说识阴等六识心王, | admin 2020-06-08 |
|
![]() |
由此证明有情的六识心从来不曾接触外六尘,所触知的六尘都是内相分,即是佛于阿含诸经中说的“内六入”。如是正理,即是加行位中所应观修者,若违此正见,则所修加行位必然唐捐其功,不得成就。若是亲证之人,皆得现观第八识真实如如的法性,名为证真如,是故般若系的经典中有时指称第八识为真如,故说:“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 | admin 2020-03-17 |
![]() |
所以内六入与外六入的法义,可以让我们从道理上面来了解自己所执取的六尘境之虚妄性。而在《楞伽经》中亦开示显示因的道理,如果认为只要识阴现行即有觉想分别,识阴心中就能显示六尘,那这样就落入妄想之中;因为实际上,尚需有如来藏现起六尘内相分境,以及其他诸缘具足才能令意识了知六尘境界。所以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落入对于显示因之误解。众生通常对于内五尘上面所显现之 | admin 2020-02-21 |
![]() |
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 | admin 2020-02-21 |
![]() |
可是二乘圣人虽然信受却不能现观因缘法的真实缘起——十因缘法中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根本识,所以二乘圣人对于五根与意根是从何处生起而能够存在的?内六入的六尘(含定境法尘)又为何能够生起及存在?藉意根与法尘为缘而出生的意识,又是从哪里生起的?出生意识的根本识在哪里?……等这些问题,都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真实了知及现观的,因为他们只能看见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来看下面这一段经文,《杂阿含经》(第892号):尔时,佛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杂阿含经》卷31)那个时候世尊就告诉了比丘们:比丘啊!有内六入处这样的法,是哪六个呢?就是眼内入处、耳内入处、鼻内入处、舌内入处、身内入处及意的内入处。如果能够于此六法观察忍,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对于这六个内入法,详加观行, | admin 2020-02-18 |
![]() |
因此如果不是有佛菩萨的开示,大家都很难去发现这六尘事实上是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而自己的识阴是不曾缘取外六尘,而是只有缘取内六尘的;而因为有外六尘与内六尘的差别,相对的就有外六入与内六入的差别。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 | admin 2020-02-18 |
![]() |
五色根这个工具是由背后的如来藏来运作,所以藉五色根来变现了内相分的六尘,于是意根可以借著外相分与内相分触尘上的大变动唤醒意识,意识再唤醒了五识,然后在胜义根中了别你的内相分六尘,成为内六入,才会有苦乐忧喜舍受出现,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 那么这样说来,是不是有两种六入?六根摄取了六尘而没有办法被六识心所了别,要由背后的如来藏来变现出内相分六尘 | admin 2019-09-02 |
![]() |
六入又分为外六入与内六入两种,外六入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扶尘根以及意根,接触外六尘的现象;内六入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胜义根以及意根,接触内六尘的现象。换句话说,藉著六根触外六尘才有外六入,并且藉著外六入的外相分,如来藏就如实变现一模一样的内相分六尘,才有内六入,接著见闻觉知心才能出现,才能了别内相分六尘。譬如,眼扶尘根(也就是眼球)所接触到的外色尘,属 | admin 2019-04-24 |
![]() |
《长阿含经》卷八:“如来说六正法,谓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复有六法,谓外六入:色入、声入、香入、味入、触入、法入。”(长阿含经》卷八)也就是说,在六入当中,分成外六入、内六入。那什么是外六入呢?外六入就是说,外面的六尘进入了六根当中。所以说,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这个外五尘进入了五根当中;但是还有个意根,也就 | admin 2019-04-24 |
![]() |
所以说明了色阴之色是包括寒、热、饥饿、渴等触尘的,说一切内六入的六尘色法亦皆是色阴所摄的。又说明了受阴(痛阴)的内涵,包括觉知苦、乐、舍受的觉知与分别都是受阴。又说明想阴的“想”其实就是了知,由前五识所触知的苦、乐、舍受之中,再于意识觉知心中生起苦、乐受的了知,都是想阴的想;所以了知苦、乐受,而尚未生起语言文字妄想时的离念灵知,已经是属于 | admin 2019-04-24 |
![]() |
)十八法界中的六尘,是指内六入的六尘,当然是说内相分中的六尘,这才是阿罗汉们入涅槃时所灭掉的六尘。一切有情从无始以来并没有接触过外六尘。(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2月初版二刷,页20。)入涅槃——圆寂 圆寂是什么意思?就是入涅槃──圆满寂灭了。至少得要证得阿罗汉果而舍报时,才能说是圆寂──入 | admin 2018-12-27 |
![]() |
)中道之略解 世尊云:“众生佛性非内六入,非外六入,内外合故名为中道。”四阿含诸经中,佛说蕴处界灭尽而入无余涅槃已,仍有本际、真如、如、实际、识、心不灭,故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无”,有本际如来藏不灭故;亦不许比丘说“涅槃后有”,无三界一切有故,意根意识俱灭尽故;由斯正理,《阿含经》中佛说涅槃名为中道。复次,大小品般若 | admin 2018-12-27 |
![]() |
缘于自己的名色时,当然会有六入:由外六尘而有外六入,由外六入而产生了内六入,如果不缘于名色就不会有六入;若不缘名色,意识就不能现起。一念起杀时,缘于六入、六尘,就会有触:触到自己所了知猎物的色声香味触法。当人想要杀害一条鱼时,一定会先缘于鱼的名与色,六入一定会从那条鱼的色身而缘;当某人起一念杀心时,一念生起就已经以六入缘于鱼身了;若没有六入就无法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现前就已经现观到:无论是能缘的识,或者是所缘的五尘、六尘、五蕴,都真的是平等平等;因为它们都是自己内心、内六入的内相分法。如是看到能缘与所缘真是平等,而一一是苦;如是苦集、如是苦集灭,而成就苦灭道谛。也就是初果之后,仍然要观行现前的现象界法,以破除过去所没有发现到的五阴法上面细微的执着;以这样子断三缚结以及五阴的空观当作基础,进而断除欲界爱。欲界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缘于自己的名色时,当然会有六入:由外六尘而有外六入,由外六入而产生了内六入,如果不缘于名色就不会有六入;若不缘名色,意识就不能现起。一念起杀时,缘于六入、六尘,就会有触:触到自己所了知猎物的色声香味触法。当人想要杀害一条鱼时,一定会先缘于鱼的名与色,六入一定会从那条鱼的色身而缘;当某人起一念杀心时,一念生起就已经以六入缘于鱼身了;若没有六入就无法具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