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一卷(节录)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复作六念。一者念诸佛护念我念成就。二者念我戒身清净。戒者谓波罗提木叉。念者是名不犯。从序至偈四事思得至于十三。念此十三成就二不定。三十九十四波罗提舍尼。众多学法。七灭诤法。从上至下皆应实念。三者念报父母师僧之恩。四者念五欲。皆是无常。大患之根本。 admin

2018-07-20

但是也没有经常种植许多善根,而是随自己的修行这个种种善法的功德回向要生极乐国;譬如说,随自己修行六念法,或是四正勤、不放逸行,以这样的善德回向要生极乐世界。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在这一生舍报后也是可以生到极乐世界的。第三种所说的,是不修净土法门的,而是属于修圣道门住于大乘的,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也是可以求生极乐世界的。他住于大乘修圣道门的人是怎么样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 三摩地

2018-07-20

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极乐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西方三圣接引阿弥陀佛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 三摩地

2018-07-20

中提到:上品上生者,……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恶,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从这样看来,就已经表 三摩地

2018-07-20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一我们从可以了解,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若是上品上生者,他所应具备的条件是必须要发起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得要具足。若能三心具足的话,他必能上品上生,经中还说或者有一 三摩地

2018-07-20

佛法当中也有所谓的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佛是什么?念佛就是要思念佛的种种功德,思念佛的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思念佛的功德庄严,还有思念佛不断地救拔一切众生的那个慈悲。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 三摩地

2018-07-20

另:禅净双修事例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方便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节禅净双修之事例凡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皆无所住而生其心,以无住生心故,六念俱足,所谓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此六念之首为念佛,念佛则通于净土。其余五念亦皆通于净土。而究竟解脱之大乘禅者,明见佛性,几乎无余,乃能证入佛之知见,因此证得唯心净土。是故,禅与净土可以互通。在佛教史上,有许多禅师鼓吹念佛,事实上参禅人亦宜多拜佛念佛,以为入门 三摩地

2018-07-20

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及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三摩地

2018-07-20

而究其往生之因,则具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之人。可见如来重戒重学与重悟之意,似不欲偏废者也。至龙树菩萨,如来谓其于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非悟明心地乎?曰得初欢喜地,非入地菩萨乎?而继之曰往生安乐国,此又与上品三生皆以大心回向往生之左券,若合符节者也。故云栖云,普贤为华严长子,虽尘尘华藏,在在莲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乐为言。已悟尚然,未悟 三摩地

2018-07-20

颂上品上生具诸戒行,读诵大乘,修行六念,回向往生。阿弥陀佛放大光明,与诸菩萨授手迎接。弹指往生,即悟无生,十方诸佛授记,得陀罗尼门。精金百炼现全功,解行相应佛佛同。怪道十方俱历事,不劳弹指看飞龙。(原标题:莲华世界诗花开见佛第八) 三摩地

2018-07-20

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业无瑕玷。我今以此念弥陀。不见弥陀终不厌。赞毕。随众唱佛数百。讽观经至上品上生。即敛念坐脱。越三日。顶足皆暖(佛祖统纪)。有朋。字牧庵。金华人。性强记。谒车溪卿法师。昼夜叩请。尽得其道。主仙潭。讲止观。时天衣持师分卫至境。入寺就听。竦然曰。我所未闻。设礼而去。湖人薛氏妇早没。时见形于室。其家为斋千僧。诵金刚般若。请朋演说经旨。妇 三摩地

2018-07-20

六念名为邪念,无六念者,即真念。经云:善男子!我等住于无念法中,得如是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照无余世界,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尽,何况余乘能知也。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答:从无念立。何以故?经云 admin

2018-07-19

所谓六念处。何等为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善男子。云何念佛。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常不变易具足十力四无所畏大师子吼。名大沙门大婆罗门大净毕竟到于彼岸。无能胜者无见顶者。无有怖畏不惊不动。独一无侣无师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广普智毕竟智智宝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龙王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花。调 admin

2018-07-19

六念处破析六大。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缘。故名无常。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若涅槃是有亦应无常。如佛昔于阿含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皆有涅槃。以是义故名为无常。复次世尊。可见之法名为无常。如佛先说。见涅槃者则得断除一切烦恼。复次世尊。譬如虚空于诸众生等无障碍。故名为常。若使涅槃是常等者。何故众生有得不得。涅槃若尔于诸众生不平等者则不名常。世尊。譬如百人共 admin

2018-07-19

常修六念。空三昧门。十二因缘。生灭等观。出息入息。天行梵行。及以圣行。金刚三昧。首楞严定。无三宝处。令我自得寂静之心。若其身心受大苦时。莫失无上菩提之心。莫以声闻辟支佛心。而生知足。无三宝处。常在外道法中出家。为破邪见。不习其道。得法自在。得心自在。于有为法。了了见过。令我怖畏。二乘道果。如惜命者怖畏舍身。为众生故乐处三恶。如诸众生乐忉利天。为一一 admin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77条/4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