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六度集经》里面说到:世尊过去世为菩萨的时候,曾经是一位善于理财的长者,喜欢救济贫困、布施众生。有一次一位好友过世,好友的儿子放荡,败光了爸爸所留下来的家产;于是长者自己就拿出黄金千两给这个败家的儿子,教诲他说:理财啊!当以正道为先,你要走正路,未来的福报才能无穷。好友的儿子表面上虽然恭敬的说:我一定遵守伯父的教诲。但是一转身又挥霍如故,把这个千两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智慧就是菩萨六度中的般若,须以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为基础,然后亲自现前领受所证金刚心如来藏的体性,因而发起了般若慧的根本智(就是般若总相智),以及后得智(就是般若别相智),乃至一切种智;循序修学,地地增上,在唯识百法明门、千法明门、万法明门等无量无数法上修,直到一切种子的智慧修证,断尽变易生死而成就佛道。因为证得如来藏的时候,你就有法身德,这时你可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二第015集六度四事(三)》蔡正礼老师(原标题:禅定的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大般若经》中也教导菩萨修禅定或静虑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可爱境界(定境),也不是为了禅定所得到的生死果报(譬如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而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摄受佛土!为了帮助众生解脱!帮助众生往佛道迈进!佛陀在经典上也常常教导众生行菩萨六度,其中修禅定(静虑)波罗蜜多也是非常重要的!禅定波罗蜜,玄奘菩萨在《大般若经》中翻译成静虑,其实禅定波罗蜜不只是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三十九)普贤菩萨要大家抛弃一切心中犹疑的垢染,一心专注地听祂开示诸佛如来圆满六度及十度波罗蜜多,解脱一切烦恼尘垢,成就真实不虚妄的法道。那另外在《长阿含经》里面也记载了世尊告诫弟子们,日常的生活行住坐卧、饮食、便溺一切的作务中,都要依于佛陀所授的律仪轨则,常念一心,不失威仪,这样子摄心精进于道业,这样才是一心。佛陀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六度中,从布施到持戒、到忍辱,这样来精进修学以后,心性调柔了,就能够让心静下来,来进行禅定的修学,所谓的禅定又叫作静虑。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 三摩地

2018-07-23

欝头蓝弗因为是石头压草,没有真实断身见、我见,没有真实断贪瞋痴,他虽然证得了非想非非想定,可是很不幸的,他这一世现下还在非想非非想天,等他享完非想非非想天的愚痴的所谓的天福;因为在非想非非想当中既然没有色身,而意识也完全的住于这一个非想非非想定,这一个没有证自证分的定境法尘;他跟一切众生没有互动,他没有戒定慧的修行,他没有四摄六度可能的造作,他完全 三摩地

2018-07-23

大乘修行者在外门所修的菩萨六度,分别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虽然修行的过程中是六度同时兼修,缺一不可,但在修习的次第上仍有先后之别。前五度被称为福业,第六度般若是慧业,般若慧的获得是以福业的具足为前提的。换句话说,如果前五度中的任何一度没有修到必须的程度,是无法真正获得般若智慧的。无法获得般若智慧,不能明心见性,便无法成为实义菩萨,无 三摩地

2018-07-23

楔子1、佛法中精进的定义2、五根五力中的精进3、六度中的精进度4、善心所中的精进5、经论语录中的精进事例6、精进辩与德乐止的故事7、难陀比丘速证圣果8、禅关策进中的祖师故事节录9、袁州雪岩钦禅师普说10、铁山瑷禅师普说11、古拙禅师示众12、精进的义理辨析13、正精进与邪精进14、身精进与心精进15、精进的四句差别16、总结精进17、附录a、大乘百法明门论b、禅关策进节录--- 三摩地

2018-07-23

有时候则弄一些让众生难过的境界、恐怖的境界,使人心中害怕而无法参禅,这就是魔邪所恼!或为世务所缠:有少数人在不了义法、在表相佛法上修学菩萨外门六度万行,一直都没事;可是一遇到究竟了义的法,想要去修行时,世间事忽然就多起来了:又是这件事、又是那件事,没完没了;只要到了上课或共修的时间,就有许多事让他没办法来。我也曾跟诸位讲过,说我这一世破参前,往世被 三摩地

2018-07-23

通过前面章节的解说,我们已经知道精进是十一善法善心所法之一,精进的道理是要精勤地去断恶以及行善,也知道五根中的精进的道理,也知道六度中精进度的道理,我们通过精进的修学,而达到断除恶业以及染法,增长善业的修习,直到成佛而断尽恶业染法和善业的修习。精进的事例中,声闻法的难陀比丘的精进思惟修学,一生很快便证得阿罗汉果,而菩萨法中大精进菩萨的事例则不相同, 三摩地

2018-07-23

在上一节的内容,我们知道,我们修行成佛,阿赖耶识要经验三个阶段: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从这一节中也知道,我们要成就我们的佛土,就要摄受众生,就要摄受正法,那么我们也就是要勤修正法,实路六度,熏习正知正见,早日明心亲证如来藏,而以亲证如来藏的明心功德而发起利益众生一起明心证真,以如来藏正法教导度化众生,以亲证如来藏正法的功德,辨别邪法而破邪显正,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有关忍辱的故事,这是《六度集经》卷5的记载。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众生。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 三摩地

2018-07-23

忍辱波罗蜜就是以忍辱来到达解脱的彼岸,这是菩萨六度波罗蜜的第三度。忍辱波罗蜜分为四种忍:第一生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的行为,或不合理的对待都要能安忍。就像故事中的猕猴,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仍然心怀慈忍,希望他未来能值遇诸佛而得度。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在作事,可是还被人家嫌东嫌西的,这些都要安 三摩地

2018-07-23

忍辱波罗蜜就是以忍辱来到达解脱的彼岸,这是菩萨六度波罗蜜的第三度。忍辱波罗蜜分为四种忍:第一生忍,什么是生忍?生就是众生,生忍是说对于众生不好的行为,或不合理的对待都要能安忍。就像故事中的猕猴,对于忘恩负义的人,仍然心怀慈忍,希望他未来能值遇诸佛而得度。又譬如日常生活中,如果受到委屈,或者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在作事,可是还被人家嫌东嫌西的,这些都要安 三摩地

2018-07-23

{FROM:【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也叫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一.世间人最重的就是面子!可是佛教却让人忍辱,这其中的道理在哪里呢?世间人重面子——大丈夫可杀不可辱!可是佛教恰恰相反,《四十二章经 三摩地

2018-07-23

那什么叫大乘呢?大乘佛法一定是包含小乘,这样才算是一个的修行,所以我们在大乘的修法又叫作六度六度就是把戒、定、慧再细分,变成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因为菩萨是想要在人间成就佛道,所以他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所以在戒之前他要先布施。......六度是一个很完整的修法,整个大乘佛法,这个六度是一一次第来修习的。但是也可以说,这个六度里面都有互摄,其 三摩地

2018-07-23

更因为说,他在证悟之前就已经有生生世世修学六度万行的基础,所以假如有前来求教的这些众生,他于修学佛菩提道、解脱道的因缘都还不是成熟的话,他照样也可以教导这些众生人天善法;而且他会在教导众生人天善法的同时,为这些众生种入大乘法的菩提种。所以你看,佛才会说:「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由有菩萨摩诃萨故,便有如来应正等觉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下六度品中广明。」佛言:「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尚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若故作者,犯轻垢罪。」「若佛子故贩卖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应自作,况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轻垢罪。」「若佛子以恶心故,无事谤他良人、善人、法师、师僧、国王贵人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以后所修的六度万行都叫作内门修六度,那么如果没有证得菩提,他所修的六度万行全部都是属于外门修六度,因为他还在门外的缘故。再来说速证菩提。前面已经讲,菩萨戒是修行的根本,是菩萨修行的根本,那么没有说不持清净戒就能够证得见道与修道的功德。见道就是证佛菩提,那么在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这个样子,声闻菩提当中也是要受戒才能证果;那么佛菩提道同样的一定要受菩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